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汇单位:语素

1. 语素的定义和性质

定义: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它是构词的基本单位,不能再进一步分割为更小的有意义的单位。例如,“天”这个语素,读音是“tiān”,意义是指天空或者一昼夜等,它不能再被分割成更小的、同时具有音和义的部分。

性质:

最小性:语素是最小的语言单位。比如“葡萄”是一个语素,虽然它可以拆分成“葡”和“萄”,但单独的“葡”或者“萄”没有意义,只有“葡萄”组合在一起才有意义,所以它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

音义结合性:每个语素都有一定的语音形式和意义内容。像“山”这个语素,读音为“shān”,它的意义是指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这种音和义的结合是语素的重要特征。

2. 语素的分类

按音节数量分类:

单音节语素:由一个音节构成的语素。这是汉语中最常见的语素类型,如“人”“山”“水”“日”“月”等,它们在汉语词汇的构成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并且具有很强的构词能力。

双音节语素:由两个音节组成的语素。例如“琵琶”“葡萄”“犹豫”等,这些语素中的两个音节是紧密相连的,拆开后单个音节没有意义或者意义与原语素完全不同。

多音节语素:由三个或三个以上音节构成的语素。像“巧克力”“奥林匹克”“布尔什维克”等,它们大多是外来词,在汉语词汇系统中也起到了丰富词汇的作用。

按语素的构词能力分类:

自由语素:能够独立成词,也能和其他语素组合成词的语素。例如“天”,可以独立成词,如“天空”“蓝天”;也可以和其他语素组合,如“天气”“天地”。

半自由语素:不能独立成词,但能够和其他语素组合成词,且在组合时位置不固定。比如“民”,不能单独使用,但可以组成“人民”“民主”“民族”等词,在这些词中,“民”的位置可以在前面也可以在后面。

不自由语素(黏着语素):不能独立成词,而且和其他语素组合成词时位置固定。像“阿”这个语素,它只能放在其他语素的前面,如“阿姨”“阿爸”,不能单独使用,也不能放在其他语素的后面。

3. 语素与汉字、词的关系

语素和汉字的关系:

一个汉字代表一个语素:在很多情况下,一个汉字就是一个语素。例如“书”“笔”“花”等,这些汉字有自己的读音和意义,同时也是一个独立的语素。

一个汉字代表多个语素:有些汉字有多种读音和意义,代表多个语素。比如“行”,读“xíng”时,有“走”“流通”等意思,是一个语素;读“háng”时,有“行列”“行业”等意思,又是一个不同的语素。

多个汉字代表一个语素:如前面提到的双音节或多音节语素,像“蝴蝶”,这两个汉字合在一起才是一个语素,单独的“蝴”或者“蝶”都没有独立的意义,不是一个语素。

语素和词的关系:

一个语素构成一个词:当一个语素能够独立运用时,它就是一个词。例如“好”,它本身可以作为一个词,如“好!”“很好”。

多个语素构成一个词:由两个或多个语素组合而成的词是合成词。比如“火车”是由“火”和“车”两个语素组成的词;“电视机”是由“电视”和“机”三个语素组成的词。词是比语素高一级的语言单位,语素是词的构成要素。

现代汉语

词汇单位:语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