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可而止 shì kě ér zhǐ
1. 拼音:shì kě ér zhǐ
2. 意思:适可:恰好可以。到适当的程度就停下来,不要过头。
3. 出处:《论语·乡党》:“不多食”宋·朱熹注:“适可而止,无贪心也。”
4. 近义词及意思:
恰到好处(指说话做事恰好到了最合适的地步。和适可而止都有适度的意思,恰到好处更强调精准地达到合适状态)
不为已甚(已甚:过分。不做得太过分。多指对人的责备或处罚适可而止。与适可而止相近,有不过分的含义)
5. 反义词及意思:
得寸进尺(得了一寸,还想再进一尺。比喻贪心不足,有了小的,又要大的。和适可而止相反,体现出过度贪婪、不知满足)
过犹不及(过:过分;犹:像;不及:达不到。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与适可而止形成鲜明对比,突出过度的危害)
6. 例句:
饮酒要适可而止,否则会伤害身体。
玩游戏要适可而止,不能影响学习。
我们批评人时要适可而止,不要让对方难堪。
在娱乐上花费的时间要适可而止,还要关注其他重要的事。
运动也要适可而止,过度运动可能会导致受伤。
他懂得适可而止,在取得一定成绩后没有骄傲自满。
开玩笑要适可而止,不要让对方产生不愉快。
花钱要适可而止,要有合理的理财计划。
追求完美可以,但要适可而止,不要吹毛求疵。
对孩子的要求要适可而止,不要给他们太大压力。
成语词典:适可而止
显而易见:(事情、道理)非常明显,很容易看清楚。
脱口而出:不加思索,随口说出。
妙不可言:妙:美妙。形容好得难以用文字、语言表达。
无家可归:没有家可回。指流离失所。
不劳而获:不劳动就可以获得。现多指自己不劳动,而占有别人的劳动成果。
不可思议:原为佛教用语,指思想言语所不能达到的境界。后形容对事物或言论无法想象、很难理解。
憨态可掬:可掬:可以用手捧取。形容顽皮娇痴、单纯幼稚的样子充溢在外。招人喜爱。
扬长而去:大模大样地离开。
竭泽而渔:排干了塘里的水来捕鱼。比喻只顾眼前,不顾将来。《吕氏春秋·义赏》:“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 渔:捕鱼。
背道而驰:朝着相反的方向跑。比喻行动方向和所要达到的目标完全相反。
模棱两可:对问题或事物正反两方面,持既不肯定、也不否定的态度。《旧唐书·苏味道传》:“但模棱以持两端可也。” 模棱(léng):含糊,不明确,不肯定。两可:这样也可以,那样也可以。
知难而退:原指作战要见机而行,不要做实际上无法办到的事。后泛指知道事情困难就后退。
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对知识、问题等不作深入研究。
有机可乘:有空子可钻。
愚不可及:原指人为了应付不利局面假装愚痴,以免祸患,为常人所不及(见于《论语·公冶长》)。后用来形容人极端愚蠢。
适可而止:到了适当的程度就停止(指做事不过分)。
拍案而起:拍着桌子站起来。形容非常激愤。
适逢其会:恰巧碰上那个机会、时机。
视而不见:看到了,没有引起注意或当作没看见。指不注意或不重视。《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乏善可陈:乏:缺乏,缺少;善:优点。可:可以。陈:述说。说不出有什么优点,没有什么好称道的,叫做“乏善可陈”。
适得其反:结果跟希望正好相反。
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做成容易,毫不费力。
不辞而别:辞:告辞;别:离别。没有告辞就离开了。或悄悄溜走了。
随遇而安:能适应各种环境,在任何环境中都能满足。
秘而不宣:保守秘密,不公之于众。
不言而喻:用不着解释就可以明白。《孟子·尽心上》:“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和蔼可亲:和蔼:和善。态度温和,容易接近。
落荒而逃:形容吃了败仗慌张逃跑。
可见一斑:斑:杂色的花纹或斑点。比喻见到事物的一少部分也能推知事物的整体。
鱼贯而入:像游鱼一样一个跟着一个地接连着走。形容一个接一个地依次序进入。
从天而降:降:下落。比喻出于意外,突然出现。
蜂拥而至:像一窝蜂似地一拥而来。形容很多人乱哄哄地朝一个地方聚拢。
油然而生:自然地产生(某种思想感情)。
堂而皇之:形容公开或不加掩饰:他是凭着一张伪造的出入证~进来的。
满载而归:(车、船)装得满满地回来。比喻收获很大。
堂而皇之:形容公开或不加掩饰:他是凭着一张伪造的出入证~进来的。
非同小可:不是寻常的。形容事情重要或情况严重。小可:轻微,寻常。
具体而微:《孟子·公孙丑上》:“冉牛、闵子、颜渊则具体而微。” 原意指冉、闵、颜三人虽具有孔子的全部品德,但并未光大。后用来泛指事物的内容已大体具备,但规模较小。
不可开交:无法摆脱或结束(只做“得”后面的补语):忙得~。打得~。
不可磨灭:磨灭:消失。永远消失不了。指事迹言论等将始终保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寥寥可数:寥寥:稀少,很少。形容很少,数得出来。
无可奈何:指没有一点办法,只好这样了。《史记·周本纪》:“祸成矣,无可奈何!” 奈何:怎么办。
戛然而止:戛:象声词。形容声音突然终止。
不可名状: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名:说出。状:描述。
历历可数:历历:清楚、分明的样子。可以清楚地一个个或一件件数出来。
难能可贵:做到了难于做到的事,其行动很可贵,值得赞赏。宋苏轼《荀卿论》:“此三者,皆天下之所谓难能而可贵者也。”
夺眶而出:眶:眼眶。眼泪一下子从眼眶中涌出。形容人因极度悲伤或极度欢喜而落泪。
不得而知:得:能够。没有办法知道。
无懈可击:没有可以被攻击或挑剔的漏洞。形容十分严密。
形迹可疑:举动和神色值得怀疑。
屈指可数:形容数目很少,扳着手指头就能数过来。
倾巢而出:倾:倒出;巢:巢穴。比喻敌人出动全部兵力进行侵扰。
孺子可教:指年轻人有出息,可以把本事传授给他。
饮鸩止渴:《后汉书·霍谞传》:“譬犹疗饥于附子,止渴于鸩毒,未入肠胃,已绝咽喉。” 喝毒酒来解渴。比喻用有害的办法解决眼前的问题,不顾严重后果。鸩(zhèn):毒酒。
平心而论:平心静气地评论。
侃侃而谈:侃侃:理直气壮,从容不迫。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
望而却步:一看就往后退缩。形容十分害怕困难和危险。
向隅而泣:面对墙角哭泣。汉刘向《说苑·贵德》:“今有满堂饮酒者,有一人独索然向隅而泣,则一堂之人皆不乐矣。” 形容得不到机会参加而失望。后多用以形容因被冷落、抛弃而感到孤独绝望,无可奈何。
不胫而走:汉孔融《与曹操论盛孝章书》:“珠玉无(通“胫”)而自至者,以人好(hào)之也。”现多用以形容作品、消息等迅速传开。胫:小腿。
铤而走险:因无路可走或绝望而采取冒险行动。《左传·文公十七年》:“铤而走险,急何能择!”
叹为观止:《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记载,春秋时吴国的季札在鲁国观看各种乐舞,看到舜时的乐舞十分赞美,说:“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 意思是说,看到这里就够了,别的乐舞不必再看了。后用“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不可估量:难以估计。
应运而生:原指顺应天命而降生,后泛指随着某种形势而产生:随着电脑的普及,网上教育~。
挺身而出:勇敢地站出来(承担某种较大的责任或冒较大的风险)。
倍道而行:加快速度,一天走两天的行程。
不翼而飞:本作无翼而飞。《战国策·秦策三》:“众口所移,毋(通“无(wú)”)翼而飞。”原形容言论、消息等在人们口头上流传得很快,没有长翅膀而能飞走。后也用来形容东西突然丢失。
择善而从:《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后来用“择善而从”指采纳正确的意见或选择好的方法加以实行。
不寒而栗:不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史记·酷吏列传》:“是日皆报杀四百余人,其后郡中不寒而栗。” 栗:发抖。
敬而远之:尊敬,但又不愿意接近。《论语·雍也》:“敬鬼神而远之。”
余勇可贾:《左传·成公二年》记载,齐、晋两国交战,齐国的高固冲进晋军,夺了对方的战车,回来后夸耀说:“欲勇者,贾余(我)馀勇。” 意思是说,我还有馀力可卖,谁要,可以来买。后用来表示还有力量没有用完。贾(gǔ):卖。
犯而不校:犯:触犯;校:计较。受到别人的触犯或无礼也不计较。
脱颖而出:战国时代,秦兵攻打赵国。赵国平原君奉命到楚国求救,要选二十名文武双全的门客一起去,但缺一人,毛遂自动请求跟着去。平原君说,贤能的人在众人当中就像锥子放在布袋里,尖儿立刻就会露出来,你来我门下已经三年,没听到过对你的赞扬,你没什么能耐,不去吧!毛遂说,假使我毛遂早能像锥子放在布袋里似的,“乃脱颖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就是说,连锥子上部的环儿也会露出来的,岂止光露个尖儿!(见于《史记·平原君列传》;颖:据旧注,指锥子把儿上套的环)后来用“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示出来。
一概而论:指处理事情、问题不分性质,不加区别,一律看待:对待具体问题,要做具体分析,不可~。
坚不可摧:非常坚固,摧毁不了。
炙手可热:热得烫手。唐杜甫《丽人行》诗:“炙手可热势绝伦。” 比喻权势很大,气焰很盛,使人不敢接近。炙:烤。
一哄而散:哄:吵闹。形容聚在一起的人一下子吵吵嚷嚷地走散了。
削足适履:鞋小脚大,把脚削去一些以适应小鞋。比喻过分迁就现成条件,或生搬硬套。《淮南子·说林训》:“夫所以养而害所养,譬犹削足而适履,杀头而便冠。” 足:脚。履:鞋。
无所适从:不知跟从哪一个好。比喻不知怎么办才好。适:往。从:跟随。
永无止境:止境:尽头。永远没有到头的时候。
缺一不可:少一样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