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里扒外 chī lǐ pá wài
1. 拼音:chī lǐ pá wài
2. 意思:接受这一方面的好处,却为那一方面卖力。也指将自己方面的情况告诉对方。
3. 出处: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人心隔肚皮,备不住有那吃里扒外的家伙走风漏水,叫韩老六跑了。”
4. 近义词及意思
胳膊肘往外拐:比喻不向着自家人而向着外人。和“吃里扒外”意思相近,都表示损害自己所属一方的利益,偏向外部。
里通外国:暗中勾结外国,阴谋叛国。比“吃里扒外”更严重,涉及到叛国等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但在损害自身阵营利益这一点上有相似性。
5. 反义词及意思
忠心耿耿:耿耿:忠诚的样子。形容非常忠诚。与“吃里扒外”相反,体现出对自己所属一方的忠诚。
赤胆忠心:赤:比喻真纯。形容十分忠诚。强调忠诚不二,和“吃里扒外”那种背叛行为完全相反。
6. 例句
他在公司吃里扒外,把公司的商业机密透露给竞争对手。
这个叛徒吃里扒外,给我们的行动造成了巨大损失。
我们团队里不能有吃里扒外的人,否则无法发展。
没想到他是个吃里扒外的家伙,居然帮着外人对付自己人。
大家都很讨厌那个吃里扒外的员工,他破坏了团队的和谐。
在战争时期,吃里扒外的汉奸会受到人民的唾弃。
他这种吃里扒外的行为被发现后,遭到了集体的谴责。
公司要警惕那些吃里扒外的现象,保护自身利益。
不要做吃里扒外的人,要维护自己所在集体的利益。
那名吃里扒外的间谍最终被绳之以法。
成语词典:吃里扒外
大吃大喝:狼吞虎咽地吃。
古今中外:指从古代到现代,从国内到国外。泛指时间久远,空间广阔。
省吃俭用:形容生活简朴,吃用节俭。
置之度外:放在考虑之外。多用来形容不把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明归有光《与王子敬书》之一:“区区得失,久已置之度外。” 度:考虑。
决胜千里:坐镇指挥千里之外的战局。形容将帅雄才大略,指挥若定。
外柔内刚:柔:柔弱;内:内心。外表柔和而内心刚正。
忙里偷闲:在繁忙中抽出一点闲空。偷:抽出(时间)。
雾里看花:比喻老眼昏花、模糊不清。唐杜甫《小寒食舟中作》诗:“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后比喻看不清事物的本质。
世外桃源:晋代陶潜在《桃花源记》中描述了一个与世隔绝的不遭战祸的安乐而美好的地方。后借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喜出望外:遇到意想不到的喜事而感到非常高兴。宋苏轼《与李之仪》之二:“契阔八年,岂谓复有见日,渐近中原,辱书尤数,喜出望外。”
大吃一惊:形容对发生的意外事情非常吃惊。
驰名中外:驰:传播。形容名声传播得极远。
鞭辟入里:本作鞭辟近里,宋代理学家常用来形容做学问切实。今多形容说明问题透彻,切中要害。辟(pì):透彻。
九霄云外:形容远得无影无踪:他把我们的忠告抛到了~。
花里胡哨:形容颜色过分鲜艳繁杂(含厌恶意):穿得~的。
不远万里:不以万里为远。形容不怕路途遥远。
好吃懒做:好:喜欢、贪于。贪于吃喝,懒于做事。
逍遥法外:指犯了法的人没有受到法律制裁,仍旧自由自在:绝不允许犯罪分子~。
绵里藏针:形容柔中有刚。
里应外合:外面进攻,里面配合接应。
秀外慧中:容貌清秀,内心聪慧(多指女子)。
吃里扒外:同“吃里爬外”。
志在千里:形容志向远大。
吃苦耐劳:耐:禁受得住。能过困苦的生活,也经得起劳累。
节外生枝:比喻在问题之外又故意岔出新的问题(含贬义)。
差之千里:指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但结果会造成很大的差距或错误。
内外交困:内部和外部都处于困难境地,多指国内的政治经济等方面和对外关系方面都处于十分困难的地步。
自讨苦吃:讨:招惹。自己找苦吃。
天外有天:指一个境界之外,更有无穷无尽的境界,多用来表示学问、技艺、本领等是没有止境的。
表里如一:说话、行动和心里所想的完全一致。
内柔外刚:内心柔弱,外表刚强。亦作“外刚内柔”。
外强中干:《左传·僖公十五年》:“今乘异产以从戎事…张脉偾兴,外强中干。” 意思是打仗时乘用异国的马,紧急时马就会血脉张动,外表很强大,实际内里很空虚。后多用来形容外表强大而实际虚弱的事物。
弦外之音:比喻言外之意。即在话里间接透露而没有明说的意思。
吃哑巴亏:吃了亏无处申诉或不敢声张,叫吃哑巴亏。
意料之外:没有想到的。
鹏程万里:《庄子·逍遥游》中说,大鹏从北溟往南海迁徙,水击三千里,乘风上行达九万里。后用以比喻前程远大。
笑里藏刀:形容对人表面温和,心里阴险毒辣。
死里逃生:从极危险的境地中逃脱,幸免于死。
吃喝玩乐:指过恣意享乐的生活。
字里行间:字句之间(在说明文章没有直接说出而是含蓄地流露出来或融会在全文中的思想感情时,多用此语)。
争风吃醋:指因追求同一异性而互相忌妒争斗。
出乎意外:用于意想、预料之外。指出人意料。
千里迢迢:迢迢:遥远。形容路途遥远。
身外之物:个人身体以外的东西(指财产等,表示无足轻重的意思)。
日行千里:一天能走一千里。形容速度惊人。
内忧外患:指国家内部的动乱和来自国外的侵略。《国语·晋语六》:“不有外患,必有内忧。”《管子·戒》:“非有内忧,必有外患。”
置身事外:把自己放在事情之外,毫不关心。
吃闭门羹:被主人拒之门外或主人不在,门锁着,对于上门的人叫吃闭门羹。
靠天吃饭:指依赖自然条件来过日子。
糊里糊涂:认识模糊,不明事理。也形容思想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
表里不一:表面与内在不一样。
荣归故里:指光荣地回到家乡。一般是指某人在外面取得了成功或者获得荣誉后返回故乡。
分外妖娆:分外:格外;妖娆:妖媚艳丽。形容景色异常艳丽。
万里长征:指长途行军。
百里挑一:一百个里挑选出一个,形容十分出众。
转战千里:形容连续作战,经历了很长的历程。
一泻千里:形容江河奔流直下。也形容文笔气势奔放。明王世贞《文评》:“方希直奔流滔滔,一泻千里,而潆洄滉瀁之状颇少。” 泻:水急速地往下流。
碧空万里:万里:指面积大,距离长。形容天气晴朗。
内清外浊:内心清白,外表污浊。
打里打外:[北方口语]比喻又要管家里的事,又要对付外面的事。
少吃缺穿:缺乏衣食。比喻贫困。
概莫能外:一概不能超出这个范围;一概不能例外:这是共同的道理,古今中外,~。
野狐外道:犹言野狐禅。
百里之任:旧指一县的长官,如县宰、县令等。
蜚声中外:扬名中外,享誉全球。
十里洋场:旧指洋人较多的地方。多形容旧时的上海。
稳吃三注:四人赌博,一个人赢三个人的赌注。比喻凭空的大量收获。
寸步千里:寸步:指距离非常短。虽然相距只有寸步,却如同千里之隔。比喻相见非常困难。
胡里胡涂:形容不明事理或对事物的认识模糊。
明见万里:对于外界或远方的情况,知道得很清楚。也比喻人有预见。
意在言外:言辞的真正用意是暗含着的,没有明白说出。
疙里疙瘩:亦作“疙疙瘩瘩”。粗糙,不平滑。《人民文学》1977年第11期:“‘咚!’霍金娃 疙疙瘩瘩的大拳擂在炕沿上,心里暗暗大骂安检科长 王信。”如:在他那疙里疙瘩的脑壳上,头发像针似地竖立着。
内重外轻:旧指京官势重,外官势轻。《宋史·高宗纪五》:“乙亥,以内重外轻,命省臺、寺监及监司、守令居职及二年者,许更迭出入除擢。”
八荒之外:八面荒远的地方以外。形容极其旷远。
外柔中刚:柔:柔弱;中:内心。外表柔和而内心刚正。
街坊邻里:街坊:邻居。指住处邻近的人。亦作“街坊四邻”。
一泻万里:形容江河水势奔流直下,流得又快又远。同“一泻千里”。
分外之物:非本分应得的财物。
崇洋媚外:洋:西洋,指西方国家;媚:谄媚。崇拜西方一切,谄媚外国人。指丧失民族自尊心,一味奉承巴结外国人。
闳中肆外:形容文章内容丰富,文字上发挥得淋漓尽致。唐韩愈《进学解》:“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 闳:博大。肆(sì):奔放,淋漓尽致。外:指笔法、辞藻的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