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二和尚 zhàng èr hé shàng
丈二和尚的意思
(歇后语)摸不着头脑。指弄不清是怎么回事。
1. 【解释】:(歇后语)摸不着头脑。指弄不清是怎么回事。
2. 【出自】:《金瓶梅传奇》第六回:“诸方地保瞧见,恰似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觉腿关节软了下来,扑通扑通跪成一片。”
3. 【示例】:周天虹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忙问: ‘怎么,阵地不要了?’ ◎魏巍《火凤凰》一○七
成语词典:丈二和尚
和风细雨:和煦的风,细细的雨。比喻在批评中摆事实,讲道理,方式缓和,不粗暴。
风和日丽:形容天气晴朗暖和(多用于春天)。
三心二意:形容犹豫不决,意志不坚定或用心不专一:既然决定了,就不能~。
一团和气:原指态度和蔼可亲。宋朱熹《伊洛渊源录》卷三引《上蔡语录》:“明道(指程颢)终日坐,如泥塑人,然接人浑是一团和气。” 后多指互相之间只讲和气,不讲原则。
二话不说:不说任何别的话。指立即行动。
火冒三丈:形容怒气特别大。
和睦相处:彼此融洽的相处。
合二为一:指将两者合为一个整体。
和蔼可亲:和蔼:和善。态度温和,容易接近。
曲高和寡:意思是曲调越高深,能跟着唱的人就越少。原比喻知音难得。后用“曲高和寡”比喻言论或作品不通俗,不能为多数人所了解或欣赏。
和颜悦色:形容和蔼喜悦的脸色。也形容态度和蔼可亲。
别无二致:没有两样;没有区别:这两个人的思想~。
和盘托出:连同盘子一起端出来。比喻完全说出来或拿出来,毫无保留。
一唱一和:此唱彼和。比喻互相配合,互相呼应。和(hè)。
和衷共济:大家一条心,共同渡过江河。比喻同心协力,克服困难。衷:内心。济:渡水。
礼尚往来:礼节上讲求有来有往。现在也指你对我怎么样,我也用相同的方式回报你。
独一无二:没有相同的;没有可以相比的:他的棋下得很高明,在全校是~的。
光芒万丈:形容光辉灿烂,照耀到远方。
一落千丈:唐韩愈《听颖师弹琴》诗:“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原形容琴声陡然由高到低。后用以形容景况、地位急剧下降或情绪突然低落。
心平气和:心里平和,不急躁,不生气。
二道贩子:指从商店或别人手中买进货物,转手倒卖,从中牟利的人(多含贬义)。
随声附和:自己没有主见,人家说什么,也跟着说什么。和(hè)。
一二三四:常指数目字,按顺序排列的前四个数字;也可形容条理分明、按部就班等。
细雨和风:温和的风,细小的雨。比喻方式方法温和而不粗暴,也指平和舒缓的气氛。
和风丽日:指天气温暖而晴朗,也可用于形容美好的情境、氛围等,给人一种舒适、惬意的感觉。
毫无二致:二致:两样。丝毫没有什么两样,指完全一样。
和气生财:指待人和善能招财进宝。
一石二鸟:扔一颗石子打到两只鸟。比喻做一件事情得到两种好处。
一穷二白:形容基础差,底子薄(穷,指工农业不发达;白,指文化科学水平不高)。
和平共处:指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用和平方式解决彼此争端,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展彼此间经济和文化联系。
接二连三:一个接着一个,形容接连不断:喜讯~地传来。
一干二净:形容十分彻底,一点儿也不剩。
一清二楚:十分清楚、明白。
说一不二:形容说话算数。
一分为二:中国哲学史上关于对立统一关系的命题。指统一物的可分性。《老子·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周易·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都包含着这一命题的内容。《黄帝内经·太素·知石》:“一分为二,谓天地也。” 明确使用了这一命题。毛泽东说:“一分为二,这是个普遍的现象,这就是辩证法。” 通俗地说明了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普遍性的原理和矛盾分析的方法。
尚方宝剑:也作上方宝剑。皇帝用的宝剑。古代戏曲、小说中讲,大臣被授予尚方宝剑,就有先斩后奏的权力。尚方:古代制作或储藏皇帝用的器物的官署。
一息尚存:只要还有一口气。指还活着。宋朱熹《四书集注·论语·泰伯》:“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可谓远矣。” 息:气息。尚:还。
丈二和尚:(歇后语)摸不着头脑。指弄不清是怎么回事。
数一数二:形容突出:他的学习成绩在全年级都是~的。
琴瑟和鸣:琴瑟:两种弦乐器名。琴瑟合奏时声音非常和谐。比喻夫妻感情和睦。
一清二白:比喻十分清白。亦比喻非常清楚。
略知一二:一二:形容为数不多。略微知道一点。
不二法门:佛教用语,“不二”指不是两极端,“法门”指修行入道的门径。意思是说,观察事物的道理,要离开相对的两个极端而用“处中”的看法,才能得其实在。后用来比喻独一无二的门径。
惠风和畅:柔和的风使人感到温暖、舒适。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惠:柔和。
一齐二整:形容穿戴整齐的样子。
日落千丈:形容景况急剧下降。同“一落千丈”。
取与不和:指用不正当的手段获取财物。
一台二妙:晋 卫瓘 与 索靖 俱善草书,瓘 为尚书令,靖 为尚书郎,时人号为“一臺二妙”。见《晋书·卫瓘传》。后用以泛称同官而俱负时名之二人。
五零二落:犹言七零八落。形容零散稀疏的样子。特指原来又多又整齐的东西现在零散了。
尺二秀才:旧时用以讥讽写俗字的书生。“尺二”即指当时“盡”字的俗体“尽”字。
群居和一:指和谐相处,协调一致。
偃革尚文:停息武备,注重文教。
连二并三:犹言接连不断。
和蔼近人:和蔼:和善。态度温和,容易接近。
誓无二心:形容意志坚定专一。
二帝三王:指 唐尧、虞舜、夏禹、商汤、周文王(或 周武王)。
调和鼎鼐:鼎:古代烹调食物的器具,三足两耳;鼐:大鼎。于鼎鼐中调味。比喻处理国家大事。多指宰相职责。
口不二价:指卖物者不说两种价钱。
抱德炀和:抱:怀抱,引申为坚持;炀:熔化,引申为蕴育。坚持道德实质,蕴育和平气息。指行仁政,搞团结。出处:《庄子·徐无鬼》:“抱德炀和,以顺天下。”
二旬九食:旬:十天。二十天中只吃九顿饭。形容生活极端困苦。
巾帼丈夫:巾帼:古代妇女配戴的头巾和发饰,后借指妇女。有大丈夫气慨的女子。
三言二语:三两句话。形容言语十分简短。
足尺加二:比喻过分、过头。
十二金牌:金牌:宋代敕书及紧急军命,用金字牌,由内侍省派人速送。比喻紧急的命令。
疏财尚气:同“疏財重義”。亦作“疎財尚氣”。宋 沈俶《谐史·戴献可仆》:“四明 戴獻可 者,疎財尚氣,喜從賢士大夫遊處,而家世雄於財,凡客至必延款,士聞風而歸者,皆若平生歡也。”
阳和启蛰:比喻恶劣的环境过去,顺利和美好的时光开始了。
隔二偏三:隔膜疏远。
和声细语:指平和而细小的声音。
注玄尚白:指白纸黑字的文字记载。
浑俗和光:指与世俗混同,不露锋芒。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老相公在官时浑俗和光。”
二仙传道:两位神仙一起传授道法。比喻两从秘密地配合做成某件事。
一雷二闪:形容躲避迅速。
功一美二:功:功绩。做一方面的事情而取得两方面的美名。
心不二用:心思不能同时用在两件事上。指做事要专心,注意力必须集中。
丁一卯二:丁:通“钉”,这里指榫头;卯:器物上接榫头的孔眼。丁卯合位,一丝不差。形容确实、牢靠。
尚德缓刑:崇尚德政,放宽刑罚。
和隋之珍:和:和氏璧;隋:隋侯珠。像和氏璧和隋侯珠那样的珍贵宝物。形容极其珍贵或极为难得的东西。
二人同心:比喻只要两个人齐心协力,就会无往不胜。
心醇气和:心地纯朴,气质温和。
金钗十二:原形容妇女头上首饰多。后指人姬妾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