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整体认读音节

一、整体认读音节的定义和特点

定义:整体认读音节是汉语拼音中的一种特殊音节,它们不需要像其他音节一样通过声母和韵母的拼读来发音,而是直接整体认读。这些音节在发音时,读音是固定的,就像一个整体一样。

特点:

整体性:整体认读音节的发音是一个整体,不能将其拆分成声母和韵母来分别发音。例如“zhi”,不能读成“z - hi”,它是一个固定的发音单元。

直接认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需要经过复杂的拼读过程,看到这个音节就能直接读出它的读音。这对于提高识字和阅读的效率很有帮助。

二、整体认读音节的具体内容和发音规则

zhi、chi、shi、ri:

发音部位和方法:这四个音节是舌尖后音。发音时,舌尖上翘,抵住硬腭前部。

具体发音方式:

zhi:发音时,舌尖上翘抵住硬腭前部,气流较弱,声带振动,发出的音类似于“知(zhī)”。例如“知识(zhī shí)”中的“zhi”。

chi:发音方式与“zhi”类似,但气流较强。读音近似于“吃(chī)”。比如“吃饭(chī fàn)”里的“chi”。

shi:舌尖上翘接近硬腭前部,留出窄缝,气流从窄缝中摩擦而出,声带振动,发音接近“是(shī)”。像“事实(shì shí)”中的“shi”。

ri:舌尖上翘接近硬腭前部,留出窄缝,气流从窄缝中摩擦而出,同时声带振动,读音近似于“日(rì)”。例如“日子(rì zi)”中的“ri”。

zi、ci、si:

发音部位和方法:这三个音节是舌尖前音。舌尖抵住上齿背,阻碍气流,然后舌尖放开,使气流挤出。

具体发音方式:

zi:发音时,舌尖抵住上齿背,气流较弱,声带振动,发出的音类似于“资(zī)”。例如“资源(zī yuán)”中的“zi”。

ci:发音方式与“zi”类似,但气流较强。读音近似于“次(cī)”。比如“次数(cì shù)”里的“ci”。

si:舌尖接近上齿背,留出窄缝,气流从窄缝中摩擦而出,声带振动,发音接近“思(sī)”。像“思考(sī kǎo)”中的“si”。

yi、wu、yu:

发音部位和方法:

yi:是单韵母“i”的整体认读音节形式。发音时,舌尖抵住下齿,舌面前部向硬腭抬起,声带振动,读音为“衣(yī)”。例如“衣服(yī fú)”中的“yi”。

wu:是单韵母“u”的整体认读音节形式。发音时,双唇拢圆突出,声带振动,读音为“乌(wū)”。像“乌鸦(wū yā)”中的“wu”。

yu:是单韵母“ü”的整体认读音节形式。发音时,嘴唇撮起,声带振动,读音为“迂(yū)”。例如“迂回(yū huí)”中的“yu”。

ye、yue、yuan、yin、yun、ying:

发音部位和方法:

ye:是由“ie”变化而来的整体认读音节。发音时,先发“i”的音,然后向“e”的音滑动,读音为“耶(yē)”。例如“爷爷(yé ye)”中的“ye”。

yue:是由“üe”变化而来的整体认读音节。发音时,先发“ü”的音,然后向“e”的音滑动,读音为“约(yuē)”。像“月亮(yuè liàng)”中的“yue”。

yuan:是由“üan”变化而来的整体认读音节。发音时,先发“ü”的音,然后向“an”的音滑动,读音为“冤(yuān)”。例如“元旦(yuán dàn)”中的“yuan”。

yin:是由“in”变化而来的整体认读音节。发音时,舌尖抵住下齿龈,舌面前部向硬腭抬起,先发“i”的音,然后舌尖抵住上齿龈发“n”的音,读音为“因(yīn)”。像“因为(yīn wèi)”中的“yin”。

yun:是由“ün”变化而来的整体认读音节。发音时,先发“ü”的音,然后舌尖抵住上齿龈发“n”的音,读音为“晕(yūn)”。例如“云朵(yún duǒ)”中的“yun”。

ying:是由“ing”变化而来的整体认读音节。发音时,舌尖抵住下齿龈,舌面前部向硬腭抬起,先发“i”的音,然后舌根后缩抵住软腭发“ng”的音,读音为“英(yīng)”。像“英雄(yīng xióng)”中的“ying”。

现代汉语

汉语拼音:整体认读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