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仁行义 xiū rén xíng yì
修仁行义的意思
建立爱民的仁政推行正义的的措施。
建立爱民的仁政推行正义的的措施
成语词典:修仁行义
恩断义绝:感情破裂,情义断绝。多指夫妻离异。
义无反顾:为了正义而勇往直前,绝不犹豫退缩。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义不反顾,计不旋踵。”
义不容辞:从道义上讲不允许推托、拒绝。
忘恩负义:忘掉了别人对自己的恩情,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
一意孤行:《史记·酷吏列传》:“务在绝知友宾客之请,孤立行一意而已。” 本谓谢绝请托,坚持自己的主张。后多指不顾客观条件,无视别人的意见,独断专行。孤行:独自行事。
大义灭亲:《左传 隐公 四年》记载,卫国大夫石碏的儿子石厚与公子州吁同谋弑桓公,后来石碏杀掉石厚,《左传》称赞石碏的行动为“大义灭亲”。后泛指为了维护正义,对为非作恶的亲属不徇私情,使受到应得的制 裁。
行色匆匆:行色:出发前后的神态。行走或出发前后的神态举止急急忙忙的样子。
祸不单行:指不幸的事接连发生。汉刘向《说苑·权谋》:“此所谓福不重至,祸必重来者也。” 祸:灾难。
横行无忌:胡作非为,毫无顾忌。
深明大义:指识大体,顾大局。
倒行逆施:《史记 伍 子胥列传》记载,春秋时伍子胥为父报仇,领吴兵攻打楚国,挖出楚平王的尸体,鞭尸三百。申包胥责 备他,子胥回答说:“吾日暮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 指做事违背常理。
当仁不让:遇到该做的事情,主动去做,不推辞。《论语 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 仁:仁义,引申为应该做的事。
并行不悖:同时进行,不相冲突。《礼记·中庸》:“道并行而不相悖。” 悖(bèi):违反。
义正词严:道理正当,措辞严肃。也作义正辞严。
大义凛然:坚持正义,不 顾敌人威逼利诱,始终保持严峻不可侵犯的态度。凛(lǐn)。
仗义执言:主持正义,说公道话。
身体力行:亲身体验,努力实行。
厉行节约:厉:严格。严格地实行节约。
仁人志士:仁爱而有节操的人。
便宜行事:不必请示,自行决断处置。宋苏轼《赵清献公神道碑》:“公乞以便宜行事。”
倍道而行:加快速度,一天走两天的行程。
行将就木:快要进棺材了。指人临近死亡。《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记载,晋公子重耳奔狄,娶季隗,“将适齐,谓季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对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木:棺材。
见义勇为:看到合乎正义的事就勇敢地去做。《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
天经地义:《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天之经也,地之义也。” 后用“天经地义”指正确的、不可改变的道理。也指理所当然,不容怀疑。经、义:道理。
为富不仁:要聚敛财富便不会讲仁慈。指剥削者唯利是图,心狠手毒。《孟子·滕文公上》:“阳虎曰:‘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 为富:想发财致富。不仁:没有好心肠。
仁至义尽:《礼记·郊特牲》:“仁之至,义之尽也。” 原指以极大的努力竭尽仁义之道。现指对人的劝告、争取或帮助已尽了最大的努力。至、尽:到底的意思。
麻木不仁:肢体麻痹,没有感觉,比喻对外界的事物反应迟钝或漠不关心。
微言大义:《汉书·艺文志》:“昔仲尼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 后用“微言大义”指精微的语言里包含着深刻的含义。微:精深,精微。
开宗明义:原为《孝经》第一章名。后指说话写文章一开头就点明主要的意思。开宗:阐发宗旨。明义:说明意义。
仗义疏财:为了正义或讲义气,拿出自己的钱财来帮助别人。疏:分散。
毫无疑义:疑义:可疑的道理。一点也没有可以使人怀疑的地方。
各行其是:指思想不统一,各人按照自己的意见、主张去做。其是:他自己以为对的。
舍生取义:《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后用“舍生取义”表示为正义事业牺牲生命。
雷厉风行:像打雷那样猛烈,像刮风那样迅速。比喻执行政策、命令等要求严,行动快。《新唐书·韩愈传》:“陛下即位以来,躬亲听断,旋乾转坤,关机阖开,雷厉风飞。”
嘉言懿行:有教育意义的好言语和好行为。
论功行赏:论:按照。按功劳的大小给于奖赏。
见机行事:看具体情况灵活办事。
独断专行:行事专断,不考虑别人的意见。也说独断独行。
行尸走肉:讽刺没有理想,无所作为的人。糊里糊涂混日子,虽然活着,同死人一样。《拾遗记·后汉》:“(任末)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若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行尸:会走动的尸体。走肉:会走动而没有灵魂的肉体。
不义之财:不应该得到的或以不正当的手段获得的钱财。
谨言慎行:说话小心,做事谨慎。《礼记·缁衣》:“则民谨于言而慎于行。”
用舍行藏:《论语·述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被任用就出仕,不被任用就退隐,是儒家对于出处进退的态度。也说用行舍藏。
妇人之仁:仕:仁慈。妇女的软心肠。旧指处事姑息优柔,不识大体。
见利忘义:看见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而去干。《汉书·樊郦滕灌傅靳周传赞》:“当孝文时,天下以郦寄为卖友。夫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也。”
杀身成仁:《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原意是说为了成全仁德,可以不顾自己的生命。现指牺牲生命,以维护正义事业。
势在必行:指某事根据事物的发展趋势必须做。
背信弃义:不守信用,不讲道义。
衣食住行:穿衣、吃饭、居住、行路,指生活上的基本需要。
替天行道:代上天主持公道。封建社会里农民起义多以此作为动员、组织群众的口号。
不仁不义:仁:仁爱;义:道义。不讲仁德,不讲道义。形容品性卑劣、残忍。
修心养性:修心:使心灵纯洁;养性:使本性不受损害。通过自我反省体察,使身心达到完美的境界。
天马行空:比喻气势豪放,不受拘束(多用在评价写作、绘画和书法等方面)。天马:汉武帝时从大宛(古代西域国名)得到的汗血马称为天马,意思是神马。见《史记·大宛列传》。行空:形容骏马奔驰,如腾空飞行。
言行一致:说的和做的完全一个样。
本位主义:一种放大了的个人主义。只顾本单位、本部门、本地区的利益,不顾大局和整体利益。
欺行霸市:欺负同行,称霸市场,形容蛮横经商。
字里行间:字句之间(在说明文章没有直接说出而是含蓄地流露出来或融会在全文中的思想感情时,多用此语)。
多情多义:指重情谊。
情深义重:情感深厚,义重如山。指情感和义气都很深厚,常用来形容朋友、亲人之间的关系。
义薄云天:正义之气直上高空。形容为正义而斗争的精神极其崇高。
重修旧好:恢复已往的交谊。
义结金兰:结交很投合的朋友。
修旧利废:修理和利用废旧物品,使再发挥作用。
例行公事:按照惯例处理的公事,多借指只重形式,不讲实效的工作。
横行霸道:蛮不讲理,仗势作恶。《红楼梦》第九回:“一任薛蟠横行霸道,他不但不去管约,反‘助纣为虐’讨好儿。”
大仁大义:形容为人宽厚,尊崇仁义。
仁心仁术:心地仁慈,医术高明。
日行千里:一天能走一千里。形容速度惊人。
量力而行:量:估量;行:行事。按照自己力量的大小去做,不要勉强。
仁义道德:泛指旧时鼓吹的道德规范。
我行我素:不管人家怎么说,仍旧按照自己平素的一套去做。
无情无义:没有一点情义。形容冷酷无情。
令行禁止:下令行动就立即行动,下令停止就立即停止。形容执行命令坚决迅速。《韩非子·八经》:“君执柄以处势,故令行禁止。”
义愤填膺:胸中充满义愤。膺:胸。
一视同仁:不分厚薄,同样看待。唐韩愈《原人》:“是故圣人一视而同仁,笃近而举远。”
顾名思义:从事物的名称联想到它的 含义。《三国志·魏书·王昶传》记载,王昶给他的子侄等起名字都用谦实等词,并写信给他们说:“ 欲使汝曹顾名思义,不敢违越也。”
言行相顾:指言行不互相矛盾。
断章取义:不顾文章 或讲话的原意,孤立地取一段或一句的意思。《左传 襄公二十八年》:“赋《诗》断章,余取所求焉。”
知易行难:知:懂得。认识事情的道理较易,实行其事较难。
渐仁摩义:渐:浸渍;摩:磨砺。用仁惠浸润人们,用节义砥砺人们。形容用道德教育百姓。
义不旋踵:旋踵:旋转脚跟。在道义上只能奋勇向前,不能退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