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汇单位:词
1. 词的定义和识别方法
定义:词是语言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有音有义的语言单位。所谓“最小的”,是指词是不可再分割的,分割后会失去原有的意义或者不能独立运用。例如“火车”是一个词,它可以独立用来表示一种交通工具,如果把“火”和“车”分开,“火”和“车”单独的意思与“火车”这个整体概念不同,并且在表达交通工具这个意思时不能独立运用。
识别方法:
能否单说:能够单独成句回答问题的是词。比如问“你今天怎么来的?”,可以回答“坐公交”,“公交”就是一个词,因为它可以单独回答问题。
能否单用: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的是词。例如在“美丽的花朵”中,“美丽”和“花朵”都能充当句子成分,“美丽”是定语,“花朵”是中心语,它们都是词。
扩展法:如果一个语言单位中间不能插入别的成分,那么它可能是一个词。比如“白菜”不能扩展成“白的菜”,所以“白菜”是一个词;而“白布”可以扩展为“白的布”,说明“白布”是一个词组。
2. 词的语音形式和意义关系
语音形式:
音节数量:词可以是单音节的,如“天”“地”“人”;也可以是双音节的,如“国家”“人民”“学校”;还可以是多音节的,如“巧克力”“奥林匹克”“布尔什维克”。单音节词在古代汉语中占比较大,随着语言的发展,双音节和多音节词逐渐增多。
语音变化:在连续的语流中,词的语音形式可能会发生变化。比如“一”这个词,在“一天”中读“yī”,在“一个”中读“yí”,在“看一看”中读“yì”,这种语音变化是由语音的连读规则和语义、语法等因素共同决定的。
意义关系:
单义词:一个词只有一个意义的称为单义词。例如“氯化钠”,它在化学领域只有表示一种化合物的意思。单义词主要集中在科学术语、专有名词等领域,它们的意义精确、固定,便于科学研究和信息传递。
多义词:一个词有多个相互关联的意义的是多义词。例如“头”,它有“脑袋”(如“头痛”)、“物体的顶端”(如“山头”)、“首领”(如“头目”)等多种意思。这些意义之间往往有一定的联系,是通过引申、比喻等方式发展而来的。
同音词:读音相同但意义不同的词是同音词。可以分为同形同音词和异形同音词。同形同音词如“花”(花朵)和“花”(花费);异形同音词如“力”和“立”,它们读音相同,但字形和意义都不同。
3. 词的语法功能分类
实词和虚词:
实词: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例如,名词“桌子”可以作主语(“桌子很干净”)、宾语(“我擦了桌子”);动词“跑”可以作谓语(“他跑了”);形容词“美丽”可以作定语(“美丽的风景”)、谓语(“风景很美丽”)等。
虚词: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只有语法意义。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比如,副词“很”不能单独成句,只能在句子中修饰形容词(“很好”)或动词(“很喜欢”);介词“在”不能单独使用,需要和其他词组合(“在教室里”);连词“和”用于连接词、短语或句子(“我和他”);助词“的”用于表示所属关系或修饰关系(“我的书”);语气词“啊”用于表达各种语气(“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