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信于民 qǔ xìn yú mín
取信于民的意思
取得人民的信任。
1. 【解释】:取得人民的信任。
2. 【出自】:《汉书·楚元王传》:“览往事之戒,以折中取信。”
3. 【示例】:当时的情况是弱国抵抗强国。文中指出了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成语词典:取信于民
取长补短:吸取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
自取灭亡:所作所为把自己引上绝路。
半信半疑:有些相信,又有些怀疑。
毁于一旦:在一天之内就毁掉了。形容在极短的时间内把来之不易的东西一下子毁掉了。《后汉书·窦融传》:“百年累之,一朝毁之。”
国泰民安:国家太平,人民安乐。泰:平安,安定。
聊胜于无:比完全没有稍好一点。晋陶潜《和刘柴桑》诗:“弱女虽非男,慰情聊胜无。”
同归于尽:一同毁灭。尽:完结,灭亡。
轻于鸿毛:比大雁的毛还轻。比喻很轻微或毫无价值。汉司马迁《报任安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鸿毛:大雁的毛。
重于泰山:汉司马迁《报任安书》:“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后常用以形容死得有意义,也用于形容情义深重。参见〔泰山〕
言归于好:《左传·僖公九年》:“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 指彼此重新和好。言:文言虚词,用于句首,没有实际意义。
民生凋敝:民生:人民的生计;凋敝:衰败,艰苦。社会穷困,经济衰败,人民生活极端困苦。
咎由自取:遭受责备、惩处或祸害是自己造成的。
受制于人:制:控制。被别人控制。
无理取闹:毫无理由地跟人吵闹;故意捣乱。
溢于言表:(感情)流露在言辞、神情上:愤激之情,~。
无济于事:对于事情没有帮助或益处。济:补益。
急于求成:急:急切。急着要取得成功。
信誓旦旦:誓言诚挚可信。《诗经·卫风·氓》:“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旦旦:诚恳的样子。
难以置信:难于使人相信。
囿于成见:局限于原有的看法。
祸国殃民:使国家受害,人民遭殃。
舍生取义:《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后用“舍生取义”表示为正义事业牺牲生命。
火中取栗:一只猴子和一只猫看见炉火中烤着栗子,猴子叫猫去偷,猫用爪子从火中取出几个栗子,自己脚上的毛被烧掉,栗子却都被猴子给吃了(见于法国拉·封登[Jean de La Fontaine]的寓言)。比喻冒危险给别人出力,自己却上了大当,一无所得。
安于现状:对目前的情况习惯了,不愿改变。
喜形于色:内心的喜悦流露在脸上。形:表露。色:脸色。
投机取巧:利用时机和巧妙手段谋取个人私利,也指不愿下苦工夫,凭小聪明侥幸取得成功。
取而代之:《史记·项羽本纪》:“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原指夺取别人的地位而代替他。后泛指某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
中华民族: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官方定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获得认定的56个民族的统称,是代表中国境内各民族在民族融合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有共同文化与心理特征的民族共同体,体现了民族多样性下的统一性。
予取予求:从我这里取,从我这里求(财物)。《左传·僖公七年》:“唯我知女(汝),女(汝)专利而不厌,予取予求,不女(汝)疵瑕也。” 后指任意索取。
劳民伤财:既使人民劳苦,又浪费钱财。
信口开河:也作信口开合。随口乱说。元关汉卿《鲁斋郎》第四折:“你休只管信口开合,絮絮聒聒。”《红楼梦》第三十九回:“村姥姥是信口开河。”
将信将疑:有点儿相信,又有点儿怀疑。唐李华《吊古战场文》:“人或有言,将信将疑。” 将:且,又。
巧取豪夺:用欺诈的手段取得或凭强力夺取(财物、权利)。
为国为民:指不谋私利,为国家和人民效力。
信口雌黄:比喻不顾事实,随口乱说。原作口中雌黄。《晋书·王衍传》记载,王衍能言,“义理有所不安,随即改更。”时人都称他为“口中雌黄”。雌黄:黄色矿物,可做颜料。古时写字用黄纸,写错了就用雌黄涂抹后重写。
出于无奈:指实在没有办法而不得不这样。无奈:无可奈何。
背信弃义:不守信用,不讲道义。
耿耿于怀:事情(多为令人牵挂的或不愉快的)在心里,难以排解。
各取所需:各自选取自己所需要的。
为民除害:替百姓除祸害。
偷奸取巧:用狡猾的手段使自己不费力而得到好处:他这人专会~,干事全凭一张嘴。
坚信不疑:非常相信,毫不怀疑。常用来表示对某种观念、理论、人或事物有着坚定的信念。
死于非命:遭受意外的灾祸而死亡。
善男信女:佛教用语,指信仰佛教的人们。
杀鸡取卵:也说杀鸡取蛋。比喻只顾眼前微小的好处而损害长远的利益。卵:蛋。
深信不疑:非常相信,没有一点怀疑。
国富民安:国家富强,人民安定。
于事无补:对事情毫无补益。
通风报信:向别人暗中透露消息,多指把对立双方中一方的机密暗中告知另一方。
信以为真:相信他是真的。指把假的当作真的。
就地取材:就:随。在本地找需要的材料。比喻不依靠外力,充分发挥本单位的潜力。
分文不取:一个钱也不要(多指应得的报酬或应收的费用):我要是治不好你的病,~。
迁怒于人:受甲的气向乙发泄或自己不如意时拿别人出气。
探囊取物:手伸到口袋里取东西。比喻事情极容易办到。《新五代史·南唐世家》:“取江南如探囊中物尔。” 囊:口袋。
以貌取人:根据人的相貌来判断他的品质或才能。《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言而不信:说话不讲信用。
业精于勤:业:学业;精:精通;于:在于;勤:勤奋。学业精深是由勤奋得来的。
无动于衷:心里一点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动心。
断章取义:不顾文章 或讲话的原意,孤立地取一段或一句的意思。《左传 襄公二十八年》:“赋《诗》断章,余取所求焉。”
黎民百姓:“黎”,《尔雅》释为“众”,故“黎民”即众民,乃西周开始对庶民百姓之俗称。
为民请命:为老百姓请求保全生命或解除痛苦。泛指替百姓说话。《史记·淮阴侯列传》:“因民之欲,西乡为百姓请命,则天下风走而响应矣。”
丰取刻与:丰:多;刻:刻薄;与:给予。取之于民的多,用之于民的少。多形容残酷地剥削。
政荒民弊:政治荒废,百姓劳困。
老于世故:形容富有处世经验(多含贬义)。
笃信好学:笃信:忠实地信仰。指对道德和事业抱有坚定的信心,勤学好问。
民不畏死:畏:惧怕。人民不怕死。形容不怕死的气慨。
疑信参半:指半信半疑。
伊于何底:表示事情不堪设想。
逆取顺守:逆:背叛;顺:合理。背叛国君夺取天下,遵循常理治理国家。
一言之信:信:信用。对自己说的话都很讲信用。
薪贵于桂:形容物价飞涨。
物阜民熙:阜:多;熙:安乐。百姓安乐,物资丰富。形容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的景象。
治兵以信:兵:军队。要用信义来管理军队。
委过于人:形容嫁祸给别人。
难于上天:比上天还难。形容极其困难,不易实现。
尊主泽民:尊崇君主,泽惠生民。
取与不和:指用不正当的手段获取财物。
达诚申信:表达真诚忠贞。
末作之民:末作:中国古代以农业为本业,工商各业为末业。指从事农业以外的经营者。
囊中取物:囊:口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