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衷共济 hé zhōng gòng jì
1. 拼音:hé zhōng gòng jì。
2. 意思:大家一条心,共同渡过江河。比喻同心协力,克服困难。衷:内心;济:渡。
3. 出处:《尚书·皋陶谟》:“同寅协恭和衷哉。”《国语·鲁语下》:“夫苦匏不材于人,共济而已。”
4. 近义词及意思
齐心协力:形容认识一致,共同努力。与和衷共济都表达为了某个目标而团结协作的意思。
同舟共济:坐一条船,共同渡河。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也强调在困难面前大家相互扶持。
众志成城:大家同心协力,就像城墙一样的牢固。比喻大家团结一致,力量无比强大。
5. 反义词及意思
离心离德:思想不统一,信念也不一致。指不一条心,与和衷共济相反,是一种分裂的状态。
貌合神离:表面上关系很密切,实际上是两条心。体现出一种虚假的团结,和和衷共济的真心协作不同。
6. 例句
在面对自然灾害时,全国人民和衷共济,共渡难关。
公司遇到危机,员工们和衷共济,努力让公司恢复生机。
这个项目需要团队成员和衷共济,才能顺利完成。
国际社会应和衷共济,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
社区居民和衷共济,积极参与老旧小区改造。
在疫情期间,医护人员和衷共济,与病毒作斗争。
两支球队和衷共济,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训练。
科研团队成员和衷共济,向着攻克难题的目标前进。
一个国家在战争时期,军民和衷共济,保卫家园。
同学们和衷共济,一起为班级荣誉而拼搏。
成语词典:和衷共济
和风细雨:和煦的风,细细的雨。比喻在批评中摆事实,讲道理,方式缓和,不粗暴。
风和日丽:形容天气晴朗暖和(多用于春天)。
一团和气:原指态度和蔼可亲。宋朱熹《伊洛渊源录》卷三引《上蔡语录》:“明道(指程颢)终日坐,如泥塑人,然接人浑是一团和气。” 后多指互相之间只讲和气,不讲原则。
同生共死:生死与共,形容情谊极深。
和睦相处:彼此融洽的相处。
荣辱与共:光荣与耻辱共同分享与承担。
雅俗共赏:形容某些艺术创作优美通俗,各种文化程度和艺术品位的人都能欣赏。
济济一堂:形容许多人聚集在一起。《尚书·大禹谟》:“济济有众。” 济济:众多的样子。堂:大厅。
言不由衷:话不是从内心发出来的,即说的不是真心话。由:从。衷:内心。
患难与共:同心协力,共同承担危险和困难。三国魏曹植《求自试表》:“而臣敢陈闻于陛下者,诚与国分形同气,忧患共之者也。”
人才济济:济济:众多的样子。形容有才能的人很多。
和蔼可亲:和蔼:和善。态度温和,容易接近。
曲高和寡:意思是曲调越高深,能跟着唱的人就越少。原比喻知音难得。后用“曲高和寡”比喻言论或作品不通俗,不能为多数人所了解或欣赏。
和颜悦色:形容和蔼喜悦的脸色。也形容态度和蔼可亲。
和盘托出:连同盘子一起端出来。比喻完全说出来或拿出来,毫无保留。
共商国是:国是:国事;国家的大政方针。共同商量国家的政策和方针。
一唱一和:此唱彼和。比喻互相配合,互相呼应。和(hè)。
和衷共济:大家一条心,共同渡过江河。比喻同心协力,克服困难。衷:内心。济:渡水。
无济于事:对于事情没有帮助或益处。济:补益。
有目共睹:人人都可以看到,极其明显。睹(dǔ):看见。
不共戴天:不愿在同一个天底下生活。形容对敌人的深仇大恨。《礼记·曲礼上》:“父之仇,弗与共戴天。”
假公济私:假借公事的名义,取得私人的利益。
生死与共:生一起生,死一起死,形容情谊很深。
心平气和:心里平和,不急躁,不生气。
随声附和:自己没有主见,人家说什么,也跟着说什么。和(hè)。
细雨和风:温和的风,细小的雨。比喻方式方法温和而不粗暴,也指平和舒缓的气氛。
和风丽日:指天气温暖而晴朗,也可用于形容美好的情境、氛围等,给人一种舒适、惬意的感觉。
人神共愤:人和神都愤恨。形容民愤极大。
和气生财:指待人和善能招财进宝。
同甘共苦:共同享受幸福,共同担当艰苦。
和平共处:指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用和平方式解决彼此争端,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展彼此间经济和文化联系。
悬壶济世:古代颂誉医者道者救人于病痛。“悬壶”是行医的代称,医者通过自己的医术来救济世间的病人,体现了一种高尚的医德和人道主义精神。
劫富济贫:劫:强取;济:救济。夺取富人的财产,救济穷人。
同舟共济:舟:船;济:渡,过河。坐一条船,共同渡河。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也比喻利害相同。
天人共鉴:鉴:审察。天公、众人皆可审察。表示诚实无欺。
丈二和尚:(歇后语)摸不着头脑。指弄不清是怎么回事。
琴瑟和鸣:琴瑟:两种弦乐器名。琴瑟合奏时声音非常和谐。比喻夫妻感情和睦。
有目共赏:看见的人都赞赏。
时运不济:时机和命运不佳。
同床共枕:指同床并头而眠。多指夫妻生活。
无动于衷:心里一点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动心。
莫衷一是:各有各的意见、说法,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众说纷纭,~。
牛骥共牢:骥:好马。牛跟马同槽。比喻不好的人与贤人共处。
以不济可:指用否定错误意见的办法,帮助国君走上成功之路。不,同“否”。济,成。
惠风和畅:柔和的风使人感到温暖、舒适。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惠:柔和。
取与不和:指用不正当的手段获取财物。
赈贫济乏:赈:救济。救济和帮助穷困的人。
群居和一:指和谐相处,协调一致。
和蔼近人:和蔼:和善。态度温和,容易接近。
周贫济老:救济帮助有急难和贫乏的人。同“周急继乏”。
济时拯世:指拯救时世。
济人利物:指救助别人,对世事有益。
调和鼎鼐:鼎:古代烹调食物的器具,三足两耳;鼐:大鼎。于鼎鼐中调味。比喻处理国家大事。多指宰相职责。
抱德炀和:抱:怀抱,引申为坚持;炀:熔化,引申为蕴育。坚持道德实质,蕴育和平气息。指行仁政,搞团结。出处:《庄子·徐无鬼》:“抱德炀和,以顺天下。”
拨乱济危:平定乱世,救济危难。
济世安民:使国家得到治理,百姓安居乐业。
折衷是非:指对双方争执不下的事情进行调和。
恩荣并济:恩荣:恩惠荣宠。济:调济。恩惠与荣耀两种手段一起施行。
言由衷发:衷:内心。言语是从内心发出来的。指口说的和心想的一致。
阳和启蛰:比喻恶劣的环境过去,顺利和美好的时光开始了。
和声细语:指平和而细小的声音。
缓不济急:指慢的行动或办法不能帮助解决急切的事情:临渴掘井,~。
浑俗和光:指与世俗混同,不露锋芒。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老相公在官时浑俗和光。”
缓急相济:缓:和缓,舒缓;急:危急,急迫。不论在平时还是在紧急之时都给予帮助。
力济九区:济:帮助;九区:指全国。凭自己的力量周济全国民众。
济河焚舟:济:渡;焚:烧。渡过了河,把般烧掉。比喻有进无退,决一死战。
同舟而济:比喻团结互助,战胜困难。
和隋之珍:和:和氏璧;隋:隋侯珠。像和氏璧和隋侯珠那样的珍贵宝物。形容极其珍贵或极为难得的东西。
心醇气和:心地纯朴,气质温和。
政通人和:政事顺遂,人民和乐。形容国泰民安。
共挽鹿车:挽:拉;鹿车:古时的一种小车。旧时称赞夫妻同心,安贫乐道。
安民济物:安抚百姓。旧时用来形容朝廷大臣的抱负。[济:救助。物:指人,公众。] 书证:五代·吴越·罗隐《谗书》第四卷:“以匡国致君为己任,以安民济物为心期。”
倡而不和:倡:同“唱”。和:响应。领唱无人应和。形容有人领导,但无人响应的冷清局面。
屈膝求和:下跪降服,请求和解。形容以奴颜婢膝的丑态,向强者献媚求和。
和而不唱:赞同别人的意见,不坚持自己的说法。
画荻和丸:用以称赞母亲教子有方。同“画荻丸熊”。
鱼水和谐:形容夫妇关系和好谐调如鱼水。
通无共有:指互相接济;互通有无。同“通共有无”。
恩威并济:威:以法自治或以武力威协。奖赏和刑罚一起使用。指统治者同时采用高压和怀柔手段。,恩德与威势同时并行。
玉烛调和:指天地四时之气和合调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