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教训 jīng yàn jiào xùn
经验教训的意思
从多次实践中得到的知识或技能和从错误或挫折中得到的经验。
成语词典:经验教训
漫不经心: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也说漫不经意。
因材施教:针对学习的人的能力、性格、志趣等具体情况施行不同的教育。
饱经忧患:指经历了许多困苦患难。
一本正经:形容庄重,规矩,非常认真(有时带有讽刺的意味)。
饱经风霜:比喻经历了很多艰难困苦的磨练。风霜:比喻生活中的痛苦、挫折。
正儿八经:很正经;严肃认真:他是个~的庄稼人。咱们~地请他来吃顿饭。
谆谆教导:谆谆:恳切、耐心的样子。恳切、耐心地教导。
不足为训:不能当做典范或法则。训:准则。
离经叛道:原指不遵循经书所说的道理,背离儒家的道统。现多比喻背离占主导地位的思想或传统。
孺子可教:指年轻人有出息,可以把本事传授给他。
苦心经营:经营:筹划,管理。用尽心思去筹划安排。
经久不息:经过长时间停不下来。
三教九流:三教指儒教、佛教、道教;九流指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泛指宗教、学术中各种流派或社会上各种行业。也用来泛称江湖上各种各样的人。也说九流三教。
饱经世故:指阅历多,积累了丰富的处世经验。
天经地义:《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天之经也,地之义也。” 后用“天经地义”指正确的、不可改变的道理。也指理所当然,不容怀疑。经、义:道理。
不吝赐教:吝:吝惜;赐:赏予;教:教导,教诲。不吝惜自己的意见,希望给予指导。请人指教的客气话。
教导有方:教育引导很有办法。
身经百战:亲身参加过许多次战斗。形容经验丰富。
言传身教:一面口头上传授,一面行动上以身作则,指言语行为起模范作用。
有教无类:对任何人都给以教育,不分高低贵贱。《论语·卫灵公》:“子曰:‘有教无类。’” 类:类别,种类。
满腹经纶:比喻人很有学问、本领。《周易·屯》:“象曰:云雷屯,君子以经纶。” 经纶:整理丝缕,引申为人的才学、本领。
训练有素:素:平素,向来。平时一直有严格的训练。
神经过敏: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异常锐敏的症状,神经衰弱的患者多有这种症状。
屡教不改:多次教育,仍不改正。也说累教不改。
神经错乱:通常指犯精神病。
小本经营:本钱小、利润少的买卖。
饱经沧桑:饱:充分。沧桑:沧海变桑田的简缩。泛指世事的变化。经历过多次的世事变化,生活经历极为丰富。
未经世故:指缺乏为人处世的经验。
引经据典:引用经典中的话作为立论的根据。
三教一体:三教:指儒教、道教、佛教;一体:一家。旧时认为三教形式不同,但同是一个本源。
宰鸡教猴:用杀鸡来警戒猴子。比喻严惩一个以警告其余。
论道经邦:研究治国之道,以经营治理国家。
明效大验:非常显著的效验。
十年教训:居民同心同德,积蓄力量。
贻燕之训:燕:通“宴”,安闲。给后人留下谋求安乐的话。
不屑教诲:认为不值得教训。
讲经说法:讲传宗教经典,宣扬宗教教义。亦指引经据典地谈说议论。
经验之谈:言谈有实践作为根据、切实、可靠。
秉文经武:执掌文事,经营武备。
大经大法:根本的原则和法规。
教学相长:《礼记·学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原意是说,学的人通过学习知道自己不足,教的人通过教别人知道自己还有难点,然后都再去进一步钻研,所以无论学的人还是教的人都能通过教学过程得到提高。现指教和学两方面互相促进,共同提高。长(zhǎng):增进,提高。
枕经籍书:枕着经,垫着书。形容酷嗜读书,以书为伴。
历经沧桑:形容饱经忧患,经历了许多变故。
荒怪不经:极其荒唐,不合常理。
经岁之储:岁:一年。够一年用的储蓄。
反面教员:反面:坏的,消极的一面。指与人民为敌的人的言行,可以从反面教育人民。
饱经霜雪:饱:充分;经:经历;霜雪:比喻艰难困苦。形容经历过长期的艰难困苦的生活和斗争。
出何经典:指不知所说出自何书,有无根据。
束教管闻:指学识浅陋,见闻不广。
正正经经:严肃而认真。
渔经猎史:渔、猎:涉猎。泛览群经,博涉诸史。形容博览群书,知识广博。
正儿巴经:正经的;严肃认真的。
圣经贤传:旧称儒家的代表性著作为圣经贤传(圣经:传说经圣人手订的著作。贤传:贤人阐释经书的著作)。
少条失教:指没规矩,无教养。
朝经暮史:经:指旧时奉为经典的书籍;史:指历史书籍。一天到晚诵读经史。形容勤奋读书。
即穷验问:即穷:追究到极点;验:检验。抓住事实,追究查问。
训练有方:方:方法。训练很有办法。也形容部队的训练素质很好。
熊经鸱顾:古代一种导引养生之法。状如熊之攀枝,鸱之回顾。
名教罪人:旧对违背礼教之人的谴称。
离经辨志:离:指断句;经:指儒家经书;辨:明察;志:志向。读断经书文句,明察圣贤志向。
年经国纬:指以年为经,以国为纬的编写史书的方法。
明刑弼教:用刑法晓喻民众,使大家都知法、畏法而守法,以达到教化所不能收到的效果。《尚书·大禹谟》:“明于五刑,以弼五教,期于予治。” 弼(bì):辅助。
曾经沧海:唐代元稹《离思》诗:“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后来用“曾经沧海”比喻曾经经历过很大的场面,眼界开阔,对比较平常的事物不放在眼里。
生聚教训:生聚:繁殖人口,聚积物力;教训:教育,训练。指军民同心同德,积聚力量,发愤图强,以洗刷耻辱。
杀彘教子:彘:猪。父母说话算数,教子诚实无欺。
元经秘旨:微妙的道理。
畔道离经:畔:通“叛”,违背。违背道德,脱离经典。指背离常规的思想或行为。
经天纬地:以天为经,以地为纬。比喻规划宏伟的事业。指治理国家。《左传·昭公二十八年》:“经纬天地曰文。” 北周庾信《拟连珠》之一:“盖闻经天纬地之才,拔山超海之力。”
移风崇教:移转风气,崇尚教化。
经纬万端:织物的直线叫经,横线叫纬。指纵横交错的很多线。比喻头绪很多。汉扬雄《法言·问神》:“神心惚恍,经纬万方。”
经明行修:旧指通晓经学,品行端正。
惨淡经营:唐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诗:“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原意指苦心构思。现形容费尽心思从事某种事情。
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经》《书经》《礼记》《易经》《春秋》。它们是儒家的主要经典。
反经行权:经:常道;权:权宜的办法。指违反常规,采取权宜之计。
济世经邦:指拯救人世,治理国家。
训兵秣马:训练士兵,喂饱战马。指作好战斗准备。
奉令承教:奉:遵从;承:接受。遵从命令,接受指教。指完全按照别人的命令、意图去办事。
有以教我:提出问题,希望别人帮助解答。
经多见广:形容阅历深,经验多。
依经傍注:依照经典及其注释。指说话有根有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