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首帖耳 fǔ shǒu tiē ěr
1. 拼音:fǔ shǒu tiē ěr。
2. 意思:像狗见了主人那样低着头,耷拉着耳朵。形容卑屈驯服的样子。
3. 出处: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若俯首帖耳,摇尾而乞怜者,非我之志也。”
4. 近义词及意思
唯命是从:是命令就服从,不敢有半点违抗。与俯首帖耳都表示非常顺从的意思,唯命是从更强调对命令的绝对服从。
低眉顺眼:低着眉头,两眼流露出顺从的神情。形容驯良、顺从,和俯首帖耳都体现出一种顺从的姿态。
5. 反义词及意思
桀骜不驯:性情强暴不驯顺。与俯首帖耳所表达的顺从驯服相反,强调性格的倔强、不顺从。
刚正不阿:刚直方正而不逢迎附和。体现出一种正直不屈的品质,和俯首帖耳的卑微顺从形成鲜明对比。
6. 例句
他在领导面前总是俯首帖耳,没有自己的主见。
那只小狗在主人面前俯首帖耳,十分乖巧。
有些员工对老板的要求俯首帖耳,不敢有丝毫违背。
封建时期,臣民对皇帝往往俯首帖耳。
他性格懦弱,在强势的人面前只能俯首帖耳。
这匹马被驯服后,对骑手俯首帖耳。
面对权威,他一改往日的倔强,变得俯首帖耳。
那些奸臣在皇帝面前总是俯首帖耳,阿谀奉承。
小狗被呵斥后,马上俯首帖耳地趴在地上。
她不喜欢那种在别人面前俯首帖耳的人,觉得他们没有骨气。
成语词典:俯首帖耳
面红耳赤:形容因急躁、害羞等脸上发红的样子。
耳聪目明:听得清楚,看得分明。形容头脑清楚,眼光敏锐。
掩耳盗铃:偷铃铛的人怕铃响,把自己耳朵堵住,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听不见。比喻自己欺骗自己。《吕氏春秋·自知》:“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掩:捂。
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首屈一指:屈指计数总是先屈大拇指,因以“首屈一指”表示位居第一:他在班上,品德学业,~。
昂首挺胸:抬起头,挺起胸膛。形容斗志高,士气旺。
耳熟能详: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
抓耳挠腮:形容焦急而又没办法的样子。
罪魁祸首:作恶犯罪的头子。或指坏事的根子。
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诗经·邶风·旄丘》:“褎(yòu)如充耳。” 意思是悠闲得就像没听见一样。后用充耳不闻形容听不进或存心不听别人的意见。
交头接耳:彼此在耳朵边低声说话。
俯首帖耳:形容卑恭顺从的样子。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若俯首帖耳,摇尾而乞怜者,非我之志也。”
耳濡目染:经常听到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唐韩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目擩(通“濡”)耳染,不学以能。”濡(r ú):沾湿。染:沾染。
痛心疾首:形容痛恨到了极点。《左传·成公十三年》:“诸侯备闻此言,斯是用痛心疾首,昵就寡人。” 疾首:头痛。
首当其冲:处于首先受到攻击或压力的地位。冲:要冲,交通要道。
如雷贯耳:形容一个人的名声很大。《三国演义》第八回:“闻将军之名,如雷贯耳。” 贯:贯穿,进入。
洗耳恭听:形容专心、恭敬地听别人讲话。听人讲话时的客气话。元周权《秋霁》诗:“酒醒谁鼓《松风操》,炷罢炉熏洗耳听。”
不堪回首:不忍再去回忆过去的经历或情景。
畏首畏尾:前也怕,后也怕。比喻顾虑重重。《左传·文公十七年》:“畏首畏尾,身其余几。”
身首异处:首:头;异:不同;处:地方。指被杀头。
忠言逆耳:忠诚直率的劝告听起来不大舒服。《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忠言拂于耳。” 三国魏王肃《孔子家语·六本》:“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逆耳:不顺耳。
脸红耳热:形容感情激动或害羞的样子。
俯拾即是: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
耳目一新:听到的、看到的都跟以前不一样,感到很新鲜。
隔墙有耳:墙外有人偷听。指秘密外泄。《管子·君臣下》:“古者有二言,墙有耳,伏寇在侧。墙有耳者,微谋外泄之谓也。”
肥头大耳:一个肥胖的脑袋,两只大耳朵。形容体态肥胖,有时指小孩可爱。
马首是瞻:士兵看着将帅马头的方向而进退。《左传·襄公十四年》:“荀偃令曰:‘鸡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 后比喻追随别人来定行止。
掩人耳目:遮着别人的耳朵和眼睛,比喻以假象蒙骗别人。
不堪入耳:堪:可,能;入耳:听。指说的话使人听不进去(多指脏话)。
历历在耳:形容听到的某种声音清清楚楚地盘旋在耳边。
群龙无首:比喻众人中没有领头的人。《周易·乾》:“群龙无首。” 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阁试》:“至丙辰而群龙无首,文坛丧气。”
昂首阔步:仰起头,迈着大步向前。形容精神振奋,意气昂扬。
颔首低眉: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
稗耳贩目:比喻见闻浅薄,如商贩之买货卖货。清 赵翼《廿二史札记·北朝经学》:“其時治經者各有師承……此可見諸儒師資有自,非同後世稗耳販目之學也。”
首鼠两端:踌躇不决或动摇不定。《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武安已罢朝,出止车门,召韩御史大夫载。怒曰:‘与长孺共一老秃翁,何为首鼠两端!’” 首鼠:踌躇,犹豫不决。两端:两头。
俯首就缚:低下头让人捆绑。形容无法反抗或自愿认罪。
举首奋臂:犹昂首振臂。谓振作奋发。宋 苏轼《论积欠六事状》:“民爲積欠所壓,如負千鈞而行,免於僵仆則幸矣;何暇舉首奮臂,以營求於一飽之外哉?”
目击耳闻:亲眼看到,亲耳听到。
翘足企首:翘足:抬起脚。抬起脚仰着头。形容殷切盼望。
耳食之言:耳食:耳朵吃饭。指没有确凿的根据,未经思考分析的传闻。
白首相知:白首:白头发,引申为时间长。意谓老年知己。
马耳春风: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同“马耳东风”。
两豆塞耳:比喻为局部的或暂时的现象所迷惑,不能认清全局或看到根本。
厥角稽首:厥角:叩头;稽首:叩头到底。古代最恭敬的礼节。
过耳春风:经过耳边的春风。比喻听话的人不重视,或认为不值得听。
盗钟掩耳:盗:盗窃;钟:古代一种乐器。偷钟时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欺欺人。
捐躯殒首:捐躯:牺牲生命。
首尾相救:比喻互相救援。
耳不离腮:接近,亲密。
首肯心折:心里佩服,点头同意。形容钦佩赞许之至。
耳提面命:也说面命耳提。《诗经·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意思是不但当面教导他,而且提着耳朵叮嘱他。后 用以形容对人教诲恳切,要求严格。
龙首豕足:犹言牛头不对马嘴。指对书义的解释与原旨相去甚远,风马牛不相及。
耳热眼花:眼睛发花,耳朵发热。形容饮酒微有醉意,精神兴奋的感觉。
袖手充耳:谓不闻不问。清 夏燮《中西纪事·江上议款》:“中有從旁解紛者,既不能誓師討賊,視其力之所能爲,則當袖手充耳,姑聽命于發踪指示之人。”
首善之区:最好的地方,指首都。
低首下心:屈服顺从的样 子。唐韩愈《祭鳄鱼文》:“刺史虽驽弱,亦安肯为鳄鱼低首下心。” 下心:屈服于人。
聚首一堂:在一个厅堂聚会,指相聚在一起。
隶首之学:指算术,算学。清 俞樾《<显志堂集>序》:“先生治經,通小學,故不爲浮詞,尤精隸首之學,能推而行之,清丈之法生焉。”参见“隸首”。
感心动耳:是形容音乐极其感动人。
贸首之雠:形容仇恨极深,乃欲谋取对方的头颅才甘心。贸,通“牟”。
获保首领:保住性命,得以善终。
一人耳目:统一人们的视听,便于指挥。
降心俯首:指虚心下气,恭顺服从。
首尾夹攻:前后两方面同时攻击。
刀头剑首:极喻危险的境遇。
耳听心受:用耳朵听,并记在心里。
狐死首丘:传说狐狸死时,头还向着巢穴所在的土丘。比喻怀念故乡或归葬故土。《楚辞·九章·哀郢》:“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黄耳传书:黄耳:犬名;书:书信。黄犬为主人往返传书。后比喻传递家信。
赖有此耳:赖:依赖、倚靠。幸亏有一着(才得解救)。
首丘之情:首丘:头向着狐穴所在的土丘。传说狐狸将死时,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不忘本。也比喻暮年思念故乡。
归正首丘:首:向;丘:土丘。传说狐狸即将死在外边,也要把头朝向所住洞穴的方向。指死后归葬于故乡。
搔首踟蹰:搔首:用手挠头。踟蹰:来回走动。形容心情焦急、惶惑或犹豫。亦作“搔首踟躇”。
眼瞎耳聋:比喻对周围情况全不了解。京剧《平原作战》第八场:“日本 鬼子眼瞎耳聋,就靠汉奸给他当拐棍。”
甘心首疾:甘心:情愿,乐意;首:头;疾:病,引申为痛。想得头痛也心甘情愿。形容男女之间相互思念的痴情。
耸耳听闻:译为竖起耳朵。形容注意地听。
昂首望天:仰起头,望着天。喻指眼光向上,作风浮泛,不肯放下架子、深入基层。
俯仰异观:俯仰:低头,抬头;异观:不同的表现。一低头,一抬头,都有不同的表现。指霎时间出现的多种多样的姿态。
接耳交头:接耳:嘴凑近耳朵;交头:头靠着头。形容靠得很近,低声交谈。
俯拾地芥:象低头拾一根小草那样。比喻容易得到或容易成功。
耳闻能详:听得烂熟,可以详尽复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