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柔外刚 nèi róu wai gāng
1. 拼音:nèi róu wài gāng
2. 意思:内心柔弱,外表刚强。也指外表强大,内实空虚。
3. 出处:《易经·否卦》:“内阴而外阳,内柔而外刚。”
4. 近义词:
外强中干:意思是表面强大,实质虚弱。和内柔外刚有相似之处,都涉及到内在和外在表现的对比。
色厉内荏:形容外表强硬,内心虚弱。
5. 反义词:
外柔内刚:与内柔外刚相反,指表面柔顺,实质刚强。
6. 例句:
她看似严厉,其实是内柔外刚,心地十分善良。
这个民族有着内柔外刚的性格,面对困难从不轻易屈服。
他是个内柔外刚的人,虽然外表冷峻,但内心充满温情。
这种内柔外刚的处事方式,让她在复杂的环境中得以生存。
小说中的主人公内柔外刚,有着坚韧不拔的精神。
从他的行为可以看出,他是典型的内柔外刚型,有自己的柔软之处。
内柔外刚的她,在面对挫折时总是表现得很勇敢。
这位将军内柔外刚,战场上令敌人畏惧,对待士兵却关怀备至。
她的性格内柔外刚,外表坚强的她在看到亲人受苦时也会落泪。
内柔外刚的企业文化,使公司在竞争中既有顽强的一面,又不失人性化。
成语词典:内柔外刚
古今中外:指从古代到现代,从国内到国外。泛指时间久远,空间广阔。
置之度外:放在考虑之外。多用来形容不把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明归有光《与王子敬书》之一:“区区得失,久已置之度外。” 度:考虑。
外柔内刚:柔:柔弱;内:内心。外表柔和而内心刚正。
世外桃源:晋代陶潜在《桃花源记》中描述了一个与世隔绝的不遭战祸的安乐而美好的地方。后借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喜出望外:遇到意想不到的喜事而感到非常高兴。宋苏轼《与李之仪》之二:“契阔八年,岂谓复有见日,渐近中原,辱书尤数,喜出望外。”
驰名中外:驰:传播。形容名声传播得极远。
血气方刚:指年轻人精力正旺盛。
九霄云外:形容远得无影无踪:他把我们的忠告抛到了~。
优柔寡断:犹疑;不果断。优柔:犹豫不决。
色厉内荏:外表强硬严厉,内心怯懦软弱。《论语·阳货》:“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厉:凶猛。荏(rěn):软弱。
逍遥法外:指犯了法的人没有受到法律制裁,仍旧自由自在:绝不允许犯罪分子~。
金刚怒目:形容面目威猛逼人。怒目:也说努目。金刚:佛教传说里保卫佛的武士。
里应外合:外面进攻,里面配合接应。
秀外慧中:容貌清秀,内心聪慧(多指女子)。
吃里扒外:同“吃里爬外”。
温柔敦厚:形容待人温和宽厚。《礼记·经解》:“温柔敦厚,诗教也。” 敦:诚恳。厚:厚道。
节外生枝:比喻在问题之外又故意岔出新的问题(含贬义)。
内外交困:内部和外部都处于困难境地,多指国内的政治经济等方面和对外关系方面都处于十分困难的地步。
天外有天:指一个境界之外,更有无穷无尽的境界,多用来表示学问、技艺、本领等是没有止境的。
内柔外刚:内心柔弱,外表刚强。亦作“外刚内柔”。
外强中干:《左传·僖公十五年》:“今乘异产以从戎事…张脉偾兴,外强中干。” 意思是打仗时乘用异国的马,紧急时马就会血脉张动,外表很强大,实际内里很空虚。后多用来形容外表强大而实际虚弱的事物。
弦外之音:比喻言外之意。即在话里间接透露而没有明说的意思。
意料之外:没有想到的。
刚愎自用:固执己见,不接受别人的意见,独断专行。愎(bì):固执,任性。
出乎意外:用于意想、预料之外。指出人意料。
身外之物:个人身体以外的东西(指财产等,表示无足轻重的意思)。
分内之事:分内:自己,本分。本分之内的事情。指自己应负责任的事情。
内忧外患:指国家内部的动乱和来自国外的侵略。《国语·晋语六》:“不有外患,必有内忧。”《管子·戒》:“非有内忧,必有外患。”
置身事外:把自己放在事情之外,毫不关心。
以柔克刚:用柔软的去克制刚强的。
分外妖娆:分外:格外;妖娆:妖媚艳丽。形容景色异常艳丽。
四海之内:指全中国或全世界。古代人认为中国四面被海环绕,所以用“四海之内”来指代整个天下。
刚毅不屈:刚强坚毅,不肯屈服。
内清外浊:内心清白,外表污浊。
打里打外:[北方口语]比喻又要管家里的事,又要对付外面的事。
概莫能外:一概不能超出这个范围;一概不能例外:这是共同的道理,古今中外,~。
野狐外道:犹言野狐禅。
蜚声中外:扬名中外,享誉全球。
柔而不犯:犯:侵犯。指性情柔和,但不容侵犯。
海内无双:海内:四海之内,旧指中国,现亦指世界各地。四海之内独一无二。
意在言外:言辞的真正用意是暗含着的,没有明白说出。
内重外轻:旧指京官势重,外官势轻。《宋史·高宗纪五》:“乙亥,以内重外轻,命省臺、寺监及监司、守令居职及二年者,许更迭出入除擢。”
八荒之外:八面荒远的地方以外。形容极其旷远。
外柔中刚:柔:柔弱;中:内心。外表柔和而内心刚正。
分外之物:非本分应得的财物。
崇洋媚外:洋:西洋,指西方国家;媚:谄媚。崇拜西方一切,谄媚外国人。指丧失民族自尊心,一味奉承巴结外国人。
闳中肆外:形容文章内容丰富,文字上发挥得淋漓尽致。唐韩愈《进学解》:“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 闳:博大。肆(sì):奔放,淋漓尽致。外:指笔法、辞藻的表现力。
政乱于内:国内政治混乱。
五内俱崩:伤心得连内脏都破碎了。形容极度哀痛。
彻里彻外:从里到外。
似水柔情:温柔的情感像水一样。
超然物外:超出于社会斗争之外。
没里没外:里外不分,指说话做事不分场合。
名声在外:形容名气很大。
拒之门外:拒:拒绝。把人挡在门外,不让其进入,形容拒绝协商或共事。
意在笔外:意思或含义表现于笔墨之外。
松贞玉刚:贞:坚贞;玉:玉石;刚:刚毅。形容人品质坚贞刚毅。
做刚做柔:指用各种方法进行劝说。
外彊中乾:亦作“外强中乾”。谓貌似强大,实质虚弱。《左传·僖公十五年》:“乱气狡愤,阴血周作,张脉僨兴,外彊中乾。”唐 柳宗元《愈膏肓疾赋》:“肤腠营胃,外彊中乾。精气内伤,神沮脉殫。”《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七回:“他一向手笔大,不解理财之法,今番再乾掉了几万,虽不至于像从前吃尽当光光景,然而不免有点外彊中乾了。”朱自清《历史在战斗中》:“那拥抱过去的人虽不一定‘苍白无力’,可也不免外强中干--外强是自大,中干是自卑。”
柔筋脆骨:柔弱的筋骨。比喻文章疲软无力。
内视反听:内视:向内看;反听:听外面的。指既能反省自己的言行,也能听取别人的意见。
昂头天外:昂:抬起。抬起头望着天边。形容态度傲慢或做事脱离实际。
优柔失断:优柔:犹豫不决。形容遇事犹豫,不能当机立断。
五步之内:比喻极近的距离。
内省不疚:指自我反省,内心并不感到惭愧不安,即没有做有愧于心的事。
内省无愧:经过反省而问心无愧。
内外有别:内部、外部应该有严格的区别。
权倾中外:权势压倒朝廷内外。形容权势极大。
萧然尘外:不为俗情杂务所烦扰。
至大无外:大到极点,外无以加。
优柔魇饫:优柔:不慌不忙地;魇:吃饱后满足的样子;饫:饱食。比喻从容舒缓地体味其含义,并从中得到满足。
刚正不阿:刚强正直,不阿谀奉迎。
兵弱于外:军队弱小,对外作战失败。
饮冰内热:形容十分惶恐焦灼。
外感内伤:中医指外感风邪,内有郁积而致病。
内外夹击:从里、外两方面配合同时进攻。
额外主事:明清时为各部司员的低级官吏。一般由没有考中庶吉士的进士充任,也可以由皇帝赏赐。
出敌意外:指行动出于敌方意料之外。
六合之内:六合:天地及东南西北。指天下。
破坚摧刚:指攻破摧毁强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