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与共 shēng sǐ yǔ gòng
1. 拼音:shēng sǐ yǔ gòng
2. 意思:同生共死,相依为命。形容情谊极深重。
3. 出处:《深情忆念周伯伯》:“几十年来,周总理与我父亲生死与共,休戚相关。”
4. 近义词及意思:
生死相依:在生死问题上互相依靠。形容同命运,共存亡。与“生死与共”意思相近,都表达了双方关系紧密,在生死面前不离不弃。
休戚与共:休:欢乐,吉庆;戚:悲哀,忧愁。忧喜、福祸彼此共同承担。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同。和“生死与共”类似,强调双方共担命运。
5. 反义词及意思:
同床异梦:原指夫妇生活在一起,但感情不和。比喻同做一件事而心里各有各的打算。与“生死与共”相反,体现出双方缺乏信任和共同目标。
离心离德:心、德:心意。思想不统一,信念也不一致。指不一条心。和“生死与共”形成鲜明对比,表示彼此之间没有共同的信念和情感。
6. 例句:
他们是生死与共的战友,在战场上相互扶持。
这对夫妻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始终生死与共。
两位老人一生生死与共,他们的爱情故事令人感动。
这些队员们在长期的探险中生死与共,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在灾难面前,大家生死与共,共同对抗困难。
真正的朋友,在关键时刻总是生死与共的。
他们在残酷的竞争环境中生死与共,才保住了公司。
这两个民族在历史上曾生死与共,抵御外敌。
战友之间那种生死与共的情感,是用鲜血铸就的。
他和他的伙伴们生死与共,为了理想一路拼搏。
成语词典:生死与共
落地生根:比喻长期安家落户或切切实实、一心一意地做好所从事的工作。
贪生怕死:贪:舍不得。贪恋生存,畏惧死亡。指对敌作战畏缩不前。
乐极生悲:快乐到极点就会发生使人悲痛的事。
救死扶伤:抢救生命垂危的人,照顾受伤的人。现泛指医务人员的职责:~,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
同生共死:生死与共,形容情谊极深。
生机勃勃:形容自然界充满生命力,或社会生活活跃。
荣辱与共:光荣与耻辱共同分享与承担。
与日俱增: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天天地不断增长。形容增长得很快。
生吞活剥:唐刘肃《大唐新语·谐谑》记载,枣强令张怀庆,好偷名士文章。有人取笑他“活剥王昌龄,生吞郭正一”。后用“生吞活剥”比喻生硬地接受或机械地照搬别人的言论、经验、方法等。
死去活来:死过去又醒过来,形容极度悲哀或疼痛。
死有余辜:虽死也抵偿不了他的罪过。说明罪大恶极。辜(gū):罪恶。
死皮赖脸:形容不顾羞耻,一味纠缠。
垂死挣扎:垂:将近。临死前的挣扎,妄想延长生命。比喻行将灭亡之时的孤注一掷。
雅俗共赏:形容某些艺术创作优美通俗,各种文化程度和艺术品位的人都能欣赏。
与世长辞:指人去世(多用于敬仰的人)。
虽死犹荣:人虽然死了,但死得光荣。
见死不救:看见人家有急难而不去救援。
娇生惯养:从小被宠爱纵容。
患难与共:同心协力,共同承担危险和困难。三国魏曹植《求自试表》:“而臣敢陈闻于陛下者,诚与国分形同气,忧患共之者也。”
誓死不屈:立誓宁死也不屈服。
万死不辞:万死:死一万次,形容冒生命危险。死一万次也不推辞。表示愿意拼死效劳。
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
与众不同:跟大家不一样。
寸草不生:寸草:一点儿草。形容土地贫瘠,连一点儿草都不长。亦形容灾情严重。
与世隔绝:与社会上的人们隔离,断绝来往。形容隐居或人迹不到的极偏僻地方。
妙笔生花: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
初生之犊:刚生出来的小牛。俗语说:“初生之犊不畏虎。”后用“初生之犊”比喻勇敢大胆、敢作敢为的青年人。
油然而生:自然地产生(某种思想感情)。
绝处逢生: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又得到了出路。
谈笑风生:有说有笑,轻松而有风趣。宋辛弃疾《念奴娇·赠夏成玉》词:“遐想后日蛾眉,两山横黛,谈笑风生颊。”
险象迭生:接二连三地发生危险。比喻途中的危险很多。
死乞白赖:同“死气白赖”。
生机盎然:充满生气和活力的。
民生凋敝:民生:人民的生计;凋敝:衰败,艰苦。社会穷困,经济衰败,人民生活极端困苦。
无事生非:本来没有事却人为地引出麻烦、事端。
共商国是:国是:国事;国家的大政方针。共同商量国家的政策和方针。
荼毒生灵:荼毒:毒害、残害;生灵:指百姓。指残害人民。
老生常谈:老书生经常讲的话。比喻听厌了的没有新鲜意思的话。原作老生常谭。《三国志·魏书·管辂传》:“此老生之常谭。” 老生:年老的读书人。
和衷共济:大家一条心,共同渡过江河。比喻同心协力,克服困难。衷:内心。济:渡水。
蓬荜生辉:蓬荜增辉。
休养生息:指在战争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大动荡之后,所采取的安定社会秩序、恢复生产、增加人口的措施。唐韩愈《平淮西碑》:“高宗中睿,休养生息。” 休养:休息调养。生息:繁殖人口。
生生不息:生生:中国哲学术语,指变化和新生事物的发生;不息:没有终止。不断地生长、繁殖。
应运而生:原指顺应天命而降生,后泛指随着某种形势而产生:随着电脑的普及,网上教育~。
有目共睹:人人都可以看到,极其明显。睹(dǔ):看见。
起死回生:使死人复活,多形容医术或技术高明,也比喻把处于毁灭境地的事物挽救过来。
死不瞑目:死了也不闭眼睛。形容做事没达到目的,很不甘心。《三国志·吴书·孙坚传》:“今不夷汝三族,悬示四海,则吾死不瞑目。” 瞑目:闭眼。
咸与维新:指一切除旧更新。
死心塌地:形容主意已定,决不改变(多含贬义)。
自力更生:依靠自己的力量改变原来的情况而发展兴旺起来。
不共戴天:不愿在同一个天底下生活。形容对敌人的深仇大恨。《礼记·曲礼上》:“父之仇,弗与共戴天。”
素昧平生:从来不相识。昧(mèi):不了解。
生杀予夺:指有权势的人所掌握的能任意处置别人生命财产的权力。生杀:让人活或把人杀死。予夺:给予或剥夺财物等。
生灵涂炭:形容政治混乱时期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生灵:人民。涂炭:泥淖(nào)和炭火,比喻困苦的处境。
舍生取义:《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后用“舍生取义”表示为正义事业牺牲生命。
宁死不屈:宁可死去,也不屈服。
相生相克:我国古代关于五行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的说法,如木能生火、火能克金等。见〖五行〗。
熟能生巧:对工作、技能等熟练了就能产生巧妙的办法。
与人为善:跟别人一同做好事。《孟子·公孙丑上》:“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后指善意地帮助别人:批评同志要采取~的态度。
了无生趣:没有一点生活的情趣,形容生活枯燥乏味。了无:完全没有。
要死要活:形容闹得很凶。
死而复生:死去了又活过来,形容生命不息。
一介书生:一介:一个。旧时读书人的自称或对普通读书人的雅称。
贼心不死:不放弃坏念头,而继续做下去。
节外生枝:比喻在问题之外又故意岔出新的问题(含贬义)。
生死与共:生一起生,死一起死,形容情谊很深。
不知死活:形容不知厉害,冒昧从事。
死无对证:对证:核实。当事人已死,无法核对事实。
兔死狐悲: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悲伤(含贬义)。明田艺蘅《玉笑零音》:“鼋鸣而鳖应,兔死则狐悲。”
死不悔改:到死也不追悔、改正。形容非常顽固。
一线生机:线:微小;生机:生存的机会。还有一点儿生存的希望。
死灰复燃:已经熄灭的火灰又燃烧起来。比喻已经失败了的势力又重新活动起来。《史记·韩长孺列传》:“死灰独不复燃乎?” 也用以比喻已经消亡的坏事又开始出现。
今生今世:此生此世。指有生之年。
人神共愤:人和神都愤恨。形容民愤极大。
生老病死:佛教认为“生、老、病、死”是人生的四苦,今泛指生活中生育、养老、医疗、殡葬等事。
和气生财:指待人和善能招财进宝。
无中生有:把没有说成有。指凭空捏造。
有生之年:指人还活在世上的岁月。
三生有幸:客套话,表示难得的好运气(佛教称前生、今生和来生为三生)。
生根发芽:种子发芽长出根来,比喻事物建立起牢固的基础并得到发展。
鹿死谁手:《晋书·石勒载记下》:“未知鹿死谁手。” 意思是说不知政权落在谁的手里。后也用来指不知谁能获胜,多用于指比赛的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