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中取栗 huǒ zhōng qǔ lì
1. 拼音:huǒ zhōng qǔ lì
2. 意思:偷取炉中烤熟的栗子。比喻受人利用,冒险出力却一无所得。
3. 出处:十七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的寓言《猴子与猫》:猴子骗猫取火中的栗子,栗子让猴子吃了,猫却把脚上的毛烧掉了。
4. 近义词及意思
代人受过:受:承受,担待;过:过失,过错。代替别人承担过错的责任。和“火中取栗”都有因他人而使自己受损的意思。
为人作嫁:原意是说穷苦人家的女儿没有钱置备嫁衣,却每年辛辛苦苦地用金线刺绣,给别人做嫁衣。比喻空为别人辛苦。与“火中取栗”类似,都是自身付出却没得到好处。
5. 反义词及意思
坐享其成:享:享受;成:成果。自己不出力而享受别人取得的成果。与“火中取栗”相反,是一种不付出却获利的状态。
自力更生:更生:再次获得生命,比喻振兴起来。指不依赖外力,靠自己的力量重新振作起来,办好事情。体现出依靠自身努力获得成果,和“火中取栗”那种被利用的情况不同。
6. 例句
他被坏人利用,参与了盗窃,完全是在火中取栗。
我们不能为那些不法商人火中取栗,帮他们做违法的事。
有些小国家在大国博弈中充当马前卒,无异于火中取栗。
他在这个项目中只是火中取栗,好处都被别人拿走了。
不要被他的花言巧语迷惑,否则你就会成为火中取栗的人。
那些盲目跟从的人,往往在最后发现自己是在火中取栗。
这件事你不要参与,不然很可能是在火中取栗。
他为了一点小利,帮别人做危险的事,真是火中取栗。
在这种复杂的局面下,我们要保持清醒,别干火中取栗的傻事。
有些人在利益诱惑下,不自觉地陷入了火中取栗的境地。
成语词典:火中取栗
百发百中:射箭、打枪、打炮等每次都能打中目标。《史记·周本纪》:“楚有养由基者,善射者也。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而百中之。” 后也用来形容料事有充分把握。中(zhòng)。
取长补短:吸取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
热火朝天:形容场面、情绪或气氛热烈高涨。
目中无人:眼里没有别人。形容骄傲自大,谁都看不起。
古今中外:指从古代到现代,从国内到国外。泛指时间久远,空间广阔。
水深火热:比喻百姓生活异常艰难痛苦。
美中不足:虽然很好,但还有缺陷:登泰山而没能看到日出,总觉得~。
火烧眉毛:比喻非常急迫:~眼下急。这是~的事儿,别这么慢条斯理的。
自取灭亡:所作所为把自己引上绝路。
火冒三丈:形容怒气特别大。
心急火燎:心里急得像火烧一样,形容非常着急。也说心急如焚、心急如火。
管中窥豹:《世说新语·方正》:“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意思是从竹管里看豹,有时也能看见豹身上的一块斑纹。后来常与“可见一斑”连用,比喻可以从观察到的一部分推测全貌。也比喻看不到事物的全貌,只能是片面的了解。
中流砥柱:也说砥柱中流。形容人很坚强,不屈不挠,像砥柱在激流中屹立一样。也比喻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能起支柱作用的力量。《晏子春秋·谏下》:“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中流。” 中流:河流中间。砥柱:三门峡东的一个石岛,屹立于黄河的激流中。
满腔怒火:满腔怒火是心中非常生气的意思。形容心里充满着极大的愤怒。
雪中送炭:在大雪天给人送炭取暖。比喻在别人急需的时候给以帮助。宋范成大《大雪送炭与芥隐》诗:“不是雪中须送炭,聊装风景要诗来。”
熊熊大火:形容火势旺盛而猛烈。
驰名中外:驰:传播。形容名声传播得极远。
灯火辉煌:形容夜晚灯光明亮的繁华景象。
中西合璧:合璧:圆形有孔的玉叫璧,半圆形的叫半璧,两个半璧合成一个圆叫“合璧”。比喻中国和外国的好东西合到一块。
炉火纯青:相传道家炼丹,到炉子里的火发出纯青色的火焰的时候,就算成功了。比喻学问、技术或办事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
咎由自取:遭受责备、惩处或祸害是自己造成的。
骄阳似火:强烈的阳光。
无理取闹:毫无理由地跟人吵闹;故意捣乱。
明火执仗:点着火把,拿着武器,公开活动(多指抢劫)。
如火如荼:《国语·吴语》:“…望之如荼…望之如火。” 像火那样红,像荼那样白。原形容军容之盛。后用来形容气势旺盛或热烈。荼(tú):一种茅草的白花。
空中楼阁:指海市蜃楼,多用来比喻虚幻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理论、计划等。
不寒而栗:不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史记·酷吏列传》:“是日皆报杀四百余人,其后郡中不寒而栗。” 栗:发抖。
不瘟不火: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瘟,戏曲沉闷乏味;火,比喻紧急急促。
厝火积薪:把火放在柴堆下面。比喻隐藏着很大的危险。《汉书·贾谊传》:“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 薪:柴草。
秀外慧中:容貌清秀,内心聪慧(多指女子)。
煽风点火:比喻鼓动别人做某种事(多指坏的)。
舍生取义:《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后用“舍生取义”表示为正义事业牺牲生命。
火中取栗:一只猴子和一只猫看见炉火中烤着栗子,猴子叫猫去偷,猫用爪子从火中取出几个栗子,自己脚上的毛被烧掉,栗子却都被猴子给吃了(见于法国拉·封登[Jean de La Fontaine]的寓言)。比喻冒危险给别人出力,自己却上了大当,一无所得。
杀人放火:指无法无天的强暴行为。
恶意中伤:出自恶毒用心去诽谤诬陷伤害别人,中伤说坏话攻击陷害别人。
干柴烈火:比喻一触即发的形势,也比喻情欲正盛的男女。
十万火急:形容事情紧急到了极点。
射不中的:射箭不能射中靶子,常用来比喻做事没有明确目标或达不到预期目的。
投机取巧:利用时机和巧妙手段谋取个人私利,也指不愿下苦工夫,凭小聪明侥幸取得成功。
取而代之:《史记·项羽本纪》:“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原指夺取别人的地位而代替他。后泛指某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
话中带刺:指在话语中包含着讥讽、挖苦的意味。
火居道士:不出家,可娶妻的道士。
中华民族: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官方定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获得认定的56个民族的统称,是代表中国境内各民族在民族融合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有共同文化与心理特征的民族共同体,体现了民族多样性下的统一性。
中华儿女:指所有中华民族的子女,包括56个民族的同胞,是对中华民族成员的统称,体现了民族归属感和认同感,强调中华各民族在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共同体意识。
外强中干:《左传·僖公十五年》:“今乘异产以从戎事…张脉偾兴,外强中干。” 意思是打仗时乘用异国的马,紧急时马就会血脉张动,外表很强大,实际内里很空虚。后多用来形容外表强大而实际虚弱的事物。
中饱私囊:中饱:从中得利。指侵吞经手的钱财使自己得利。
无中生有:把没有说成有。指凭空捏造。
乐在其中:喜欢做某事,并在其中获得乐趣。
隔岸观火:比喻见人有危难不援助而采取看热闹的态度。
予取予求:从我这里取,从我这里求(财物)。《左传·僖公七年》:“唯我知女(汝),女(汝)专利而不厌,予取予求,不女(汝)疵瑕也。” 后指任意索取。
巧取豪夺:用欺诈的手段取得或凭强力夺取(财物、权利)。
个中滋味:个中:其中;滋味:味道,情味。其中的味道。指切身体会的甘苦。
黑灯瞎火:形容黑暗没有灯光:楼道里~的,下楼时注意点儿。也说黑灯下火。
逐鹿中原:逐:追赶;鹿:指所要围捕的对象,常比喻帝位、政权。指群雄并起,争夺天下。
趁火打劫:趁人家失火的时候去抢人家的东西,比喻趁紧张危急的时候侵犯别人的权益。
洞若观火:形容看得 非常清楚明白。
恶语中伤:用恶毒的语言污蔑、伤害人。
放火烧山:比喻煽风点火,挑拨离间。
薪火相传:原指柴烧尽,火种仍可留传。古时候比喻形骸有尽而精神不灭;后人用来比喻学问和技艺代代相传。
中庸之道:待人处世采取不偏不倚,调和折中的态度。《论语·雍也》:“中庸之为德矣,其至矣乎!”
各取所需:各自选取自己所需要的。
水中捞月:也说水中捉月。比喻某种事情根本做不到,白费力气。宋黄庭坚《沁园春》词:“镜里拈花,水中捉月,觑着无由得近伊。”
刀山火海:比喻非常艰险和困难的地方。也说火海刀山。
粗中有细:形容人说话做事表面好像粗鲁、随便,实际上却是审慎、细心。
偷奸取巧:用狡猾的手段使自己不费力而得到好处:他这人专会~,干事全凭一张嘴。
中道而废:中道:中途。半路就停止了。
油煎火燎:形容非常焦急:孩子病得很重,母亲急得~的。
杀鸡取卵:也说杀鸡取蛋。比喻只顾眼前微小的好处而损害长远的利益。卵:蛋。
意料之中:事情的发展和结果在事先的估计、预料范围内。
赴汤蹈火:晋嵇康《与山 巨源绝交书》:“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汤蹈火。” 形容不畏艰险,奋不顾身:为了解救被俘的同志,我们~,在所不辞。汤:滚开的水。蹈:踩。
切中要害:指批评恰到事物的紧要处。
一语中的:一句话就说中要害。同“一语破的”。
从中作梗:在事件进行中,故意为难,设置障碍,从中破坏。
火上浇油:也说火上加油。比喻使别人更加愤怒,使事态更加严重。
人中之龙:比喻人中豪杰。
惹火烧身:引火烧身
火树银花:形容灯光和烟火灿烂绚丽。多用于节日夜晚。唐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女中豪杰:豪杰:指才能出众的人。女性中的杰出人物。
万家灯火:家家点上了灯。指天黑上灯的时候。也形容城市夜晚的景象。
抱薪救火:用抛掷木柴击火的办法灭火。比喻方法不对,反而使祸害扩大。《史记·魏世家》:“且夫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抱:抛掷。薪:柴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