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信弃义 bèi xìn qì yì
背信弃义的意思
不守信用,不讲道义。
1. 【解释】:背:违背;信:信用;弃:扔掉;义:道义。违背诺言,不讲道义。
2. 【出自】:《北史·周纪下·高祖武帝》:“背惠怒邻,弃信忘义。”
3. 【示例】:背信弃义是插在我背上的一把尖刀。 ◎曹禺《王昭君》第五幕
4.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用于揭露、指责、谴责的场合
背信弃义的近义词
弃义倍信、见利忘义、离经叛道、弃信忘义、自食其言、违信背约、忘本负义、弃信违义、以怨报德、离心离德、背义负信、言而无信、过河拆桥、忘恩负义
背信弃义的反义词
青梅竹马、骨肉相连、一诺千金、一言为定、丹心碧血、恪守不渝、生死与共、风雨同舟、碧血丹心、赤胆忠心、指天誓日
成语词典:背信弃义
半信半疑:有些相信,又有些怀疑。
背水一战:在不利情况下和敌人作最后决战,比喻面临绝境,为求得出路而作最后一次努力。
恩断义绝:感情破裂,情义断绝。多指夫妻离异。
义无反顾:为了正义而勇往直前,绝不犹豫退缩。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义不反顾,计不旋踵。”
背道而驰:朝着相反的方向跑。比喻行动方向和所要达到的目标完全相反。
义不容辞:从道义上讲不允许推托、拒绝。
忘恩负义:忘掉了别人对自己的恩情,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
弃暗投明:离开黑暗,投向光明。比喻与黑暗势力断绝关系,走上光明的道路。
弃甲曳兵:丢掉铠甲,拖着兵器,形容打败仗逃跑时十分狼狈的样子。
大义灭亲:《左传 隐公 四年》记载,卫国大夫石碏的儿子石厚与公子州吁同谋弑桓公,后来石碏杀掉石厚,《左传》称赞石碏的行动为“大义灭亲”。后泛指为了维护正义,对为非作恶的亲属不徇私情,使受到应得的制 裁。
腹背受敌:前面和后面都受到敌人的攻击。
深明大义:指识大体,顾大局。
自暴自弃:《孟子·离娄上》:“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 后用以形容自己甘心落后,不求上进。暴:糟蹋;损害。弃:抛弃,鄙弃。
汗流浃背:出汗多,湿透脊背。《后汉1|·伏皇后纪》:“操(曹操)出顾左右,汗流浃背。” 原形容极度惶恐或惭愧。现常用来形容满身大汗。
义正词严:道理正当,措辞严肃。也作义正辞严。
大义凛然:坚持正义,不 顾敌人威逼利诱,始终保持严峻不可侵犯的态度。凛(lǐn)。
仗义执言:主持正义,说公道话。
信誓旦旦:誓言诚挚可信。《诗经·卫风·氓》:“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旦旦:诚恳的样子。
见义勇为:看到合乎正义的事就勇敢地去做。《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
天经地义:《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天之经也,地之义也。” 后用“天经地义”指正确的、不可改变的道理。也指理所当然,不容怀疑。经、义:道理。
难以置信:难于使人相信。
仁至义尽:《礼记·郊特牲》:“仁之至,义之尽也。” 原指以极大的努力竭尽仁义之道。现指对人的劝告、争取或帮助已尽了最大的努力。至、尽:到底的意思。
微言大义:《汉书·艺文志》:“昔仲尼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 后用“微言大义”指精微的语言里包含着深刻的含义。微:精深,精微。
开宗明义:原为《孝经》第一章名。后指说话写文章一开头就点明主要的意思。开宗:阐发宗旨。明义:说明意义。
人心向背:人民群众的拥护或反对。
仗义疏财:为了正义或讲义气,拿出自己的钱财来帮助别人。疏:分散。
毫无疑义:疑义:可疑的道理。一点也没有可以使人怀疑的地方。
舍生取义:《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后用“舍生取义”表示为正义事业牺牲生命。
袒胸露背:敞开上衣,露出胳膊。
不义之财:不应该得到的或以不正当的手段获得的钱财。
前功尽弃:以前经过努力得到的成绩完全白费。《史记·周本纪》:“一举不得,前功尽弃。” 弃:丢掉。
倒背如流:倒着背诵像流水那样顺畅,形容诗文等读得很熟。
信口开河:也作信口开合。随口乱说。元关汉卿《鲁斋郎》第四折:“你休只管信口开合,絮絮聒聒。”《红楼梦》第三十九回:“村姥姥是信口开河。”
将信将疑:有点儿相信,又有点儿怀疑。唐李华《吊古战场文》:“人或有言,将信将疑。” 将:且,又。
见利忘义:看见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而去干。《汉书·樊郦滕灌傅靳周传赞》:“当孝文时,天下以郦寄为卖友。夫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也。”
信口雌黄:比喻不顾事实,随口乱说。原作口中雌黄。《晋书·王衍传》记载,王衍能言,“义理有所不安,随即改更。”时人都称他为“口中雌黄”。雌黄:黄色矿物,可做颜料。古时写字用黄纸,写错了就用雌黄涂抹后重写。
背信弃义:不守信用,不讲道义。
始乱终弃:指男子玩弄女性,最后又将其抛弃。唐元稹《莺莺传》:“始乱之,终弃之。” 乱:淫乱、玩弄。
不仁不义:仁:仁爱;义:道义。不讲仁德,不讲道义。形容品性卑劣、残忍。
背井离乡:也说离乡背井。离开自己的故乡,到外地生活(多指在不得已的情况下)。
坚信不疑:非常相信,毫不怀疑。常用来表示对某种观念、理论、人或事物有着坚定的信念。
本位主义:一种放大了的个人主义。只顾本单位、本部门、本地区的利益,不顾大局和整体利益。
善男信女:佛教用语,指信仰佛教的人们。
多情多义:指重情谊。
情深义重:情感深厚,义重如山。指情感和义气都很深厚,常用来形容朋友、亲人之间的关系。
深信不疑:非常相信,没有一点怀疑。
义薄云天:正义之气直上高空。形容为正义而斗争的精神极其崇高。
通风报信:向别人暗中透露消息,多指把对立双方中一方的机密暗中告知另一方。
信以为真:相信他是真的。指把假的当作真的。
义结金兰:结交很投合的朋友。
大仁大义:形容为人宽厚,尊崇仁义。
如芒在背:见〖芒刺在背〗。
仁义道德:泛指旧时鼓吹的道德规范。
无情无义:没有一点情义。形容冷酷无情。
虎背熊腰:形容人的身体魁梧强壮。
言而不信:说话不讲信用。
义愤填膺:胸中充满义愤。膺:胸。
顾名思义:从事物的名称联想到它的 含义。《三国志·魏书·王昶传》记载,王昶给他的子侄等起名字都用谦实等词,并写信给他们说:“ 欲使汝曹顾名思义,不敢违越也。”
断章取义:不顾文章 或讲话的原意,孤立地取一段或一句的意思。《左传 襄公二十八年》:“赋《诗》断章,余取所求焉。”
芒刺在背:像芒刺扎在背上一样。形容心中惶恐,坐立不安。《汉书·霍光传》:“宣帝始立,谒见高庙,大将军光从骖乘,上内严惮之,若有芒刺在背。”
笃信好学:笃信:忠实地信仰。指对道德和事业抱有坚定的信心,勤学好问。
渐仁摩义:渐:浸渍;摩:磨砺。用仁惠浸润人们,用节义砥砺人们。形容用道德教育百姓。
义不旋踵:旋踵:旋转脚跟。在道义上只能奋勇向前,不能退缩。
疑信参半:指半信半疑。
神怒人弃:罪恶极大。
一言之信:信:信用。对自己说的话都很讲信用。
道义之交:交:交情,友谊。有道德有正义感的交往和友情。指互相帮助,互相支持的朋友。
背前面后:指或当面或背后。
治兵以信:兵:军队。要用信义来管理军队。
深文大义:指深奥的大道理。
达诚申信:表达真诚忠贞。
动必缘义:行动必定遵循公正合理的原则。
信及豚鱼:及:达到;豚:小猪。信用及于小猪和鱼那样微贱的东西。比喻信用非常好。
抱柱之信:用以表示坚守信约。
故旧不弃:故旧:旧交,旧部下;弃:抛弃。不轻易抛弃老朋友、老部下。
弃如弁髦:弁:黑布冠;髦:垂发。古时贵族子弟行加冠礼,先用黑布冠把垂发束好,三次加冠后就丢弃不用了。比喻毫不可惜地扔掉无用的东西。
重财轻义:指看重财利而轻视道义。
急公好义:热心给大家办好事,肯帮助人。
义不得辞:义:道义;得:得到;辞:推托。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乡利倍义:趋向私利,违背正义。乡,通“向”。倍,通“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