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能可贵 nán néng kě guì
1. 拼音:nán néng kě guì。
2. 意思:难做的事居然能做到,非常可贵。
3. 出处:宋·苏轼《荀卿论》:“子路之勇,子贡之辩,冉有之智,此三子者,皆天下之所谓难能而可贵者也。”
4. 近义词及意思
来之不易:得到它不容易。表示财物的取得或事物的成功是不容易的。
不可多得:形容非常稀少,很难得到(多指人才或稀有物品)。
5. 反义词及意思
不足为奇:不值得奇怪。指某种事物或现象很平常,没有什么特别的。
平淡无奇:指事物或诗文平平常常,没有吸引人的地方。
6. 例句
在如此忙碌的情况下,他还能坚持每天学习,真是难能可贵。
他在艰苦的环境中依然保持乐观,这种精神难能可贵。
她能在众多的诱惑面前坚守自己的原则,难能可贵。
这位老人几十年如一日地义务打扫街道,其奉献精神难能可贵。
在利益面前,他选择了诚信,这种行为难能可贵。
那个孩子小小年纪就懂得照顾他人,真是难能可贵。
他在遭受挫折后能迅速振作起来,这种品质难能可贵。
她能勇敢地承认自己的错误,这种勇气难能可贵。
他在贫困的生活中坚持追求艺术梦想,实在难能可贵。
这些志愿者不求回报地帮助他人,他们的爱心难能可贵。
成语词典:难能可贵
妙不可言:妙:美妙。形容好得难以用文字、语言表达。
无家可归:没有家可回。指流离失所。
不可思议:原为佛教用语,指思想言语所不能达到的境界。后形容对事物或言论无法想象、很难理解。
憨态可掬:可掬:可以用手捧取。形容顽皮娇痴、单纯幼稚的样子充溢在外。招人喜爱。
多灾多难:形容灾难很多。
兵贵神速:《三国志·魏书·郭嘉传》:“嘉言曰:‘兵贵神速。’” 指用兵贵在行动特别迅速。
无能为力:用不上力量。指没有能力去做或力量达不到。
勤能补拙:勤奋能够弥补不足。
耳熟能详: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
左右为难:左也不好,右也不是。形容无论怎样做都有难处。
孤掌难鸣:一个巴掌拍不响。比喻一个人力量薄弱难以成事。
模棱两可:对问题或事物正反两方面,持既不肯定、也不否定的态度。《旧唐书·苏味道传》:“但模棱以持两端可也。” 模棱(léng):含糊,不明确,不肯定。两可:这样也可以,那样也可以。
知难而退:原指作战要见机而行,不要做实际上无法办到的事。后泛指知道事情困难就后退。
有机可乘:有空子可钻。
愚不可及:原指人为了应付不利局面假装愚痴,以免祸患,为常人所不及(见于《论语·公冶长》)。后用来形容人极端愚蠢。
适可而止:到了适当的程度就停止(指做事不过分)。
嫉贤妒能:对品德、才能比自己强的人心怀怨恨嫉妒。
乏善可陈:乏:缺乏,缺少;善:优点。可:可以。陈:述说。说不出有什么优点,没有什么好称道的,叫做“乏善可陈”。
艰难险阻:指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危险和障碍。《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侯在外十九年矣,而果得晋国,险阻艰难,备尝之矣。”
患难与共:同心协力,共同承担危险和困难。三国魏曹植《求自试表》:“而臣敢陈闻于陛下者,诚与国分形同气,忧患共之者也。”
和蔼可亲:和蔼:和善。态度温和,容易接近。
可见一斑:斑:杂色的花纹或斑点。比喻见到事物的一少部分也能推知事物的整体。
力所能及:自己的能力所能办到的:让学生参加一些~的劳动。
非同小可:不是寻常的。形容事情重要或情况严重。小可:轻微,寻常。
不能自已:已:停止。指无法控制自己,使激动的情绪平静下来。
步履艰难:指行走困难行动不方便。
不可开交:无法摆脱或结束(只做“得”后面的补语):忙得~。打得~。
不可磨灭:磨灭:消失。永远消失不了。指事迹言论等将始终保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寥寥可数:寥寥:稀少,很少。形容很少,数得出来。
无可奈何:指没有一点办法,只好这样了。《史记·周本纪》:“祸成矣,无可奈何!” 奈何:怎么办。
不可名状: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名:说出。状:描述。
历历可数:历历:清楚、分明的样子。可以清楚地一个个或一件件数出来。
难能可贵:做到了难于做到的事,其行动很可贵,值得赞赏。宋苏轼《荀卿论》:“此三者,皆天下之所谓难能而可贵者也。”
无懈可击:没有可以被攻击或挑剔的漏洞。形容十分严密。
能工巧匠:工艺技术高明的人。
形迹可疑:举动和神色值得怀疑。
屈指可数:形容数目很少,扳着手指头就能数过来。
毁家纾难:《左传·庄公三十年》:“鬬穀(gòu)於(wū)菟(tú)为令尹,自毁其家,以纾楚国之难。” 后用“毁家纾难”指捐献全部家产,帮助国家减轻危难。纾(shū):缓和。难(nàn)。
擢发难数:《史记·范睢蔡泽列传》记载,范睢问须贾有多少罪,须贾回答:“擢贾之发,以续贾之罪,尚未足。” 后用“擢发难数”比喻罪行极多,难以数清。擢发:拔下头发。
罄竹难书:《旧唐书·李密传》记载,李密诉说隋炀帝十大罪状,其中有“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的话。故用“罄竹难书”比喻罪恶很多,难以写完。竹:竹简,古代写字用的竹片。
孺子可教:指年轻人有出息,可以把本事传授给他。
不可估量:难以估计。
排难解纷:原指给别人排除危难,解决纠纷。《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所谓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取也。” 后指调停双方争执。难(nàn)。
难以置信:难于使人相信。
余勇可贾:《左传·成公二年》记载,齐、晋两国交战,齐国的高固冲进晋军,夺了对方的战车,回来后夸耀说:“欲勇者,贾余(我)馀勇。” 意思是说,我还有馀力可卖,谁要,可以来买。后用来表示还有力量没有用完。贾(gǔ):卖。
昏聩无能:昏:眼睛看不清楚;聩:耳朵听不清楚。眼花耳聋,没有能力。比喻头脑糊涂,没有能力,分不清是非。
能屈能伸:能弯曲也能伸展,指人在不得志的时候能忍耐,在得志的时候能施展才干、抱负。
艰难困苦:形容处境艰苦,困难重重。
覆水难收:泼在地上的水 再也不能收回了。相传汉时朱买臣,原来家境贫穷,其妻要求离异。后买臣做了大官,其妻又要求复婚。买臣取一盆水泼在地上,让她再收回来,表示夫妻关系已无可挽回。后用来比喻某事已成定局,无可 挽回。
坚不可摧:非常坚固,摧毁不了。
炙手可热:热得烫手。唐杜甫《丽人行》诗:“炙手可热势绝伦。” 比喻权势很大,气焰很盛,使人不敢接近。炙:烤。
素不相能:能:亲善。指一向不和睦。
能说会道:指善于用言辞表达,很会说话。
熟能生巧:对工作、技能等熟练了就能产生巧妙的办法。
缺一不可:少一样也不行。
大难临头:难:灾祸;临:来到。大祸落到头上。
高不可攀:高得没法攀登,多指难以达到或攀附。
无可厚非:也说未可厚非。不可过分指责、苛求。表示虽有缺点,但还可以原谅。
困难重重:指一个人或一件事面临的困难非常多,一层又一层,形容处境艰难。
排忧解难:排除忧虑,解除危难。
爱莫能助:《诗经·大雅·烝民》:“维仲山甫举之,爱莫助之。” 指有心帮助,但因力量不够或条件所限而做不到。
强人所难:勉强别人做为难的事:他不会唱戏,你偏要他唱,这不是~吗?
可乘之机:可以利用的机会。也说可乘之隙。
劫数难逃:佛家用语,命中注定的灾祸。命中注定的灾祸难以逃脱。
盛情难却:浓厚的情意难以推辞。
难兄难弟:原指兄弟二人都非常好,才德相当,难分高下。现多反用,讥讽二人同样坏。也指彼此曾共患难的人;又指彼此处于同样困难境地的人。
不可多得:形容非常稀少,很难得到(多指人才或稀有物品)。
指日可待:(事情、希望等)不久就可以实现:计划的完成~。
一言难尽:形容事情曲折复杂,不是一句话能说清楚的(用在不好的事)。
盛名难副:盛:大;副:相称,符合。名望很大的人,实际的才德常是很难跟名声相符。指名声常常可能大于实际。用来表示谦虚或自我警戒。
不可理喻:不能够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固执或蛮横,不通情理。
在所难免:免:避免。指由于某种限制而难于避免。
骑虎难下:比喻事情中途遇到困难,但又不能停止,进退两难。《新五代史·郭崇韬传》:“俚语曰:‘骑虎者势不得下。’”
难如登天:形容难办的事。
国难当头:国家正面临着巨大的灾难。
排除万难:扫除重重障碍,克服各种困难。
欲壑难填:贪欲的沟壑难以填满。形容贪得的欲望极大,很难满足。壑(hè):深谷。
能者多劳:能干的人多劳累一些。《列子·列御寇》:“巧者劳而知(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敖游。” 能:能干。劳:劳苦,劳累。
不能自拔:拔:摆脱。不能主动地从痛苦、错误或罪恶中解脱出来。
不可告人:不能告诉别人,多指不正当的打算或计谋不敢公开说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