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死首丘 hú sǐ shǒu qiū
1. 拼音:hú sǐ shǒu qiū
2. 意思:狐狸死时,头会朝向自己的洞穴,比喻人虽远离故乡,至死仍思念故土,表达对故乡的眷恋与归依之情。
3. 出处:战国·屈原《九章·哀郢》:“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东汉·王逸注:“思旧乡也。”
4. 近义词:
归心似箭:形容想回家的心情十分急切,侧重内心对归家的渴望。
落叶归根:树叶凋落会飘回树根处,比喻人最终回到故乡,强调回归故土的自然归宿。
故土难离:家乡难以割舍,形容对故乡的深厚情感,不愿离开。
乡音难改:家乡的口音难以改变,体现对故乡文化的眷恋与身份认同。
恋恋不舍:形容非常留恋,舍不得离开,可指对故乡的依恋之情。
5. 反义词:
背井离乡:离开家乡到外地,多含无奈或被迫之意,与“狐死首丘”的恋乡之情相反。
乐不思蜀:原指蜀后主刘禅甘心为虏而不思复国,后泛指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形容忘本且不留恋故乡。
四海为家:以天下为家,指志在四方,不留恋故乡,侧重漂泊或远大志向。
无家可归:没有家可以回去,形容流离失所的困境,与眷恋故乡的情感无关(但行为上无归乡之意)。
离乡背土:离开家乡到外地,强调与故乡的分离,缺乏对故土的眷恋。
6. 例句:
他漂泊海外多年,心中始终谨记“狐死首丘”,晚年执意归乡。
古人云“狐死首丘”,这份对故土的执念,是刻在血脉里的情怀。
无论在何处功成名就,他都记得“狐死首丘”,临终前叮嘱家人将骨灰送回故乡。
诗中“狐死首丘”的意象,道尽了游子对故乡的深沉思念。
这位老华侨常说:“狐死首丘,我终究是要回去看看的。”
电影中主角虽身处异乡,却如“狐死首丘”般,始终望向家乡的方向。
祖父生前常以“狐死首丘”教导我们,莫忘根在何处。
纵使在异国生活多年,“狐死首丘”的情结仍让她夜夜梦见故乡的山水。
古人用“狐死首丘”比喻人对故土的依恋,至今读来仍令人动容。
他写下“狐死首丘”四字,墨痕里满是对无法归乡的遗憾与怅惘。
成语词典:狐死首丘
贪生怕死 [ tān shēng pà sǐ ] 贪恋生存,畏惧死亡。指对敌作战畏缩不前。
救死扶伤 [ jiù sǐ fú shāng ] 抢救生命垂危的人,照顾受伤的人。现常用来形容医务人员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精神。
同生共死 [ tóng shēng gòng sǐ ] 生死与共,形容情谊极深。
狐假虎威 [ hú jiǎ hǔ wēi ] 狐狸假借老虎的威风去吓唬其他野兽。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来欺压人。
首屈一指 [ shǒu qū yī zhǐ ] 扳指头计算,首先弯下大拇指,表示第一。指居第一位。
昂首挺胸 [ áng shǒu tǐng xiōng ] 抬起头,挺起胸膛。形容斗志高,士气旺,也可形容人很有精神、很自信的样子。
死去活来 [ sǐ qù huó lái ] 指因极度的疼痛或悲哀,晕过去,又醒过来。多形容被打得很惨,或哭得很厉害。
死有余辜 [ sǐ yǒu yú gū ] 辜:罪。形容罪大恶极,即使处死刑也抵偿不了他的罪恶。
死皮赖脸 [ sǐ pí lài liǎn ] 形容厚着脸皮,胡搅蛮缠。
垂死挣扎 [ chuí sǐ zhēng zhá ] 垂:将近。临死前的挣扎,妄想延长生命。比喻行将灭亡之时的孤注一掷。
虽死犹荣 [ suī sǐ yóu róng ] 人虽然死了,但死得光荣。
见死不救 [ jiàn sǐ bù jiù ] 看见人家有急难而不去救援。
誓死不屈 [ shì sǐ bù qū ] 立誓宁死也不屈服。
万死不辞 [ wàn sǐ bù cí ] 万死:死一万次,形容冒生命危险。死一万次也不推辞。表示愿意拼死效劳。
罪魁祸首 [ zuì kuí huò shǒu ] 魁:为首的。作恶犯罪的头子。
死乞白赖 [ sǐ qi bái lài ] 形容纠缠不休。指为了达到目的,没完没了地纠缠。
俯首帖耳 [ fǔ shǒu tiē ěr ] 像狗见了主人那样低着头,耷拉着耳朵。形容卑屈驯服的样子。
痛心疾首 [ tòng xīn jí shǒu ] 疾首:头痛。形容痛恨到了极点。
起死回生 [ qǐ sǐ huí shēng ] 把快要死的人救活。形容医术高明。也比喻把已经没有希望的事物挽救过来。
死不瞑目 [ sǐ bù míng mù ] 瞑目:闭眼。死了也不闭眼。原指人死的时候心里还有放不下的事。现常用来形容极不甘心。
死心塌地 [ sǐ xīn tā dì ] 原指死了心,不作别的打算。后常形容打定了主意,决不改变。
首当其冲 [ shǒu dāng qí chōng ] 当:承当,承受;冲:要冲,交通要道。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
宁死不屈 [ nìng sǐ bù qū ] 宁愿死也不屈服。
不堪回首 [ bù kān huí shǒu ] 堪:可以忍受;回首:回顾,回忆。指对过去的事情想起来就会感到痛苦,因而不忍去回忆。
要死要活 [ yào sǐ yào huó ] 形容闹得很凶。
死而复生 [ sǐ ér fù shēng ] 死去了又活过来,形容生命不息。
贼心不死 [ zéi xīn bù sǐ ] 不放弃坏念头,而继续做下去。常用于形容坏人或敌对势力妄图继续作恶或破坏。
生死与共 [ shēng sǐ yǔ gòng ] 同生共死,相依为命。形容情谊极深重。
畏首畏尾 [ wèi shǒu wèi wěi ] 前也怕,后也怕。形容顾虑重重,胆小怕事。
不知死活 [ bù zhī sǐ huó ] 形容不知利害,冒昧从事。
死无对证 [ sǐ wú duì zhèng ] 对证:核实。当事人已死,无法核对事实。
兔死狐悲 [ tù sǐ hú bēi ] 兔子死了,狐狸感到悲伤。比喻因同盟的死亡或不幸而悲伤。
死不悔改 [ sǐ bù huǐ gǎi ] 到死也不追悔、改正。形容非常顽固。
死灰复燃 [ sǐ huī fù rán ] 冷灰重新烧了起来。原比喻失势的人重新得势。现常比喻已经消失了的恶势力又重新活动起来。
生老病死 [ shēng lǎo bìng sǐ ] 佛教指人的四苦,即出生、衰老、生病、死亡,今泛指生活中生育、养老、医疗、殡葬等事,也指人的生存、成长和消亡的过程。
身首异处 [ shēn shǒu yì chù ] 指被杀头,身体和头颅分在不同地方,形容人遭受死刑后极其悲惨的下场。
鹿死谁手 [ lù sǐ shéi shǒu ] 原比喻不知政权会落在谁的手里。现在也泛指在竞赛中不知谁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
视死如归 [ shì sǐ rú guī ] 把死看得像回家一样平常,形容不怕牺牲生命。
拼死拼活 [ pīn sǐ pīn huó ] 指用尽全部力气去做某事,不惜付出极大的代价,形容拼搏的状态非常激烈,也可表示为了达成目标而不顾一切地努力。
生死存亡 [ shēng sǐ cún wáng ] 指生存与死亡、存续与灭亡的关键时刻,形容事态极为危急,关乎根本命运的抉择或局面。
君辱臣死 [ jūn rǔ chén sǐ ] 指君主受到屈辱,做臣子的应当以死尽忠,是古代儒家思想中强调君臣伦理的观念,体现臣子对君主的忠诚义务。
决一死战 [ jué yī sǐ zhàn ] 指同敌人作一次你死我活的战斗,多用来形容某人对某事的一种精神状态及两军打仗时对战斗胜利的渴望与决心。
客死他乡 [ kè sǐ tā xiāng ] 指人在异乡或国外去世,未能回到故乡安葬,多含漂泊无依、结局凄凉的伤感意味。
鱼死网破 [ yú sǐ wǎng pò ] 指鱼拼命挣扎,最终死在网里,比喻双方激烈争斗,最终一方或双方都遭受惨重损失,宁可同归于尽也不妥协。
死里逃生 [ sǐ lǐ táo shēng ] 指从极危险的境地中侥幸存活下来,摆脱死亡的威胁,形容经历九死一生的惊险处境后得以生还。
一丘之貉 [ yī qiū zhī hé ] 同一土山里的貉。比喻都是同类。《汉书·杨恽传》:“古与今,如一丘之貉。” 后比喻两者是同类的坏人。貉(hé):也叫狗獾。
虽死犹生 [ suī sǐ yóu shēng ] 指人虽然生命已经结束,但精神、功绩或影响等依然留存,如同活着一样被铭记,多用来称颂英烈或有卓越贡献的人。
出生入死 [ chū shēng rù sǐ ] 原指从出生到死亡的自然过程,后多形容冒着生命危险,经历生死考验,强调在险境中英勇无畏的行为。
生死未卜 [ shēng sǐ wèi bǔ ] 指人的生存或死亡状态尚未确定,情况危急或下落不明,结果难以预料。
死于非命 [ sǐ yú fēi mìng ] 指人或动物遭遇意外灾祸而死亡,并非自然衰老或疾病导致的正常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