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强中干 wài qiáng zhōng gān
拼音:wài qiáng zhōng gān
意思:外表强大,实际内里空虚,多用来形容表面看起来很强大,实际上却很虚弱的人或事物。
出处:《左传・僖公十五年》:“今乘异产以从戎事,及惧而变,…… 外强中干,进退不可,周旋不能,君必悔之。”
近义词:
色厉内荏:外表强硬,内心虚弱。侧重于形容人的态度或神情看起来很严厉、强硬,但内心却很怯懦。
外刚内柔:外表刚强而内在柔弱。强调人的外在表现和内在本质的不一致,外在呈现刚强的样子,实则内心柔弱。
徒有其表:空有其外表,不实在。突出只有表面的样子,而缺乏实际的内容或能力。
反义词:
外柔内刚:外表柔和而内心刚强,指人的性格或处事方式,表面温和,内心却很坚定有主见。
表里如一:表面和内心都一样,形容言行和品质完全一致,强调内在与外在的一致性和真实性。
名副其实:名声或称谓(号)与实际一致、相符合,突出事物的实际情况与所表现出来的名声等相符。
例句:
这个看似强大的企业,实则外强中干,一遇到市场波动就陷入困境。
他看似很凶,其实外强中干,内心很善良。
那支球队之前看似不可战胜,实际上外强中干,在关键比赛中表现糟糕。
有些国家在国际上摆出强硬姿态,实则外强中干,经济实力并不足以支撑其霸权行为。
这个品牌的产品外观精美,但质量却很差,明显是外强中干。
他的论点看似很有说服力,实际上外强中干,缺乏有力的证据。
别看他在谈判桌上气势汹汹,其实外强中干,只要坚持底线就能战胜他。
这个建筑外观宏伟,但结构并不稳固,属于外强中干。
一些所谓的 “网红产品” 外强中干,使用体验并不好。
这位选手在比赛中表现出外强中干的状态,一开始气势很足,后来就体力不支了。
成语词典:外强中干
百发百中:射箭、打枪、打炮等每次都能打中目标。《史记·周本纪》:“楚有养由基者,善射者也。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而百中之。” 后也用来形容料事有充分把握。中(zhòng)。
目中无人:眼里没有别人。形容骄傲自大,谁都看不起。
古今中外:指从古代到现代,从国内到国外。泛指时间久远,空间广阔。
美中不足:虽然很好,但还有缺陷:登泰山而没能看到日出,总觉得~。
弱肉强食:原指动物中弱者的肉是强者的食品。唐韩愈《送浮屠文畅师序》:“弱之肉,强之食。” 后比喻弱者被强者吞并。
埋头苦干:专心一意地刻苦工作。
发奋图强:下定决心,努力追求进步。
置之度外:放在考虑之外。多用来形容不把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明归有光《与王子敬书》之一:“区区得失,久已置之度外。” 度:考虑。
管中窥豹:《世说新语·方正》:“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意思是从竹管里看豹,有时也能看见豹身上的一块斑纹。后来常与“可见一斑”连用,比喻可以从观察到的一部分推测全貌。也比喻看不到事物的全貌,只能是片面的了解。
中流砥柱:也说砥柱中流。形容人很坚强,不屈不挠,像砥柱在激流中屹立一样。也比喻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能起支柱作用的力量。《晏子春秋·谏下》:“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中流。” 中流:河流中间。砥柱:三门峡东的一个石岛,屹立于黄河的激流中。
外柔内刚:柔:柔弱;内:内心。外表柔和而内心刚正。
自强不息:《周易·乾》:“君子以自强不息。” 指自己不懈地努力向上。息:停止。
雪中送炭:在大雪天给人送炭取暖。比喻在别人急需的时候给以帮助。宋范成大《大雪送炭与芥隐》诗:“不是雪中须送炭,聊装风景要诗来。”
世外桃源:晋代陶潜在《桃花源记》中描述了一个与世隔绝的不遭战祸的安乐而美好的地方。后借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喜出望外:遇到意想不到的喜事而感到非常高兴。宋苏轼《与李之仪》之二:“契阔八年,岂谓复有见日,渐近中原,辱书尤数,喜出望外。”
驰名中外:驰:传播。形容名声传播得极远。
中西合璧:合璧:圆形有孔的玉叫璧,半圆形的叫半璧,两个半璧合成一个圆叫“合璧”。比喻中国和外国的好东西合到一块。
差强人意:《后汉书·吴汉传》:“吴公差强人意。” 原意是吴汉很能振奋其部下的意志。后用来指尚能使人满意。差:古代义为甚;现代义为大致,比较。
九霄云外:形容远得无影无踪:他把我们的忠告抛到了~。
口干舌燥:燥:干。口舌都干了。形容说话太多。
牵强附会:把关系不大的事物勉强地扯在一起;勉强比附。
繁荣富强:形容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日益富足强大。
空中楼阁:指海市蜃楼,多用来比喻虚幻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理论、计划等。
强颜欢笑:心里不畅快,但脸上勉强装出喜笑的样子。
逍遥法外:指犯了法的人没有受到法律制裁,仍旧自由自在:绝不允许犯罪分子~。
里应外合:外面进攻,里面配合接应。
秀外慧中:容貌清秀,内心聪慧(多指女子)。
强词夺理:本来没有理,硬说成有理。
吃里扒外:同“吃里爬外”。
火中取栗:一只猴子和一只猫看见炉火中烤着栗子,猴子叫猫去偷,猫用爪子从火中取出几个栗子,自己脚上的毛被烧掉,栗子却都被猴子给吃了(见于法国拉·封登[Jean de La Fontaine]的寓言)。比喻冒危险给别人出力,自己却上了大当,一无所得。
恶意中伤:出自恶毒用心去诽谤诬陷伤害别人,中伤说坏话攻击陷害别人。
干柴烈火:比喻一触即发的形势,也比喻情欲正盛的男女。
强人所难:勉强别人做为难的事:他不会唱戏,你偏要他唱,这不是~吗?
节外生枝:比喻在问题之外又故意岔出新的问题(含贬义)。
射不中的:射箭不能射中靶子,常用来比喻做事没有明确目标或达不到预期目的。
争强好胜:争:争夺;强:优胜;好:喜爱。争为强者,事事处处都喜欢超过和压倒别人。
内外交困:内部和外部都处于困难境地,多指国内的政治经济等方面和对外关系方面都处于十分困难的地步。
话中带刺:指在话语中包含着讥讽、挖苦的意味。
天外有天:指一个境界之外,更有无穷无尽的境界,多用来表示学问、技艺、本领等是没有止境的。
锄强扶弱:铲除强暴,扶助弱者。
干净利落:利落:灵活敏捷,也指整齐,有条理。形容没有多余的东西。令人爽心悦目。也形容动作熟练、敏捷准确。
内柔外刚:内心柔弱,外表刚强。亦作“外刚内柔”。
中华民族: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官方定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获得认定的56个民族的统称,是代表中国境内各民族在民族融合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有共同文化与心理特征的民族共同体,体现了民族多样性下的统一性。
中华儿女:指所有中华民族的子女,包括56个民族的同胞,是对中华民族成员的统称,体现了民族归属感和认同感,强调中华各民族在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共同体意识。
外强中干:《左传·僖公十五年》:“今乘异产以从戎事…张脉偾兴,外强中干。” 意思是打仗时乘用异国的马,紧急时马就会血脉张动,外表很强大,实际内里很空虚。后多用来形容外表强大而实际虚弱的事物。
中饱私囊:中饱:从中得利。指侵吞经手的钱财使自己得利。
无中生有:把没有说成有。指凭空捏造。
乐在其中:喜欢做某事,并在其中获得乐趣。
弦外之音:比喻言外之意。即在话里间接透露而没有明说的意思。
身强力壮:身体强壮有力。
不干不净:指不洁净,肮脏。也指因忌讳而感觉不洁净。也可形容语文不文明。
个中滋味:个中:其中;滋味:味道,情味。其中的味道。指切身体会的甘苦。
逐鹿中原:逐:追赶;鹿:指所要围捕的对象,常比喻帝位、政权。指群雄并起,争夺天下。
意料之外:没有想到的。
恶语中伤:用恶毒的语言污蔑、伤害人。
一干二净:形容十分彻底,一点儿也不剩。
以强凌弱:仗着自己强大就欺侮弱者。
中庸之道:待人处世采取不偏不倚,调和折中的态度。《论语·雍也》:“中庸之为德矣,其至矣乎!”
水中捞月:也说水中捉月。比喻某种事情根本做不到,白费力气。宋黄庭坚《沁园春》词:“镜里拈花,水中捉月,觑着无由得近伊。”
粗中有细:形容人说话做事表面好像粗鲁、随便,实际上却是审慎、细心。
互不相干:指彼此之间没有任何关联或相互影响。
大动干戈:原指发动战争,现多比喻兴师动众或大张声势地做事:这部机器没多大毛病,你却要大拆大卸,何必如此~呢?
中道而废:中道:中途。半路就停止了。
发愤图强:发愤:决心努力;图:谋求。下定决心,努力追求进步。
出乎意外:用于意想、预料之外。指出人意料。
意料之中:事情的发展和结果在事先的估计、预料范围内。
切中要害:指批评恰到事物的紧要处。
一语中的:一句话就说中要害。同“一语破的”。
兵强马壮:形容军队实力强,富有战斗力。
从中作梗:在事件进行中,故意为难,设置障碍,从中破坏。
人中之龙:比喻人中豪杰。
女中豪杰:豪杰:指才能出众的人。女性中的杰出人物。
人强马壮:形容军队的战斗力很强或军容很盛,也泛指实力强,阵容大。
身外之物:个人身体以外的东西(指财产等,表示无足轻重的意思)。
强弩之末:《汉书·韩安国传》:“强弩之末,力不能入鲁缟(gǎo)。” 意思是说,即使强弩射出的箭,到最后力量也会减弱,连鲁地产的薄绸子也穿不透。比喻势力已经衰弱,起不了任何作用了。
乳臭未干:身上的奶腥气还没有完全退掉,形容人幼稚不懂事理(含讥讽意),有时用来表示对年轻人的轻蔑或不信任。
武艺高强:指本领、武艺等非常厉害。一般用于形容在武术、战斗技能等方面有很高的造诣。
内忧外患:指国家内部的动乱和来自国外的侵略。《国语·晋语六》:“不有外患,必有内忧。”《管子·戒》:“非有内忧,必有外患。”
恃强凌弱:凌:欺凌。依仗强大,欺侮弱小。
置身事外:把自己放在事情之外,毫不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