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音节的拼写规则
一、y、w的使用规则
i行韵母:当“i”行韵母(i、in、ing)自成音节时,“i”要改写成“y”。如果“i”后面还有别的元音,就在“i”的前面加“y”。例如,“衣(yī)”是“i”改写为“y”;“呀(yā)”是在“i”(这里的“i”在“ya”组合中存在发音变化)前面加“y”;“因(yīn)”是“in”改写为“yīn”;“英(yīng)”是“ing”改写为“yīng”。
u行韵母:“u”行韵母(u)自成音节时,“u”要改写成“w”。如果“u”后面还有别的元音,就在“u”的前面加“w”。比如,“乌(wū)”是“u”改写为“wū”;“蛙(wā)”是在“u”前面加“w”。
ü行韵母:“ü”行韵母(ü、üe、üan、ün)自成音节时,“ü”要改写成“y”,同时“ü”上两点省略。例如,“迂(yū)”是“ü”改写为“yū”;“约(yuē)”是“üe”改写为“yuē”;“冤(yuān)”是“üan”改写为“yuān”;“晕(yūn)”是“ün”改写为“yūn”。
二、隔音符号的使用规则
定义和作用:隔音符号(’)是为了区分容易混淆的音节而使用的。当“a、o、e”开头的音节连接在其他音节后面,如果音节的界限容易发生混淆,就需要用隔音符号隔开。
示例:“皮袄(pí’ǎo)”,如果没有隔音符号,写成“piǎo”就容易被误读成一个音节;“西安(xī’ān)”,若不使用隔音符号,“xian”会被看作一个音节,而不是“xi”和“an”两个音节。
三、ü上两点的省略规则
j、q、x后的省略:“ü”和“j、q、x”相拼时,“ü”上两点要省略。例如,“居(jū)”“区(qū)”“需(xū)”。这是因为“j、q、x”不能和“u”相拼,所以省略两点也不会造成读音混淆。
自成音节和与其他声母相拼时的情况:“ü”自成音节(如“迂yū”)或与“n、l”等声母相拼(如“女nǚ”“吕lǚ”)时,“ü”上两点不能省略。
四、iou、uei、uen的省写规则
与声母相拼时的省写:“iou、uei、uen”在和声母相拼时,中间的元音字母省略,分别写成“iu、ui、un”。例如,“秋(qiū)”是“q - iou”的省写;“归(guī)”是“g - uei”的省写;“村(cūn)”是“c - uen”的省写。不过,在分析音节结构或单独书写韵母时,还是要写成“iou、uei、uen”。
五、标调规则(前面已详细阐述,此处简单回顾)
单韵母音节标调:直接将声调符号标在韵母上方,“i”上标调时要去掉上面的点。
复韵母音节标调:有“a”不放过,标在“a”上;无“a”找“o、e”;“i、u”并列标在后;“i”上标调把点抹。
鼻韵母音节标调:基本同复韵母规则,注意“in、ing”直接标在“i”上(去掉点),“un”(实际是“uen”)标在“u”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