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数原理: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
排列
排列的定义: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leq n\))个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一个排列。
排列数公式: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排列数,记作\(A_{n}^m\),其计算公式为\(A_{n}^m = n(n - 1)(n - 2)\cdots(n - m + 1)=\frac{n!}{(n - m)!}\)。例如,从\(5\)个不同元素中取出\(3\)个元素的排列数\(A_{5}^3 = 5\times4\times3 = 60\)。
组合
组合的定义: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leq n\))个元素组成一组,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一个组合。
组合数公式: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组合数,记作\(C_{n}^m\),其计算公式为\(C_{n}^m=\frac{n!}{m!(n - m)!}\)。例如,从\(5\)个不同元素中取出\(3\)个元素的组合数\(C_{5}^3=\frac{5!}{3!(5 - 3)!}=\frac{5\times4\times3\times2\times1}{3\times2\times1\times2\times1}=10\)。
组合数的性质:
\(C_{n}^m = C_{n}^{n - m}\),例如\(C_{10}^6 = C_{10}^{10 - 6}=C_{10}^4\)。
\(C_{n + 1}^m = C_{n}^m + C_{n}^{m - 1}\),这个性质常用于组合数的计算和化简。
二项式定理
二项式定理公式:\((a + b)^n = C_{n}^0a^n + C_{n}^1a^{n - 1}b + C_{n}^2a^{n - 2}b^2+\cdots+C_{n}^nb^n\),其中\(C_{n}^k\)(\(k = 0,1,2,\cdots,n\))叫做二项式系数。
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T_{r + 1}=C_{n}^ra^{n - r}b^r\)(\(r = 0,1,2,\cdots,n\)),它表示二项式展开式中的第\(r + 1\)项。例如,在\((x + 2)^5\)的展开式中,其通项公式为\(T_{r + 1}=C_{5}^rx^{5 - r}2^r\),当\(r = 2\)时,\(T_{3}=C_{5}^2x^{5 - 2}2^2 = 10\times x^3\times4 = 40x^3\)。
二项式系数的性质:
对称性:与首末两端“等距离”的两个二项式系数相等,即\(C_{n}^m = C_{n}^{n - m}\)。
增减性与最大值:当\(n\)是偶数时,中间一项的二项式系数\(C_{n}^{\frac{n}{2}}\)取得最大值;当\(n\)是奇数时,中间两项的二项式系数\(C_{n}^{\frac{n - 1}{2}}\)与\(C_{n}^{\frac{n + 1}{2}}\)相等且取得最大值。
二项式系数的和:\(C_{n}^0 + C_{n}^1 + C_{n}^2+\cdots+C_{n}^n = 2^n\);且\(C_{n}^0 + C_{n}^2 + C_{n}^4+\cdots=C_{n}^1 + C_{n}^3 + C_{n}^5+\cdots=2^{n - 1}\)。
排列、组合和二项式定理是解决计数问题的重要工具,在概率统计、数学建模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数学基础 : 小学数学、初中数学、高中数学、高等数学
- 函数的图形
- 函数的微分
- 罗尔定理、拉格朗日、柯西中值定理
- 无穷小、无穷大、洛必达法则求极限
- 泰勒公式、麦克劳林公式
- 弧微分、曲率、渐屈线、渐伸线、摆线
- 方程的近似解:二分法、切线法、割线法
- 平面向量
- 复数 \(a + bi\)
- 多面体:棱柱、棱锥、棱台
- 旋转体:圆柱、圆锥、圆台
- 球、半球、球冠、球缺、球带
- 立体几何八大定理(平行与垂直)
- 三垂线定理、二面角
- 基于“立体几何”的辅助线
- 空间向量
- 统计
- 概率
- 有向线段、两点距离、定比分点
- 直线方程
- 圆的方程
- 椭圆方程
- 双曲线方程
- 抛物线方程
- 圆锥曲线:一般方程、共同性质
- 计数原理: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
- 机变量及其分布:条件、全概率
- 成对数据的统计分析
- 不定积分:积分表
- 定积分:概念、性质、计算方法
- 反常积分:无穷限、无界函数
- 微分方程:含导数的方程
- 二阶、三阶、n阶行列式
- 矩阵的定义、运算、转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