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通假字

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产生原因:古代书写工具不便,记录时为求简便,人们可能会用笔画较少、容易书写的字来代替本字。例如,“蚤”代替“早”,因为“蚤”笔画相对简单。

由于方言的差异,不同地区对同一个字的读音可能不同,在记录语言时就会出现用音同或音近字代替的情况。

有些字在古代尚未产生,就会暂时借用其他同音字来表示。

同音通假(完全相同的读音)

“惠”通“慧”:在《愚公移山》中“甚矣,汝之不惠”,“惠”本应是“慧”,意思是聪明。

“反”通“返”:《愚公移山》里“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反”代替“返”,表示往返。

双声通假(声母相同)

“亡”通“无”:如《愚公移山》“河曲智叟亡以应”,“亡”和“无”声母相同,这里“亡”表示没有。

“胡”通“何”:在古代一些文献中,“胡”可通“何”,例如“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胡”用于询问原因,相当于“为什么”。

叠韵通假(韵母相同)

“直”通“值”:在古文中“直”可通“值”,如“系向牛头充炭直”(《卖炭翁》),“直”表示价值,和“值”读音相近,韵母相同。

常见通假字

“说”通“悦”例句:《论语》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解释:“说”在这里代替“悦”,读音为“yuè”,意思是愉快。因为在古代,这两个字读音相同,“说”被借来表达“悦”的意思,使句子表达学习并且时常温习,不也是很愉快吗?

“见”通“现”例句:“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解释:“见”读“xiàn”,通“现”,是出现、显现的意思。原句描绘了草原上草被风吹倒后,牛羊露出来的景象。

“具”通“俱”例句:“百废具兴”(《岳阳楼记》)。解释:“具”通“俱”,都、全的意思。表示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属”通“嘱”例句:“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解释:“属”读音为“zhǔ”,通“嘱”,是嘱托、嘱咐的意思。即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初中课本中的通假字

01. 《童趣》:项为之强,“强(jiāng)”通“僵”,僵硬。

02. 《论语十二章》:不亦乎,“说(yuè)”通“悦”,愉快。诲知之乎,“女(rǔ)”通“汝”,你。不知为不知,是也,“知(zhì)”通“智”。吾十五而志于学,“有(yòu)”通“又”。

03. 《山市》:如星点,“裁(cái)”同“才”。

04. 《陈太丘与友期》:尊君在,“不(fǒu)”通“否”。

05. 《伤仲永》: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pān)”通“攀”,牵,引。

06. 《木兰诗》:对镜帖花黄,“帖(tiē)”通“贴”。策勋十二转,“策”通“册”。著我旧时裳,“著”通“着”。火伴皆惊忙,“火”通“伙”。

07. 《孙权劝学》: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yé)”通“耶”,语气词。

08. 《口技》:满坐寂然,“坐(zuò)”通“座”。

09. 《狼》:止有剩骨,“止(zhǐ)”通“只”。

10. 《桃花源记》:便要还家,“要(yāo)”通“邀”,邀请。

11. 《核舟记》: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yòu)”同“又”。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诎(qū)”同“屈”,弯曲。左手倚一衡木,“衡(héng)”同“横”。虞山王毅叔远甫,“甫(fù)”通“父”。右手攀右趾,“攀(bān)”通“扳”,往里拉。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通“拣”。

12. 《大道之行也》: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与(jǔ)”通“举”,选举。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矜(guān)”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13. 《望岳》:荡胸生曾云,“曾(céng)”通“层”。

14. 《三峡》: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阙(quē)”通“缺”。

15. 《与朱元思书》:蝉则千转不穷,“转(zhuàn)”通“啭”,鸟叫声。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反(fǎn)”通“返”。

16. 《马说》: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之不能尽其材,“食(sì)”通“饲”,喂;“材(cái)”通“才”。才美不外见,“见(xiàn)”通“现”。其真无马邪,“邪(yé)”通“耶”。

17. 《送东阳马生序》:四支僵劲不能动,“支(zhī)”通“肢”。同舍生皆被绮绣,“被(pī)”通“披”,穿。

18. 《岳阳楼记》: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具(jù)”通“俱”,全,皆。属予作文以记之,“属(zhǔ)”通“嘱”。

19. 《行路难》:玉盘珍羞直万钱,“羞(xiū)”同“馐”,美味的食物;“直(zhí)”同“值”。欲上青天览明月,“览(lǎn)”通“揽”,摘取。

20. 《陈涉世家》:发闾左适戍渔阳,“适(zhé)”通“谪”。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唱(chāng)”通“倡”,首发。固以怪之矣,“以(yǐ)”通“已”。将军身被坚执锐,“被(pī)”通“披”。

21. 《唐雎不辱使命》: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错(cuò)”通“措”。仓鹰击于殿上,“仓(cāng)”通“苍”。

22. 《隆中对》:欲信大义于天下,“信(shēn)”通“伸”,伸张。

23. 《公输》:子墨子九距之,“距(jù)”通“拒”。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圉(yù)”通“御”,抵挡。公输盘诎,“诎(qū)”通“屈”,理屈。

24.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pàn)”通“叛”。

25.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曾益其所不能,“曾(zēng)”通“增”。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衡(héng)”通“横”,梗塞,不顺。入则无法家拂士,“拂(bì)”通“弼”,辅佐。

26. 《鱼我所欲也》:故患有所不辟也,“辟(bì)”通“避”,躲避。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辩(biàn)”通“辨”,辨别。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dé)”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与(yú)”通“欤”,语气助词。乡为身死而不受,“乡(xiàng)”通“向”,从前。

27. 《曹刿论战》: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徧(biàn)”通“遍”,遍及,普遍。

28. 《愚公移山》: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反(fǎn)”通“返”。甚矣,汝之不惠,“惠(huì)”通“慧”,聪明。河曲智叟亡以应,“亡(wú)”通“无”。一厝朔东,一厝雍南,“厝(cuò)”通“措”,放置。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陇(lǒng)”通“垄”,高地。

高中课本中的通假字

01. 《劝学》: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暴”通“曝”,曝晒。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

02. 《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传授。

03. 《阿房宫赋》:缦立远视,而望幸焉,“缦”通“慢”,长久。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族”通“镞”,箭头。

04. 《赤壁赋》:举酒属客,“属”通“嘱”,劝人饮酒。

05. 《逍遥游》:北冥有鱼,“冥”通“溟”,大海。小知不及大知,“知”通“智”。此小大之辩也,“辩”通“辨”,区别。

06. 《琵琶行》:曲终收拨当心画,“画”通“划”。

07. 《寡人之于国也》: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头发花白。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08. 《过秦论》:合从缔交,“从”通“纵”,合纵。威振四海,“振”通“震”,震动。

09. 《廉颇蔺相如列传》:肉袒伏斧质请罪,“质”通“锧”,砧板。可予不,“不”通“否”。

10. 《鸿门宴》: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要项伯,“要”通“邀”,邀请。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背叛。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11. 《兰亭集序》:趣舍万殊,“趣”通“趋”,趋向,取向。

12. 《归去来兮辞》:曷不委心任去留,“曷”通“何”,为什么。乃瞻衡宇,“衡”通“横”,横木。

13. 《滕王阁序》:云销雨霁,“销”通“消”,消散。

14. 《六国论》:暴秦之欲无厌,“厌”通“餍”,满足。

其他经典文言文中的通假字

01. 《诗经·氓》:匪来贸丝,“匪”通“非”,不是。

02. 《触龙说赵太后》:少益耆食,“耆”通“嗜”,喜爱。必勿使反,“反”通“返”。

03. 《孟子·梁惠王上》: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

04. 《孙子兵法·计篇》: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曲”通“屈”,委屈。

05. 《列子·汤问》: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

06. 《邹忌讽齐王纳谏》:徐公来,孰视之,“孰”通“熟”,仔细。明日,徐公来,邹忌修八尺有余,“有”通“又”。

07. 《出师表》: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有”通“又”。

08. 《桃花源记》:便要还家,“要”通“邀”。

09. 《三峡》: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阙”通“缺”。

10. 《马说》: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

11. 《小石潭记》:下见小潭,“见”通“现”。

12. 《岳阳楼记》: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

13. 《醉翁亭记》: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谓”通“为”,是。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暝”通“冥”,昏暗。

14. 《爱莲说》:可爱者甚蕃,“蕃”通“繁”,多。

15. 《记承天寺夜游》: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户”通“牖”,窗户。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与”通“欤”,语气助词。

16. 《送东阳马生序》: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

17. 《湖心亭看雪》:余拏一小舟,“拏”通“桡”,撑(船)。

18. 《鱼我所欲也》: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辩”通“辨”。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与”通“欤”。

19. 《曹刿论战》: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徧”通“遍”。

20. 《愚公移山》: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反”通“返”。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

21. 《出师表》: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简”通“拣”,挑选。

22. 《陈涉世家》: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唱”通“倡”。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

23. 《唐雎不辱使命》: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错”通“措”。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

24. 《隆中对》:欲信大义于天下,“信”通“伸”。

25. 《公输》:子墨子九距之,“距”通“拒”。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圉”通“御”。公输盘诎,“诎”通“屈”。

26.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通“叛”。

27.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衡”通“横”。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

28. 《邹忌讽齐王纳谏》:孰视之,“孰”通“熟”,仔细。徐公来,邹忌修八尺有余,“有”通“又”。

29. 《触龙说赵太后》:少益耆食,“耆”通“嗜”,喜爱。必勿使反,“反”通“返”。

30. 《诗经·采薇》:曰归曰归,岁亦莫止,“莫”通“暮”,傍晚,这里指年末。

中考真题

题目:“寒暑易节,始一反焉”中“反”是通假字,它的本字和意思是什么?答案:“反”通“返”,意思是往返。

题目:“对镜帖花黄”中“帖”是通假字,它通什么?答案:“帖”通“贴”,意思是粘贴。

题目:“满坐寂然”中“坐”是通假字,它通什么?答案:“坐”通“座”,意思是座位。

题目:“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中“扳”是通假字,它通什么?答案:“扳”通“攀”,意思是牵、拉。

题目:“徐公来,孰视之”中“孰”是通假字,它通什么?答案:“孰”通“熟”,意思是仔细。

题目:“便要还家”中“要”是通假字,它通什么?答案:“要”通“邀”,意思是邀请。

题目:“寡助之至,亲戚畔之”中“畔”是通假字,它通什么?答案:“畔”通“叛”,意思是背叛。

题目:“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中有两个通假字,分别指出并解释。答案:第一个“食”通“饲”,意思是喂养;第二个“食”同第一个。

题目:“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中“具”是通假字,它通什么?答案:“具”通“俱”,意思是全、都。

题目:“昂首观之,项为之强”中“强”是通假字,它通什么?答案:“强”通“僵”,意思是僵硬。

高考真题

题目:“君子生非异也”中的“生”是通假字,它通什么?答案:“生”通“性”,意思是资质、禀赋。

题目:“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中“知”的通假字及含义。答案:“知”通“智”,表示智慧。

题目:“北冥有鱼”的“冥”是通假字,它的本字是什么?有何意思?答案:“冥”通“溟”,意思是海。

题目:“一尊还酹江月”中,“尊”是通假字,它通什么?答案:“尊”通“樽”,是酒器的意思。

题目:“共其乏困”中的“共”是通假字,它的本字和意思是什么?答案:“共”通“供”,意思是供给。

题目:“距关,毋内诸侯”中有两个通假字,分别指出并解释。答案:“距”通“拒”,意思是把守;“内”通“纳”,意思是接纳。

题目:“终老不复取”中“取”是通假字,它的本字和含义是什么?答案:“取”通“娶”,意思是娶妻。

题目:“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受”是通假字,它通什么?答案:“受”通“授”,意思是传授。

题目:“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中“倍”是通假字,它的本字和意思是?答案:“倍”通“背”,意思是违背。

题目:“或师焉,或不焉”中的“不”是通假字,它通什么?答案:“不”通“否”,表示不。

题目:“图穷而匕首见”中“见”是通假字,它的本字和意思是什么?答案:“见”通“现”,意思是显露。

题目:“秦王还柱而走”中“还”是通假字,它通什么?答案:“还”通“环”,意思是环绕。

题目:“虽有槁暴”中有两个通假字,指出并解释。答案:“有”通“又”,表重复;“暴”通“曝”,意思是晒。

题目:“要项伯”中“要”是通假字,它的本字和意思是什么?答案:“要”通“邀”,意思是邀请。

题目:“被发行吟泽畔”中“被”是通假字,它通什么?答案:“被”通“披”,意思是披散。

题目:“具告以事”中“具”是通假字,它通什么?答案:“具”通“俱”,意思是全部、都。

题目:“悟言一室之内”中“悟”是通假字,它通什么?答案:“悟”通“晤”,意思是面对面。

题目:“善刀而藏之”中“善”是通假字,它通什么?答案:“善”通“缮”,意思是擦拭。

题目:“长乐王回深父”中“父”是通假字,它通什么?答案:“父”通“甫”,是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题目:“员径八尺”中“员”是通假字,它通什么?答案:“员”通“圆”,意思是圆周。

语文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