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交困 nèi wài jiāo kùn
1. 拼音:nèi wài jiāo kùn
2. 意思:交:同时;困:困境。里里外外都处于困难的境地。
3. 出处: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二章:“休再罗索!朕因流贼猖獗,东事日急,内外交困,不得不百计筹饷。”
4. 近义词及意思:
内忧外患:多指国内不安定和外敌侵略。有时也比喻个人的情况。与“内外交困”意思相近,都表达内部和外部同时出现困难的状况。
焦头烂额:烧焦了头,灼伤了额。比喻非常狼狈窘迫。有时也形容忙得不知如何是好,和“内外交困”类似,都体现出困境中的艰难状态。
5. 反义词及意思:
左右逢源:逢:遇到;源:水源。到处遇到充足的水源。原指学识广博,应付裕如。后也比喻做事得心应手,非常顺利。与“内外交困”相反,体现出顺利的状态。
一帆风顺:船挂着满帆顺风行驶。比喻非常顺利,没有任何阻碍。和“内外交困”形成鲜明对比,表示诸事顺遂。
6. 例句:
这个国家由于战争和经济危机,内外交困,处境艰难。
公司在市场竞争和内部管理混乱的双重压力下,内外交困。
他在家庭矛盾和工作压力的双重夹击下,内外交困,疲惫不堪。
当时的王朝内外交困,外部有强敌入侵,内部又有农民起义。
这家企业内外交困,外部资金链断裂,内部员工人心惶惶。
疫情期间,一些小型企业内外交困,一边是订单减少,一边是租金压力。
他的团队内外交困,既要应对对手的恶意竞争,又要解决内部的意见分歧。
在内外交困的局面下,他依然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个组织内外交困,外部舆论压力巨大,内部资源又严重不足。
企业的领导者在内外交困时,更要保持冷静,做出正确决策。
成语词典:内外交困
古今中外:指从古代到现代,从国内到国外。泛指时间久远,空间广阔。
莫逆之交:莫逆:没有抵触,感情融洽;交:交往,友谊。指非常要好的朋友。
悲喜交集:悲和喜两种感情一起涌上心头。多形容由眼前的欢乐而联想起过去的悲苦的激动心情。
置之度外:放在考虑之外。多用来形容不把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明归有光《与王子敬书》之一:“区区得失,久已置之度外。” 度:考虑。
君子之交:贤者之间的交情,平淡如水,不尚虚华。
交相辉映:(各种光亮、彩色等)相互映照:星月灯火,~。
星月交辉:星星和月亮交相照耀。
外柔内刚:柔:柔弱;内:内心。外表柔和而内心刚正。
人困马乏:形容体力疲劳不堪(不一定有马)。
世外桃源:晋代陶潜在《桃花源记》中描述了一个与世隔绝的不遭战祸的安乐而美好的地方。后借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喜出望外:遇到意想不到的喜事而感到非常高兴。宋苏轼《与李之仪》之二:“契阔八年,岂谓复有见日,渐近中原,辱书尤数,喜出望外。”
饥寒交迫:冷饿交加。
驰名中外:驰:传播。形容名声传播得极远。
不可开交:无法摆脱或结束(只做“得”后面的补语):忙得~。打得~。
交头接耳:彼此在耳朵边低声说话。
觥筹交错:形容许多人相聚饮酒尽欢的情形。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筹:计算饮酒量的竹片。交错:杂乱地堆在一起。
失之交臂:也说交臂失之。《庄子·田子方》:“吾终身与汝交一臂而失之。” 形容当面错过了好机会。交臂:胳膊碰胳膊,指走得很靠近,擦肩而过。
九霄云外:形容远得无影无踪:他把我们的忠告抛到了~。
色厉内荏:外表强硬严厉,内心怯懦软弱。《论语·阳货》:“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厉:凶猛。荏(rěn):软弱。
泛泛之交:泛泛:一般,平常。交情不深的朋友。
逍遥法外:指犯了法的人没有受到法律制裁,仍旧自由自在:绝不允许犯罪分子~。
里应外合:外面进攻,里面配合接应。
困兽犹斗:被围困住的野兽还要作最后的挣扎。比喻陷入绝境时还要挣扎顽抗。《左传·宣公十二年》:“困兽犹斗,况国相乎!”
秀外慧中:容貌清秀,内心聪慧(多指女子)。
艰难困苦:形容处境艰苦,困难重重。
水乳交融:水和乳汁融合在一起,比喻关系非常融洽或结合十分紧密。
纵横交错:横的竖的交叉在一起。也形容情况复杂。
吃里扒外:同“吃里爬外”。
困难重重:指一个人或一件事面临的困难非常多,一层又一层,形容处境艰难。
节外生枝:比喻在问题之外又故意岔出新的问题(含贬义)。
内外交困:内部和外部都处于困难境地,多指国内的政治经济等方面和对外关系方面都处于十分困难的地步。
天外有天:指一个境界之外,更有无穷无尽的境界,多用来表示学问、技艺、本领等是没有止境的。
内柔外刚:内心柔弱,外表刚强。亦作“外刚内柔”。
外强中干:《左传·僖公十五年》:“今乘异产以从戎事…张脉偾兴,外强中干。” 意思是打仗时乘用异国的马,紧急时马就会血脉张动,外表很强大,实际内里很空虚。后多用来形容外表强大而实际虚弱的事物。
弦外之音:比喻言外之意。即在话里间接透露而没有明说的意思。
意料之外:没有想到的。
上下交困:上面下面都处于困难的境地。
老实巴交:状态词。形容人老实、本分:他是个~的人,从不惹是生非。
患难之交:在患难中结成的朋友。
生死之交:同生共死的交谊。
风雪交加:风和雪同时袭来,形容天气十分恶劣。
风雨交加:又是刮风,又是下雨。比喻几种灾难同时袭来。
一面之交:只见过一面的交情。比喻交情很浅。
百感交集:各种各样的感触交织在一起。
出乎意外:用于意想、预料之外。指出人意料。
身外之物:个人身体以外的东西(指财产等,表示无足轻重的意思)。
分内之事:分内:自己,本分。本分之内的事情。指自己应负责任的事情。
内忧外患:指国家内部的动乱和来自国外的侵略。《国语·晋语六》:“不有外患,必有内忧。”《管子·戒》:“非有内忧,必有外患。”
置身事外:把自己放在事情之外,毫不关心。
远交近攻:联络距离远的国家,进攻邻近的国家。这是战国时秦国的一种外交和军事策略。《战国策·秦策三》:“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今舍此而远攻不亦谬乎?” 后也指待人处世的一种手段。
八拜之交:拜把子(旧时结为异姓兄弟)的关系。
分外妖娆:分外:格外;妖娆:妖媚艳丽。形容景色异常艳丽。
心力交瘁:形容到了精疲力竭的程度。瘁(cuì):极度的劳累。
四海之内:指全中国或全世界。古代人认为中国四面被海环绕,所以用“四海之内”来指代整个天下。
穷困潦倒:穷困:贫穷、困难;潦倒:失意。生活贫困,失意颓丧。
雷电交加:指风雨天既有雷也有闪电,两种现象同时出现。现也形容声势浩大,来势凶猛。
内清外浊:内心清白,外表污浊。
打里打外:[北方口语]比喻又要管家里的事,又要对付外面的事。
概莫能外:一概不能超出这个范围;一概不能例外:这是共同的道理,古今中外,~。
道义之交:交:交情,友谊。有道德有正义感的交往和友情。指互相帮助,互相支持的朋友。
野狐外道:犹言野狐禅。
目不交睫:形容夜间不睡觉或睡不着觉。
蜚声中外:扬名中外,享誉全球。
海内无双:海内:四海之内,旧指中国,现亦指世界各地。四海之内独一无二。
意在言外:言辞的真正用意是暗含着的,没有明白说出。
杯觥交错:比喻相聚饮酒时的欢乐。觥,酒器。
管鲍之交:春秋时,齐人管仲和鲍叔牙相知最深。后常以“管鲍之交”比喻交谊深厚的朋友。《列子·力命》:“管仲尝叹曰:‘…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此世称管鲍善交者。”
内重外轻:旧指京官势重,外官势轻。《宋史·高宗纪五》:“乙亥,以内重外轻,命省臺、寺监及监司、守令居职及二年者,许更迭出入除擢。”
八荒之外:八面荒远的地方以外。形容极其旷远。
情景交融:感情和景物互相融合在一起(多用来形容诗文、绘画等)。
外柔中刚:柔:柔弱;中:内心。外表柔和而内心刚正。
日月交食:指日蚀和月蚀;比喻彼此争斗,做了冤家对头。
心照神交:心照:心里了解;神交:忘形之交。心意投合,相知有素的友谊。
分外之物:非本分应得的财物。
点头之交:指交情甚浅,见了面只不过点点头而已。
崇洋媚外:洋:西洋,指西方国家;媚:谄媚。崇拜西方一切,谄媚外国人。指丧失民族自尊心,一味奉承巴结外国人。
闳中肆外:形容文章内容丰富,文字上发挥得淋漓尽致。唐韩愈《进学解》:“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 闳:博大。肆(sì):奔放,淋漓尽致。外:指笔法、辞藻的表现力。
贫病交加:贫穷和疾病一起压在身上。
感佩交并:感:感激;佩:佩服。
政乱于内:国内政治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