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甲曳兵 qì jiǎ yè bīng
1. 拼音:qì jiǎ yè bīng
2. 意思:丢掉盔甲,拖着武器。形容打败仗狼狈逃跑的样子。
3.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4. 近义词及意思:
丢盔弃甲(盔、甲:头盔和铠甲。跑得连盔甲都丢了。形容打败仗后逃跑的狼狈相。和弃甲曳兵意思相近,都用于描绘战败后狼狈逃窜的情景)
落荒而逃(形容吃了败仗慌张逃跑。与弃甲曳兵类似,强调逃跑时的慌乱状态)
5. 反义词及意思:
旗开得胜(刚一打开旗帜进入战斗,就取得了胜利。比喻事情刚一开始,就取得好成绩。和弃甲曳兵相反,体现出胜利的状态)
克敌制胜(克:战胜;制胜:取得胜利。制服敌人,取得胜利。与弃甲曳兵形成鲜明对比,突出战胜敌人的情景)
6. 例句:
敌军被我军打得弃甲曳兵,狼狈不堪。
看到大势已去,他们只好弃甲曳兵,四散而逃。
战场上,那些弃甲曳兵的士兵满脸惊恐。
敌人弃甲曳兵的场景,显示出我军的强大战斗力。
一旦防线被突破,他们就会弃甲曳兵,毫无抵抗之力。
在我军的猛烈攻击下,敌军弃甲曳兵,溃不成军。
那支军队遭遇惨败,弃甲曳兵地退回了营地。
面对我军的围剿,敌人只能弃甲曳兵,落荒而走。
战争失败后,士兵们弃甲曳兵地逃离了战场。
敌军弃甲曳兵的惨状,让当地百姓拍手称快。
成语词典:弃甲曳兵
兵贵神速:《三国志·魏书·郭嘉传》:“嘉言曰:‘兵贵神速。’” 指用兵贵在行动特别迅速。
弃暗投明:离开黑暗,投向光明。比喻与黑暗势力断绝关系,走上光明的道路。
弃甲曳兵:丢掉铠甲,拖着兵器,形容打败仗逃跑时十分狼狈的样子。
残兵败将:残余的军队,失败的将领。形容战败的部队。
缓兵之计:使敌人延缓进攻的计策,借指使事态暂时缓和同时积极设法应付的策略。
草木皆兵:公元383年,前秦苻坚出兵攻晋,前锋在安徽寿春洛涧被晋军打败。苻坚登寿春城瞭望,看到晋兵布阵严整,又望见八公山上的草木,以为都是晋兵,认为遇到了劲敌,因而感到害怕。后来就用草木皆兵形容神经过敏、疑神疑鬼的惊恐心理。
精兵简政:缩小机构,精简人员。
兵不厌诈:用兵打仗可以使用欺诈的办法迷惑敌人(语本《韩非子·难一》:“战阵之间,不厌诈伪。”不厌:不排斥;不以为非)。
自暴自弃:《孟子·离娄上》:“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 后用以形容自己甘心落后,不求上进。暴:糟蹋;损害。弃:抛弃,鄙弃。
穷兵黩武:用尽全部兵力,任意发动战争。形容十分好战。《三国志·吴书·陆抗传》:“穷兵黩武,动费万计。” 黩武:滥用武力。
兵荒马乱:形容战时社会动荡不安的景象。
身怀六甲:六甲,传说为天帝造物之日。后因以“身怀六甲”谓妇女怀孕。
厉兵秣马:见〖秣马厉兵〗。
按兵不动:《吕氏春秋·召类》:“赵简子按兵而不动。” 原指作战时控制一部分力量暂不行动。现比喻暂不行动,以待时机。按:控制。
先礼后兵:指在和对方交涉时,先讲道理;如果行不通,再采取强硬手段。兵:武力,这里泛指强硬手段。
招兵买马:从各方面招揽人,扩充武装力量。也比喻组织或扩充人力。
骄兵必败:骄傲轻敌的军队必定打败仗。《汉书·魏相传》:“相曰:‘恃国家之大,矜人民之众,欲见威于敌者,谓之骄兵,兵骄者灭。’”
前功尽弃:以前经过努力得到的成绩完全白费。《史记·周本纪》:“一举不得,前功尽弃。” 弃:丢掉。
甲乙丙丁:常用作顺序的编号,也可泛指一群人或事物。
背信弃义:不守信用,不讲道义。
短兵相接:双方面对 面地搏斗。比喻针锋相对地斗争。《楚辞 九歌 国殇》:“车错毂兮短兵接。” 短兵:刀、剑等短武 器。
兵戎相见:兵戎:武器。以武力相见。指用战争解决问题。
虾兵蟹将:神话传说中龙王手下的兵将。比喻敌人不中用的爪牙,狗腿子。
始乱终弃:指男子玩弄女性,最后又将其抛弃。唐元稹《莺莺传》:“始乱之,终弃之。” 乱:淫乱、玩弄。
损兵折将:兵士和将领都有损失,指作战失利。
片甲不留:一片铠甲都没留下来。形容全军覆没。
兵强马壮:形容军队实力强,富有战斗力。
纸上谈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少时学兵法,善于谈兵,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代廉颇为赵将,只照搬兵书,不知变通。结果在长平之战中被秦兵打败。后用以比喻只凭书本知识空发议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老弱残兵:比喻由于年老、体弱以及其他原因而工作能力较差的人。
天兵天将:旧指天上的军队和将领。也比喻本领高强的人们。
哀兵必胜:《老子》六十九章:“故抗兵相若,则哀者胜矣。”对抗的两军力量相当,悲愤的一方获得胜利。指受压抑而奋起反抗的军队,必然能打胜仗。
罢战息兵:停止或结束战争。
神怒人弃:罪恶极大。
兵精粮足:兵士精壮,粮草充足。形容军力强盛,战备充分。
短兵接战:短兵:刀剑等短兵器;接:交战。指近距离搏斗。比喻面对面地进行激烈的斗争。
兵骄将傲:士兵骄纵,将官傲慢。
兵临城下:指大军压境,城被围困。形容形势危急。
治兵以信:兵:军队。要用信义来管理军队。
腹中鳞甲:鳞甲:比喻人多巧诈之心。比喻居心险恶。
选士厉兵:厉:磨;兵:武器。挑选士兵,磨利武器。
兵连祸深:兵:指战争。战争连年不断,灾祸持续相结。
故旧不弃:故旧:旧交,旧部下;弃:抛弃。不轻易抛弃老朋友、老部下。
弃如弁髦:弁:黑布冠;髦:垂发。古时贵族子弟行加冠礼,先用黑布冠把垂发束好,三次加冠后就丢弃不用了。比喻毫不可惜地扔掉无用的东西。
辛壬癸甲:用以指一心为公,置个人利益于不顾的精神。
兵在其颈:刀架在脖子上。比喻危险已非常逼近。
贵德贱兵:贵德:重视德行;贱兵:轻视武力。比喻重德行感化,不重强制刑罚。
不弃草昧:草昧:原始,未开化。不嫌弃蒙昧无知的人。用作谦词。
解衣卸甲:解:脱衣;卸:卸掉。脱下战衣,卸掉盔甲。比喻不再作战。
行兵列阵:指挥军队,布置阵势。
败鳞残甲:败:毁坏。残败零碎的鳞甲,比喻满空飞舞的雪花。
解甲归田:脱掉铠甲,回到乡村。指将士离开军队,回乡务农。
弃文就武:放弃文业,改从武事。
贫国弱兵:使国家贫困,使军队削弱。也可指贫困的国家和弱小的军队。
黄钟毁弃:中国古代音乐有十二律,阴阳各六律。黄钟为阳六律中的第一律。这里的黄钟指一种器大声洪的乐器。黄钟毁弃比喻贤才遭受打击或摈弃。《楚辞·卜居》:“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上兵伐谋:上:上等,引申为最好的。兵:指战争,引申为用兵。伐:讨伐,攻打。伐谋:用计谋粉碎敌人的计策。用兵的上策,是以谋略取胜。
兵车之会:春秋时齐桓公争霸,屡次与诸侯会盟,其中在鲁僖公年间的四次,齐国带有军队,你为“兵车之会”。
披袍擐甲:指做好战斗准备。
弃恶从德:抛弃丑恶信从道德。
风兵草甲:犹言草木皆兵。
抵掌谈兵:形容毫无拘束地畅谈军事。
弃俗出家:放弃世俗出家为僧尼。
片鳞碎甲:犹片鳞半爪。比喻事物的极小部分。
兵已在颈:比喻危险已非常逼近。
息兵罢战:停止或结束战争。
兵微将寡:微、寡:少。兵少将也不多。形容力量薄弱。
兵刃相接:刀枪武器互相接触。指白刃战。
明弃暗取:表面上推辞放弃而暗中偷偷拿取。
兵连祸结:《汉书·匈奴传下》:“汉武帝选将练兵…虽有克获之功,胡辄报之。兵连祸结,三十余年。” 指战祸接连不断。
讳兵畏刑:指慎于用兵和用刑。
诘戎治兵:指整治军事。
抛妻弃孩:形容逃难时的凄惨状况。
草草收兵:马马虎虎地就收了兵。比喻工作不负责任,不细致,不慎重。
抛戈卸甲:形容军队被打得狼狈逃窜的情形。
兵凶战危:指战事凶险可怕。
兵为邦捍:兵:军队;邦:国家;捍:捍卫。军队是国家的保障。
按甲寝兵:收拾起铠甲武器。比喻停止军事行动。
文搜丁甲:文章精妙感动神灵。丁甲,神名,即六丁六甲神。
卷甲衔枚:指行军时轻装疾进,保持肃静,以利奇袭。
兵弱于外:军队弱小,对外作战失败。
起兵动众:现多指动用很多人力做某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