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正首丘 guī zhèng shǒu qiū
归正首丘的意思
首:向;丘:土丘。传说狐狸即将死在外边,也要把头朝向所住洞穴的方向。指死后归葬于故乡。
1. 【解释】:首:向;丘:土丘。传说狐狸即将死在外边,也要把头朝向所住洞穴的方向。指死后归葬于故乡。
2. 【出自】:西汉·戴圣《礼记·檀弓上》:“礼,不忘其本。古之有言曰:狐死正丘首,仁也。”
3. 【示例】:从此故乡日离日远,我们几个人,看这光景,不知还有归正首丘的日子么? ◎《苦社会》第25回
4.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指死后归葬于故乡
归正首丘的近义词
归正邱首、狐死首丘
成语词典:归正首丘
无家可归:没有家可回。指流离失所。
首屈一指:屈指计数总是先屈大拇指,因以“首屈一指”表示位居第一:他在班上,品德学业,~。
责有攸归:责任有所归属。指责任归谁承担是推卸不了的。攸(yōu):所。
昂首挺胸:抬起头,挺起胸膛。形容斗志高,士气旺。
衣锦荣归:衣锦还乡。
拨乱反正:《公羊传·哀公十四年》:“拨乱世,反诸正。”《汉书·礼乐志》:“汉兴,拨乱反正。” 指治理混乱的局面,恢复正常的秩序。
完璧归赵:战国时代赵国得到了楚国的和氏璧,秦昭王要用十五座城池来换璧。赵王派蔺相如带着璧去换城。相如到秦国献了璧,见秦王没有诚意,不肯交出城池,就设法把璧弄回,派人送回赵国(见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比喻原物完整无损地归还本人。
同归于尽:一同毁灭。尽:完结,灭亡。
一本正经:形容庄重,规矩,非常认真(有时带有讽刺的意味)。
风华正茂:风采和才 华正在美好的时候。
正儿八经:很正经;严肃认真:他是个~的庄稼人。咱们~地请他来吃顿饭。
满载而归:(车、船)装得满满地回来。比喻收获很大。
罪魁祸首:作恶犯罪的头子。或指坏事的根子。
言归于好:《左传·僖公九年》:“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 指彼此重新和好。言:文言虚词,用于句首,没有实际意义。
俯首帖耳:形容卑恭顺从的样子。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若俯首帖耳,摇尾而乞怜者,非我之志也。”
痛心疾首:形容痛恨到了极点。《左传·成公十三年》:“诸侯备闻此言,斯是用痛心疾首,昵就寡人。” 疾首:头痛。
义正词严:道理正当,措辞严肃。也作义正辞严。
返璞归真:去掉外在的装饰,恢复原来的质朴状态。也说归真返璞。
首当其冲:处于首先受到攻击或压力的地位。冲:要冲,交通要道。
名正言顺:《论语·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意思是,名分不正,讲起话来就不顺当、不合理;说话不顺当、不合理,事情就办不成。后以“名正言顺”泛指做事理由正当而充分。
改邪归正:离开邪路,回到正路上来。指改正错误,重新做人。
正大光明:行为正派,襟怀坦白。
不堪回首:不忍再去回忆过去的经历或情景。
归心似箭:想回家的心情像射出的箭一样急。形容回家心切。
言归正传:说话或写文章回到正题上来(评话和旧小说中常用的套语)。
畏首畏尾:前也怕,后也怕。比喻顾虑重重。《左传·文公十七年》:“畏首畏尾,身其余几。”
正人君子:指品行端正、遵守道德的人。也用于讽刺伪善的人。
物归原主:归:还给。把物品还给原来的主人。
身首异处:首:头;异:不同;处:地方。指被杀头。
字正腔圆:(说或唱)字音准确,腔调圆润(多用于戏曲或曲艺):他的念白、唱腔都~,表演得声情并茂。
视死如归:把死看得像回家一样平常,形容不怕牺牲生命。
归真返璞:也说返璞归真。去其外饰,反回原貌。《战国策·齐策四》:“归真反璞,则终身不辱。” 真:本来面目。璞(pú):含玉的石头。
堂堂正正:形容光明正大:做一个~的男子汉。
宾至如归:客人到此,有在家之感。形容接待客人热情周到。《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宾至如归,无宁灾患。”
光明正大:原指明白不偏邪。现多指心怀坦白,言行正派。形容一个人做事、为人没有私心,公正无私。
明媒正娶:旧时指有媒人说合,按传统结婚仪式迎娶的婚姻。
众望所归:众人的信任、希望归向某人,多指某人得到大家的信赖,希望他担任某项工作。
端端正正:①形容姿势挺直,不歪斜。②形容物体不歪斜、摆放整齐。③形容人行为正派、规矩。
一丘之貉:同一土山里的貉。比喻都是同类。《汉书·杨恽传》:“古与今,如一丘之貉。” 后比喻两者是同类的坏人。貉(hé):也叫狗獾。
早出晚归:出去得很早,回来得很晚,形容辛勤劳作。
正言厉色:正:严正;言:言辞;厉:严厉;色:脸色。形容板着脸,神情非常严厉。
正气凛然:正气:刚正之气。凛然:可敬畏的样子。形容正气威严不可侵犯。
认祖归宗:寻认祖先,并归还本宗。
马首是瞻:士兵看着将帅马头的方向而进退。《左传·襄公十四年》:“荀偃令曰:‘鸡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 后比喻追随别人来定行止。
就地正法:正法:执行死刑。在犯罪的当地执行死刑。
实至名归:有了真正的学识、本领或业绩,相应的声誉自然就随之而来。也说实至名随。
荣归故里:指光荣地回到家乡。一般是指某人在外面取得了成功或者获得荣誉后返回故乡。
歪打正着:比喻方法本来不恰当,路子本来不对,却侥幸地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群龙无首:比喻众人中没有领头的人。《周易·乾》:“群龙无首。” 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阁试》:“至丙辰而群龙无首,文坛丧气。”
放虎归山:也说纵虎归山。把已捕获的老虎放回深山。比喻放走敌人,留下后患。《三国志·蜀书·刘巴传》裴松之注引《零陵先贤传》:“既入,巴复谏曰:‘若使备讨张鲁,是放虎于山林也。’”
昂首阔步:仰起头,迈着大步向前。形容精神振奋,意气昂扬。
颔首低眉: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
正襟危坐:整好衣襟,端端正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恭敬或拘谨的样子。《史记·日者列传》:“猎缨正襟危坐。” 危:高耸,引申为端正。
公正无私:办事公正,没有私心。
明正典刑:指依法公开处置。宋吕颐浩《辞免赴召乞纳节致仕札子》:“如是托疾,自当明正典刑;如委实抱病,伏望天慈,放臣闲退。” 明:表明。正:治罪。典刑:执行法律。
放情丘壑:指纵情游山玩水,不以世务为念。丘壑,泛指山水。
公正廉明:公平正直,廉洁严明,多用来形容官员处理政务时秉持公正、廉洁的态度。
首鼠两端:踌躇不决或动摇不定。《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武安已罢朝,出止车门,召韩御史大夫载。怒曰:‘与长孺共一老秃翁,何为首鼠两端!’” 首鼠:踌躇,犹豫不决。两端:两头。
清正廉洁:指品行端正,为人正直廉洁无私。
俯首就缚:低下头让人捆绑。形容无法反抗或自愿认罪。
旧燕归巢:从前的燕子又飞回老窝。比喻游子喜归故里。
执正持平:执:执行;持:坚持。坚持公平合理,不偏不向。
举首奋臂:犹昂首振臂。谓振作奋发。宋 苏轼《论积欠六事状》:“民爲積欠所壓,如負千鈞而行,免於僵仆則幸矣;何暇舉首奮臂,以營求於一飽之外哉?”
恩重丘山:恩:恩惠。恩情像高山一样厚重,形容恩义极为深重。
一丘一壑:丘:土山;壑:山沟。原指隐者所居之地。后多用以指寄情山水。
寝丘之志:相传楚令尹孙叔敖临终时告诫其子勿受楚王所封肥美之地,而请受瘠薄的寝丘,以保长久不失。后因谓与世无争、知足知止之心为“寝丘之志”。
翘足企首:翘足:抬起脚。抬起脚仰着头。形容殷切盼望。
归了包堆:总共一起。
天下归心:形容天下老百姓心悦诚服。
思归张翰:泛指思乡欲弃官归隐的人。
归邪返正:指改正错误,返回正确道路。
中正无邪:中正:正直。正直而没有邪念。
白首相知:白首:白头发,引申为时间长。意谓老年知己。
厥角稽首:厥角:叩头;稽首:叩头到底。古代最恭敬的礼节。
趋之如归:很快地走过去,就像回自己的家一样。
归全返真:回复到完满的本原的境界。
久归道山:早已去世。道山,传说中的仙山。旧时称人死为归道山。
端人正士:指端庄正直的人。
持正不挠:坚持正道,决不屈服。
捐躯殒首:捐躯:牺牲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