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难与共 huàn nàn yǔ gòng
1. 拼音:huàn nàn yǔ gòng
2. 意思:共同承担危险和困难。指彼此关系密切,利害一致。
3. 出处:《礼记·儒行》:“儒有闻善以相告也,见善以相示也,爵位相先也,患难相死也。”
4. 近义词及意思:
同甘共苦(甘:甜。共同享受幸福,共同担当艰苦。和患难与共都体现出在困难和幸福时刻相互陪伴、共同面对)
同舟共济(舟:船;济:渡,过洒。坐一条船,共同渡河。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与患难与共相近,强调在困难处境中相互支持)
5. 反义词及意思:
貌合神离(貌:外表;神:内心。表面上关系很密切,实际上是两条心。和患难与共相反,强调表面亲密实际疏离)
离心离德(心、德:心意。思想不统一,信念也不一致。指不一条心。与患难与共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彼此间缺乏团结和共同信念)
6. 例句:
真正的朋友在你遇到困难时会与你患难与共。
这对夫妻几十年来患难与共,感情十分深厚。
在战争年代,战士们患难与共,为了胜利而战斗。
他们在创业过程中患难与共,终于取得了成功。
好的队友会在比赛中患难与共,共同应对强大的对手。
这些志愿者在救灾现场患难与共,帮助受灾群众。
在艰苦的岁月里,邻里之间患难与共,相互扶持。
科学家们在研究艰难课题时患难与共,共同攻克难题。
他们在野外探险时患难与共,一起克服了恶劣的环境。
这个团队成员之间患难与共,是公司最优秀的团队之一。
成语词典:患难与共
同生共死:生死与共,形容情谊极深。
多灾多难:形容灾难很多。
荣辱与共:光荣与耻辱共同分享与承担。
与日俱增: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天天地不断增长。形容增长得很快。
雅俗共赏:形容某些艺术创作优美通俗,各种文化程度和艺术品位的人都能欣赏。
与世长辞:指人去世(多用于敬仰的人)。
左右为难:左也不好,右也不是。形容无论怎样做都有难处。
孤掌难鸣:一个巴掌拍不响。比喻一个人力量薄弱难以成事。
知难而退:原指作战要见机而行,不要做实际上无法办到的事。后泛指知道事情困难就后退。
饱经忧患:指经历了许多困苦患难。
艰难险阻:指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危险和障碍。《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侯在外十九年矣,而果得晋国,险阻艰难,备尝之矣。”
患难与共:同心协力,共同承担危险和困难。三国魏曹植《求自试表》:“而臣敢陈闻于陛下者,诚与国分形同气,忧患共之者也。”
与众不同:跟大家不一样。
与世隔绝:与社会上的人们隔离,断绝来往。形容隐居或人迹不到的极偏僻地方。
后患无穷:以后的祸害没有个完。
步履艰难:指行走困难行动不方便。
难能可贵:做到了难于做到的事,其行动很可贵,值得赞赏。宋苏轼《荀卿论》:“此三者,皆天下之所谓难能而可贵者也。”
共商国是:国是:国事;国家的大政方针。共同商量国家的政策和方针。
毁家纾难:《左传·庄公三十年》:“鬬穀(gòu)於(wū)菟(tú)为令尹,自毁其家,以纾楚国之难。” 后用“毁家纾难”指捐献全部家产,帮助国家减轻危难。纾(shū):缓和。难(nàn)。
擢发难数:《史记·范睢蔡泽列传》记载,范睢问须贾有多少罪,须贾回答:“擢贾之发,以续贾之罪,尚未足。” 后用“擢发难数”比喻罪行极多,难以数清。擢发:拔下头发。
罄竹难书:《旧唐书·李密传》记载,李密诉说隋炀帝十大罪状,其中有“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的话。故用“罄竹难书”比喻罪恶很多,难以写完。竹:竹简,古代写字用的竹片。
和衷共济:大家一条心,共同渡过江河。比喻同心协力,克服困难。衷:内心。济:渡水。
排难解纷:原指给别人排除危难,解决纠纷。《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所谓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取也。” 后指调停双方争执。难(nàn)。
有目共睹:人人都可以看到,极其明显。睹(dǔ):看见。
难以置信:难于使人相信。
咸与维新:指一切除旧更新。
防患未然:在事故或灾害发生之前就加以预防。《周易·既济》:“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 古乐府《君子行》:“君子防 未然。”
不共戴天:不愿在同一个天底下生活。形容对敌人的深仇大恨。《礼记·曲礼上》:“父之仇,弗与共戴天。”
艰难困苦:形容处境艰苦,困难重重。
覆水难收:泼在地上的水 再也不能收回了。相传汉时朱买臣,原来家境贫穷,其妻要求离异。后买臣做了大官,其妻又要求复婚。买臣取一盆水泼在地上,让她再收回来,表示夫妻关系已无可挽回。后用来比喻某事已成定局,无可 挽回。
大难临头:难:灾祸;临:来到。大祸落到头上。
与人为善:跟别人一同做好事。《孟子·公孙丑上》:“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后指善意地帮助别人:批评同志要采取~的态度。
困难重重:指一个人或一件事面临的困难非常多,一层又一层,形容处境艰难。
排忧解难:排除忧虑,解除危难。
强人所难:勉强别人做为难的事:他不会唱戏,你偏要他唱,这不是~吗?
生死与共:生一起生,死一起死,形容情谊很深。
劫数难逃:佛家用语,命中注定的灾祸。命中注定的灾祸难以逃脱。
盛情难却:浓厚的情意难以推辞。
难兄难弟:原指兄弟二人都非常好,才德相当,难分高下。现多反用,讥讽二人同样坏。也指彼此曾共患难的人;又指彼此处于同样困难境地的人。
人神共愤:人和神都愤恨。形容民愤极大。
一言难尽:形容事情曲折复杂,不是一句话能说清楚的(用在不好的事)。
盛名难副:盛:大;副:相称,符合。名望很大的人,实际的才德常是很难跟名声相符。指名声常常可能大于实际。用来表示谦虚或自我警戒。
在所难免:免:避免。指由于某种限制而难于避免。
骑虎难下:比喻事情中途遇到困难,但又不能停止,进退两难。《新五代史·郭崇韬传》:“俚语曰:‘骑虎者势不得下。’”
难如登天:形容难办的事。
国难当头:国家正面临着巨大的灾难。
养虎为患:比喻纵容敌人,留下后患,自己反受其害。
排除万难:扫除重重障碍,克服各种困难。
同甘共苦:共同享受幸福,共同担当艰苦。
欲壑难填:贪欲的沟壑难以填满。形容贪得的欲望极大,很难满足。壑(hè):深谷。
和平共处:指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用和平方式解决彼此争端,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展彼此间经济和文化联系。
与虎谋皮:也说与狐谋皮。同老虎商量,要剥下它的皮。比喻跟恶人商量要他放弃自己的利益,是绝对办不到的。《太平御览》卷二○八引《符子》:“欲为千金之裘而与狐谋其皮…言未卒,狐相率逃于重丘(高土堆)之下。”
没齿难忘:没齿:终身。一辈子也忘不了。
永世难忘:指一辈子也难以忘怀,形容印象深刻,记忆长久。
患难之交:在患难中结成的朋友。
千载难逢:一千年里也难碰到一次。形容机会非常难得。
罪责难逃:指不能逃避犯罪所应负的责任,一定要受到惩处。
自身难保:自己保不住自己。
事与愿违:事情的发展与愿望相反。晋嵇康《幽愤》诗:“事与愿违,遘兹淹留。”
同舟共济:舟:船;济:渡,过河。坐一条船,共同渡河。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也比喻利害相同。
杜绝后患:杜绝:堵塞、断绝;患:祸害、祸患。指彻底消除以后可能产生的祸患。
难以想象:指某件事或情况超出了一般的思维认知范围,很难在头脑中形成具体的概念或画面,强调事情的复杂性、特殊性或严重性令人意想不到。
人满为患:因人多造成了困难。
心腹之患:指隐藏在内部的祸害。《史记·范睢蔡泽列传》:“秦之有韩也,譬如木之有蠹也,人之有心腹之病也。” 心腹:比喻要害的地方。这里指内部。
进退两难:进退都不好,形容处境困难。
有备无患:事先有准备,就可以避免祸患。《左传·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天人共鉴:鉴:审察。天公、众人皆可审察。表示诚实无欺。
难乎其难:指非常困难。
患得患失:没得到时怕得不到,得到后又怕失掉。《论语·阳货》:“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 原指忧患禄位之得失。后用来形容对个人得失看得太重。
众口难调:吃饭的人多,很难适合每个人的口味。比喻不容易使所有的人都满意。调(tiáo)。
晦涩难懂:文字隐晦很深,难以理解。
内忧外患:指国家内部的动乱和来自国外的侵略。《国语·晋语六》:“不有外患,必有内忧。”《管子·戒》:“非有内忧,必有外患。”
知难而进:明知困难,却敢于向前。指迎着困难上。
勉为其难:勉强做能力所不及的或不想做的事。
难得糊涂:指人在该装糊涂的时候难得糊涂。
难以预料:预:预先;料:料想,估计。很难预先想到。
难言之隐:难于说出口的藏在内心深处的事情。
疑难杂症:难辨或难治的各种病症。比喻难以理解或解决的问题。
有目共赏:看见的人都赞赏。
大难不死:难:灾祸。遇到巨大的灾难而没有死掉。形容幸运地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