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而微 jù tǐ ér wēi
1. 拼音:jù tǐ ér wēi。
2. 意思:具体:各部分已大体具备;微:微小。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大体都有了,不过形状和规模比较小些。
3. 出处:《孟子·公孙丑上》:“冉牛、闵子、颜渊,则具体而微。”
4. 近义词及意思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比喻事物体积或规模虽小,具备的内容却很齐全。和具体而微都表达虽然小但该有的都有这种意思。
窥豹一斑:从竹管的小孔里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指所见不全面或略有所得。与具体而微有相似之处,都有通过小部分来体现整体特点的意思。
5. 反义词及意思
硕大无朋:硕:大;朋:比。大得没有可以与之相比的。形容极大。与具体而微表示小而全的意思相反,强调巨大。
庞然大物:庞然:高大的样子。指高大笨重的东西。现也用来形容表面上很强大但实际上很虚弱的事物。和具体而微形成对比,突出大而不精细。
6. 例句:
这个模型具体而微地展现了建筑的全貌,让人一目了然。
这篇文章是那部巨著的缩写版,具体而微,保留了精华部分。
这个实验装置具体而微,虽然小但能体现出原理的关键部分。
孩子用积木搭建的城市具体而微,有街道、房屋和公园。
这个小型的生态瓶具体而微地模拟了一个自然生态系统。
他制作的微缩景观具体而微,仿佛是真实场景的缩小版。
公司的这个部门具体而微,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能独立完成很多任务。
这是一个具体而微的机器人,虽然体积小,但功能多样。
这个小型的传统村落模型具体而微,体现了当地建筑的特色。
新开发的这款软件是旧版的简化版,具体而微,方便用户使用。
成语词典:具体而微
显而易见:(事情、道理)非常明显,很容易看清楚。
脱口而出:不加思索,随口说出。
不劳而获:不劳动就可以获得。现多指自己不劳动,而占有别人的劳动成果。
魂不附体:形容人因受到重大震惊而惊恐万状,失去常态。
体无完肤:形容浑身受伤。
膘肥体壮:形容牲畜肥壮结实。
扬长而去:大模大样地离开。
竭泽而渔:排干了塘里的水来捕鱼。比喻只顾眼前,不顾将来。《吕氏春秋·义赏》:“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 渔:捕鱼。
融为一体:融合为整体。比喻几种事物关系密切,配合自然,如同一个整体。
背道而驰:朝着相反的方向跑。比喻行动方向和所要达到的目标完全相反。
遍体鳞伤:形容满身都是伤痕,像鱼鳞一样密。
知难而退:原指作战要见机而行,不要做实际上无法办到的事。后泛指知道事情困难就后退。
适可而止:到了适当的程度就停止(指做事不过分)。
拍案而起:拍着桌子站起来。形容非常激愤。
视而不见:看到了,没有引起注意或当作没看见。指不注意或不重视。《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做成容易,毫不费力。
不辞而别:辞:告辞;别:离别。没有告辞就离开了。或悄悄溜走了。
随遇而安:能适应各种环境,在任何环境中都能满足。
秘而不宣:保守秘密,不公之于众。
不言而喻:用不着解释就可以明白。《孟子·尽心上》:“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微波粼粼:微:细小;粼粼:细小的水波闪闪发光。形容水石等很明净。
落荒而逃:形容吃了败仗慌张逃跑。
鱼贯而入:像游鱼一样一个跟着一个地接连着走。形容一个接一个地依次序进入。
别具一格:另有一种风格。
从天而降:降:下落。比喻出于意外,突然出现。
见微知著:见到事物刚露出的一点苗头,就能知道其本质和发展的趋向。宋苏洵《辨奸论》:“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静者为能见微而知著。” 微:微小。著:显著。
蜂拥而至:像一窝蜂似地一拥而来。形容很多人乱哄哄地朝一个地方聚拢。
油然而生:自然地产生(某种思想感情)。
堂而皇之:形容公开或不加掩饰:他是凭着一张伪造的出入证~进来的。
满载而归:(车、船)装得满满地回来。比喻收获很大。
堂而皇之:形容公开或不加掩饰:他是凭着一张伪造的出入证~进来的。
具体而微:《孟子·公孙丑上》:“冉牛、闵子、颜渊则具体而微。” 原意指冉、闵、颜三人虽具有孔子的全部品德,但并未光大。后用来泛指事物的内容已大体具备,但规模较小。
戛然而止:戛:象声词。形容声音突然终止。
别具匠心: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的构思。常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匠心:巧妙的心思。
夺眶而出:眶:眼眶。眼泪一下子从眼眶中涌出。形容人因极度悲伤或极度欢喜而落泪。
不得而知:得:能够。没有办法知道。
倾巢而出:倾:倒出;巢:巢穴。比喻敌人出动全部兵力进行侵扰。
平心而论:平心静气地评论。
侃侃而谈:侃侃:理直气壮,从容不迫。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
望而却步:一看就往后退缩。形容十分害怕困难和危险。
向隅而泣:面对墙角哭泣。汉刘向《说苑·贵德》:“今有满堂饮酒者,有一人独索然向隅而泣,则一堂之人皆不乐矣。” 形容得不到机会参加而失望。后多用以形容因被冷落、抛弃而感到孤独绝望,无可奈何。
身体力行:亲身体验,努力实行。
不胫而走:汉孔融《与曹操论盛孝章书》:“珠玉无(通“胫”)而自至者,以人好(hào)之也。”现多用以形容作品、消息等迅速传开。胫:小腿。
铤而走险:因无路可走或绝望而采取冒险行动。《左传·文公十七年》:“铤而走险,急何能择!”
应运而生:原指顺应天命而降生,后泛指随着某种形势而产生:随着电脑的普及,网上教育~。
挺身而出:勇敢地站出来(承担某种较大的责任或冒较大的风险)。
倍道而行:加快速度,一天走两天的行程。
不翼而飞:本作无翼而飞。《战国策·秦策三》:“众口所移,毋(通“无(wú)”)翼而飞。”原形容言论、消息等在人们口头上流传得很快,没有长翅膀而能飞走。后也用来形容东西突然丢失。
择善而从:《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后来用“择善而从”指采纳正确的意见或选择好的方法加以实行。
不寒而栗:不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史记·酷吏列传》:“是日皆报杀四百余人,其后郡中不寒而栗。” 栗:发抖。
敬而远之:尊敬,但又不愿意接近。《论语·雍也》:“敬鬼神而远之。”
犯而不校:犯:触犯;校:计较。受到别人的触犯或无礼也不计较。
微言大义:《汉书·艺文志》:“昔仲尼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 后用“微言大义”指精微的语言里包含着深刻的含义。微:精深,精微。
白璧微瑕:洁白的玉上面有些小斑点,比喻很好的人或事物有些小缺点。
五体投地:两手、两膝和头一起着地。这是佛教最恭敬的行礼仪式。比喻佩服到了极点(现多含有诙谐或讽刺的意味)。
量体裁衣:按照身材裁剪衣服。比喻办事要切合实际。《南齐书·张融传》:“今送一通故衣,意谓虽故乃胜新也,是吾所著,已令裁减称卿之体。”
脱颖而出:战国时代,秦兵攻打赵国。赵国平原君奉命到楚国求救,要选二十名文武双全的门客一起去,但缺一人,毛遂自动请求跟着去。平原君说,贤能的人在众人当中就像锥子放在布袋里,尖儿立刻就会露出来,你来我门下已经三年,没听到过对你的赞扬,你没什么能耐,不去吧!毛遂说,假使我毛遂早能像锥子放在布袋里似的,“乃脱颖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就是说,连锥子上部的环儿也会露出来的,岂止光露个尖儿!(见于《史记·平原君列传》;颖:据旧注,指锥子把儿上套的环)后来用“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示出来。
一概而论:指处理事情、问题不分性质,不加区别,一律看待:对待具体问题,要做具体分析,不可~。
一哄而散:哄:吵闹。形容聚在一起的人一下子吵吵嚷嚷地走散了。
称体裁衣:量体裁衣。
秀而不实:秀:庄稼吐穗开花;实:结果实。开花不结果。比喻只学到一点皮毛,实际并无成就。
半途而废:指做事不能坚持到底,中途停顿,有始无终。途:道路。废:停止。
死而复生:死去了又活过来,形容生命不息。
谨小慎微:原指说话、做事非常谨慎,现多指对一些事情过于小心谨慎。《淮南子·人间训》:“圣人敬小慎微,动不失时。” 清恽敬《卓忠毅公遗稿书后》:“其生平无不谨小慎微,事事得其所处。”
自然而然:不经外力作用而如此:我们长期在一起工作,~地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取而代之:《史记·项羽本纪》:“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原指夺取别人的地位而代替他。后泛指某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
华而不实:只开花而不结果。比喻表面好看,但没有实际内容。《左传·文公五年》:“且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 华:同“花”,开花。
迎刃而解:《晋书·杜预传》:“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 意思是劈竹子,头上几节一破开,下面的就随着刀口裂开了。比喻主要问题解决了,其他有关的问题就很容易解决。刃:刀口。解:分开,裂开。
破门而入:砸开门进去。多指盗贼行为。
独具匠心:匠心:巧妙的心思。具有独到的、创造性的想法或心思。常用来形容在艺术、技术、设计等方面有独特的创新。
从一而终:丈夫死了不再嫁人,这时旧时束缚妇女的封建礼教。
久而久之:经过了相当长的时间:机器要不好好养护,~就要生锈。
闻风而动:一听到消息就立刻行动。
似是而非:好像是对的,实际上不对。晋葛洪《抱朴子·崇教》:“嫌疑象类,似是而非。” 似:像。
无微不至:形容关怀、照顾得非常周到、细致。
无为而治:无为:顺其自然,不必有所作为,是古代道家的一种处世态度和政治思想;治:治理。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而使国家得到治理。原指舜当政的时候,沿袭尧的主张,不做丝毫改变。后泛指以德化民。
浮而不实:形容知识浅薄,基础不扎实;也形容作风浮泛,不深入不踏实。
可想而知:能够经过推想而知道;可以想见。
席地而坐:泛指在地上坐。
冲口而出:形容不加思索地说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