词汇单位:固定短语

1. 固定短语的定义和特点

定义:固定短语是词跟词的固定组合,一般不能任意增减、改换其中的词语。例如“胸有成竹”“世外桃源”等,这些短语的构成成分和结构顺序是固定的,人们在使用时通常不能随意改变。

特点:

结构固定性:这是固定短语最显著的特点。它的结构成分和顺序是固定不变的。以成语“刻舟求剑”为例,不能说成“求剑刻舟”或者随意增减词语变成“刻舟找剑”,否则就会破坏其原有的意义和表达习惯。

意义整体性:固定短语的意义不是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而是具有一个整体的、特定的意义。比如“滥竽充数”,并不是简单地表示“滥的竽来充数”,而是表示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者以次充好的意思。

使用习惯性:固定短语在语言运用中是作为一个整体被人们习惯使用的。它们经过长期的使用和传承,已经成为语言中的固定表达方式。像“破釜沉舟”这个成语,人们在表达下定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的意思时,就会习惯性地使用这个短语。

2. 固定短语的类型

成语:

定义和来源: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的特殊固定短语,具有意义的整体性和结构的凝固性。成语大多来源于古代的神话寓言、历史故事、诗文语句等。例如,“精卫填海”来源于古代神话故事,表现了意志坚决、不畏艰难的精神;“望梅止渴”来自历史故事,体现了用空想安慰自己的意思。

特点和用法:成语一般是四字格式,也有三字、五字等其他格式。它在语言表达中能够使表达更加精炼、形象。在写作或口语中,恰当地使用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比如“他的演讲绘声绘色,引人入胜”,“绘声绘色”和“引人入胜”这两个成语就生动地描绘了演讲的精彩程度。

惯用语:

定义和形成:惯用语是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惯用语。它一般是通过人们在日常口语交流中反复使用而形成的。例如“碰钉子”“开夜车”“背黑锅”等,这些惯用语通俗易懂,具有浓厚的口语色彩。

特点和使用场景:惯用语的结构比较灵活,中间可以插入一些成分。比如“碰了个大钉子”“开了一晚上夜车”。它们主要用于口语表达,能够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诙谐。例如“他这次可真是吃了哑巴亏,有苦说不出”,“吃哑巴亏”这个惯用语形象地表达了某人遭受了难以言说的委屈。

歇后语:

定义和结构:歇后语是由近似谜面、谜底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用语。前一部分是比喻或说出一个事物的现象,像谜面;后一部分是对前一部分的解释,像谜底。例如“孔夫子搬家 - 净是输(书)”,“孔夫子搬家”是谜面部分,“净是输(书)”是谜底部分,利用“书”和“输”的谐音,巧妙地表达了总是失败的意思。

特点和功能:歇后语具有幽默风趣、寓意深刻的特点。它在口语和文学作品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可以增加语言的趣味性和表现力。例如“他这个人是擀面杖吹火 - 一窍不通”,通过歇后语形象地说明了某人对某件事情完全不了解的状态。

现代汉语

词汇单位:固定短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