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儿女 zhōng huá ér nǚ
1. 拼音:zhōng huá ér nǚ。
2. 意思:指所有中华民族的子女,包括56个民族的同胞,是对中华民族成员的统称,体现了民族归属感和认同感,强调中华各民族在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共同体意识。
3. 出处:这是近现代以来随着民族意识觉醒而广泛使用的词汇,并无特定古籍出处。
4. 近义词及意思
华夏儿女:华夏是中国和汉族的古称,华夏儿女和中华儿女一样,都是对中华民族子孙后代的称呼,二者含义相近,都承载着民族身份内涵。
炎黄子孙:炎黄二帝被视为中华始祖,炎黄子孙和中华儿女都指代中华民族全体成员,表达对民族起源和传承的认同。
龙的传人: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龙的传人同样是对中华民族后代的称呼,与中华儿女在表意上相近,都体现民族自豪感。
5. 反义词:无,这是对特定民族群体的统称,不存在相反概念。
6. 例句
中华儿女在祖国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每一位中华儿女都应铭记中华民族的历史。
中华儿女怀揣着梦想,为国家的发展添砖加瓦。
在危难时刻,中华儿女总是团结一心,共克时艰。
中华儿女的智慧和勤劳创造了无数的奇迹。
海外的中华儿女时刻心系祖国的发展。
中华儿女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
体育赛场上,中华儿女展现出顽强拼搏的精神风貌。
中华儿女用热血捍卫着祖国的尊严。
作为中华儿女,我们要传承中华民族的美德。
成语词典:中华儿女
百发百中:射箭、打枪、打炮等每次都能打中目标。《史记·周本纪》:“楚有养由基者,善射者也。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而百中之。” 后也用来形容料事有充分把握。中(zhòng)。
红男绿女:指穿着各种漂亮服装的青年男女。
目中无人:眼里没有别人。形容骄傲自大,谁都看不起。
古今中外:指从古代到现代,从国内到国外。泛指时间久远,空间广阔。
美中不足:虽然很好,但还有缺陷:登泰山而没能看到日出,总觉得~。
春华秋实: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华:花。
才华横溢:才华:表现于外的才能。多指文学艺术方面而言,很有才华。
管中窥豹:《世说新语·方正》:“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意思是从竹管里看豹,有时也能看见豹身上的一块斑纹。后来常与“可见一斑”连用,比喻可以从观察到的一部分推测全貌。也比喻看不到事物的全貌,只能是片面的了解。
中流砥柱:也说砥柱中流。形容人很坚强,不屈不挠,像砥柱在激流中屹立一样。也比喻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能起支柱作用的力量。《晏子春秋·谏下》:“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中流。” 中流:河流中间。砥柱:三门峡东的一个石岛,屹立于黄河的激流中。
雪中送炭:在大雪天给人送炭取暖。比喻在别人急需的时候给以帮助。宋范成大《大雪送炭与芥隐》诗:“不是雪中须送炭,聊装风景要诗来。”
风华正茂:风采和才 华正在美好的时候。
正儿八经:很正经;严肃认真:他是个~的庄稼人。咱们~地请他来吃顿饭。
驰名中外:驰:传播。形容名声传播得极远。
物华天宝:各种珍贵的宝物。唐王勃《滕王阁序》:“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 物华:万物的精华。天宝:天然的宝物。
中西合璧:合璧:圆形有孔的玉叫璧,半圆形的叫半璧,两个半璧合成一个圆叫“合璧”。比喻中国和外国的好东西合到一块。
空中楼阁:指海市蜃楼,多用来比喻虚幻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理论、计划等。
女娲补天:神话故事,伏羲的妹妹女娲炼五色石补天。形容改造天地的雄伟气魄和大无畏的斗争精神。
豆蔻年华:唐代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来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豆蔻年华。
一股脑儿:通通:她兴奋得很,把心里的话~都讲出来了。
秀外慧中:容貌清秀,内心聪慧(多指女子)。
火中取栗:一只猴子和一只猫看见炉火中烤着栗子,猴子叫猫去偷,猫用爪子从火中取出几个栗子,自己脚上的毛被烧掉,栗子却都被猴子给吃了(见于法国拉·封登[Jean de La Fontaine]的寓言)。比喻冒危险给别人出力,自己却上了大当,一无所得。
恶意中伤:出自恶毒用心去诽谤诬陷伤害别人,中伤说坏话攻击陷害别人。
千儿八百:一千左右。
射不中的:射箭不能射中靶子,常用来比喻做事没有明确目标或达不到预期目的。
窈窕淑女:窈窕:美好的样子。美好的女子。
话中带刺:指在话语中包含着讥讽、挖苦的意味。
华而不实:只开花而不结果。比喻表面好看,但没有实际内容。《左传·文公五年》:“且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 华:同“花”,开花。
块儿八毛:一元钱或比一元钱略少。也说块儿八角。
华夏儿女:华夏一词由周王朝创造,最初指代周王朝,现被用作中国和汉族的古称。华夏儿女即指中国各族人民,尤指汉族人民,是对中华民族后代的一种统称,体现了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
中华民族: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官方定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获得认定的56个民族的统称,是代表中国境内各民族在民族融合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有共同文化与心理特征的民族共同体,体现了民族多样性下的统一性。
中华儿女:指所有中华民族的子女,包括56个民族的同胞,是对中华民族成员的统称,体现了民族归属感和认同感,强调中华各民族在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共同体意识。
华夏子孙:华夏是中国的古称,华夏子孙即指中华民族的后代,是对所有中华儿女的一种统称,体现了民族传承和文化延续的内涵,承载着对民族身份的认同和归属感。
外强中干:《左传·僖公十五年》:“今乘异产以从戎事…张脉偾兴,外强中干。” 意思是打仗时乘用异国的马,紧急时马就会血脉张动,外表很强大,实际内里很空虚。后多用来形容外表强大而实际虚弱的事物。
中饱私囊:中饱:从中得利。指侵吞经手的钱财使自己得利。
无中生有:把没有说成有。指凭空捏造。
乐在其中:喜欢做某事,并在其中获得乐趣。
天女散花:原为佛教故事:天女散花以试菩萨和声闻弟子的道行,花至菩萨身上即落去,至弟子身上便不落。后多形容抛洒东西或大雪纷飞的样子。
攀高枝儿:指跟社会地位比自己高的人交朋友或结成亲戚。
男耕女织:封建社会中的小农经济,一家一户经营,男的种田,女的织布。指全家分工劳动。
耍心眼儿:使用心计;施展小聪明:别看他人不大,倒很会~。
个中滋味:个中:其中;滋味:味道,情味。其中的味道。指切身体会的甘苦。
饮食男女:泛指人的本性。
男女老少:泛指所有的人。
重男轻女:重视男子,看轻女性。指轻视妇女的封建思想。
逐鹿中原:逐:追赶;鹿:指所要围捕的对象,常比喻帝位、政权。指群雄并起,争夺天下。
恶语中伤:用恶毒的语言污蔑、伤害人。
山旮旯儿:偏僻的山区。
虚度年华:虚:没有收获、成就。白白地度过年岁。
中庸之道:待人处世采取不偏不倚,调和折中的态度。《论语·雍也》:“中庸之为德矣,其至矣乎!”
水中捞月:也说水中捉月。比喻某种事情根本做不到,白费力气。宋黄庭坚《沁园春》词:“镜里拈花,水中捉月,觑着无由得近伊。”
粗中有细:形容人说话做事表面好像粗鲁、随便,实际上却是审慎、细心。
妻儿老小:指全体家属(就家中有父母妻子等的人而言)。
儿女亲家:指两家儿女结为婚姻的亲戚关系。
中道而废:中道:中途。半路就停止了。
儿女情长:指过分看重爱情。
善男信女:佛教用语,指信仰佛教的人们。
意料之中:事情的发展和结果在事先的估计、预料范围内。
切中要害:指批评恰到事物的紧要处。
牛郎织女:指牛郎星和织女星。
一语中的:一句话就说中要害。同“一语破的”。
血性男儿:指刚强正直,勇敢热情的男子汉。
从中作梗:在事件进行中,故意为难,设置障碍,从中破坏。
人中之龙:比喻人中豪杰。
女中豪杰:豪杰:指才能出众的人。女性中的杰出人物。
黄花女儿:处女的俗称。
一丁点儿:数量词。极少的或极小的一点儿。
痴男怨女:旧指爱恋极深但感情上得不到满足的男女。
才华超众:才华:表现于外的才能。才能远远超出一般人。
如日中天:好像中午时的太阳。比喻事物正在最兴盛的时候。
男女有别:男女之间有严格区别。旧时用以强调应严守封建礼教。
吊儿郎当:状态词。形容仪容不整、作风散漫、态度不严肃等。
急中生智:在情况紧急时或在危急中突然想出应付的办法。
男欢女爱:男女亲昵欢爱之词。
死心眼儿:固执;想不开。
郎才女貌:男的才华出众,女的姿容出色,形容男女双方非常相配。
堕云雾中:堕:落下。落入迷茫的云雾中间。比喻迷惑不解。
中天婺焕:中天:天空中间;婺:婺女星,二十八宿之一,指已出嫁的妇女;;焕:发光。天空中婺女星光彩耀人。多用于祝贺妇女寿诞。
药笼中需:药笼:放药材的用具。药笼中需要储备的东西。比喻储备人才的需要。
谈言微中:说话委婉而切中事理。中(zhòng)。
神州华胄:神州:中国;华:华夏民族;胄:后代。指华夏民族的后代。指中国人,神州:指中国。我国古代华夏族的后裔。统指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