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法外 xiāo yáo fǎ wài
1. 拼音:xiāo yáo fǎ wài
2. 意思:指犯法的人没有受到法律制裁,仍然自由自在。
3. 出处:南朝·梁·萧统《梁昭明集·林钟六月》:“敬想足下,藏形月府,遁迹冰床,披庄子之七篇,逍遥物外;玩老聃之两卷,恍惚怀中。”
4. 近义词:
逃之夭夭:本意是形容桃花茂盛艳丽。后借用“逃之夭夭”表示逃跑,是诙谐的说法。例如:“小偷趁乱逃之夭夭,消失在人群中。”不过“逃之夭夭”更侧重于逃跑这一行为,“逍遥法外”更强调未受法律制裁的状态。
漏网之鱼:逃脱鱼网的鱼。比喻侥幸逃脱的罪犯或敌人。比如:“经过追捕,大部分犯罪分子都被抓获,但仍有个别漏网之鱼。”
5. 反义词: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意思是天道公平,作恶就要受惩罚,它看起来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终不会放过一个坏人。例如:“不要以为能一直逍遥法外,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绳之以法:根据法律制裁。例如:“警方经过努力,终将罪犯绳之以法。”
6. 例句:
这个作恶多端的犯罪分子居然逍遥法外多年,真是令人气愤。
不能让那些贪污腐败分子逍遥法外,必须将他们一一揪出。
警方正在全力追捕,绝不能让凶手逍遥法外。
如果让这些毒贩逍遥法外,会有更多的家庭受到伤害。
他犯下了严重的罪行,却一直逍遥法外,当地居民都很担忧。
我们要加强执法力度,不让任何违法者逍遥法外。
对于那些破坏环境却逍遥法外的企业,要加大惩处力度。
即使他逃到天涯海角,也不能让他逍遥法外。
正义也许会迟到,但绝不能让坏人逍遥法外。
必须完善法律制度,防止不法分子逍遥法外。
成语词典:逍遥法外
古今中外:指从古代到现代,从国内到国外。泛指时间久远,空间广阔。
遥遥相对:远远地对着。多形容两样事物的性质或形状相类似,配得上。
约法三章:刘邦(汉高祖)占领秦都城咸阳后,为了收揽人心,废除秦朝的一些严刑苛法,召集“关中诸县父老、豪杰”宣布“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并表示“余悉除去秦法”,史称“约法三章”。后泛指订立共同遵守的简要条款。
置之度外:放在考虑之外。多用来形容不把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明归有光《与王子敬书》之一:“区区得失,久已置之度外。” 度:考虑。
外柔内刚:柔:柔弱;内:内心。外表柔和而内心刚正。
世外桃源:晋代陶潜在《桃花源记》中描述了一个与世隔绝的不遭战祸的安乐而美好的地方。后借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喜出望外:遇到意想不到的喜事而感到非常高兴。宋苏轼《与李之仪》之二:“契阔八年,岂谓复有见日,渐近中原,辱书尤数,喜出望外。”
驰名中外:驰:传播。形容名声传播得极远。
执法如山:执行法律象山一样不可动摇。
九霄云外:形容远得无影无踪:他把我们的忠告抛到了~。
如法炮制:本指按照成法制造中药,引申为依照现成的方法办事(含贬义)。炮(páo)。
贪赃枉法:公职人员收受贿赂,利用职权歪曲法律,以满足行贿人违法要求的行为。枉:歪曲,破坏。
逍遥法外:指犯了法的人没有受到法律制裁,仍旧自由自在:绝不允许犯罪分子~。
现身说法:本佛教用语,指佛力广大,能现出种种人形,向人说法。现比喻用自己的经历遭遇为例证,对人进行讲解或劝导。
里应外合:外面进攻,里面配合接应。
秀外慧中:容貌清秀,内心聪慧(多指女子)。
吃里扒外:同“吃里爬外”。
绳之以法:以法律为准绳,给以制裁或处治。
节外生枝:比喻在问题之外又故意岔出新的问题(含贬义)。
内外交困:内部和外部都处于困难境地,多指国内的政治经济等方面和对外关系方面都处于十分困难的地步。
天外有天:指一个境界之外,更有无穷无尽的境界,多用来表示学问、技艺、本领等是没有止境的。
逍遥自在:无拘无束,安闲自得。
作法自毙:自己立法,自己受害。比喻自作自受。《史记·商君列传》:“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 毙:死。
遥遥领先:遥遥:远远。远远地走在最前面。
奉公守法:奉行公事,遵守法令。指以公事为重,不徇私情。《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 平。”
内柔外刚:内心柔弱,外表刚强。亦作“外刚内柔”。
以身试法:亲身去做触犯法令的事。指明知故犯。《汉书·王尊传》:“明慎所职,毋以身试法。”
违法乱纪:违犯法律,破坏纪律:对那些~、屡教不改的分子必须坚决制裁。
外强中干:《左传·僖公十五年》:“今乘异产以从戎事…张脉偾兴,外强中干。” 意思是打仗时乘用异国的马,紧急时马就会血脉张动,外表很强大,实际内里很空虚。后多用来形容外表强大而实际虚弱的事物。
弦外之音:比喻言外之意。即在话里间接透露而没有明说的意思。
知法犯法:懂得某项法令、规章而故意违犯。
意料之外:没有想到的。
想方设法:想尽办法:~克服工作中的困难。
目无王法:不把国家的法律放在眼里。指人不受约束地胡作非为。
徇私枉法:迁就私情而违反法纪。
遥遥无期:形容时间还远得很,不知道哪一天。
出乎意外:用于意想、预料之外。指出人意料。
无法无天:形容人毫无顾忌地胡作非为。
就地正法:正法:执行死刑。在犯罪的当地执行死刑。
身外之物:个人身体以外的东西(指财产等,表示无足轻重的意思)。
内忧外患:指国家内部的动乱和来自国外的侵略。《国语·晋语六》:“不有外患,必有内忧。”《管子·戒》:“非有内忧,必有外患。”
置身事外:把自己放在事情之外,毫不关心。
遥遥在望:在望:可看见。远远地可以看到。
目无法纪:不把国家法律放在眼里。形容胡作非为,无法无天。
分外妖娆:分外:格外;妖娆:妖媚艳丽。形容景色异常艳丽。
不二法门:佛教用语,“不二”指不是两极端,“法门”指修行入道的门径。意思是说,观察事物的道理,要离开相对的两个极端而用“处中”的看法,才能得其实在。后用来比喻独一无二的门径。
徇情枉法:为了私情而违反法律。徇:曲从;枉:使歪曲。
内清外浊:内心清白,外表污浊。
打里打外:[北方口语]比喻又要管家里的事,又要对付外面的事。
概莫能外:一概不能超出这个范围;一概不能例外:这是共同的道理,古今中外,~。
野狐外道:犹言野狐禅。
祖宗法度:指先代帝王所制定而为后世沿袭应用的法则。
龙门笔法:指史传笔法。
恩深法弛:弛:废弛。因恩情深厚而不执行法纪,使犯罪的人逃脱应受到的惩罚。
蜚声中外:扬名中外,享誉全球。
弁髦法纪:蔑视抛弃法令和纪律。
法轮常转:法轮:佛家语,轮有二义,一为运转,一为摧碾,佛运转心中清净妙法以度人,且摧毁世俗一切邪惑之见。指佛法无边,普济众生。
讲经说法:讲传宗教经典,宣扬宗教教义。亦指引经据典地谈说议论。
意在言外:言辞的真正用意是暗含着的,没有明白说出。
遥荡恣睢:遥荡:任心纵散。恣睢:放任无拘束。指性情不受拘束,任心放荡。
舞文巧法:故意玩弄文字,巧于利用法令,以达到邪恶的目的。
内重外轻:旧指京官势重,外官势轻。《宋史·高宗纪五》:“乙亥,以内重外轻,命省臺、寺监及监司、守令居职及二年者,许更迭出入除擢。”
八荒之外:八面荒远的地方以外。形容极其旷远。
法力无边:法力:佛教中指佛法的力量;后泛指神奇超人的力量。佛法的力量没有边际。比喻力量极大而不可估量。
外柔中刚:柔:柔弱;中:内心。外表柔和而内心刚正。
分外之物:非本分应得的财物。
崇洋媚外:洋:西洋,指西方国家;媚:谄媚。崇拜西方一切,谄媚外国人。指丧失民族自尊心,一味奉承巴结外国人。
闳中肆外:形容文章内容丰富,文字上发挥得淋漓尽致。唐韩愈《进学解》:“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 闳:博大。肆(sì):奔放,淋漓尽致。外:指笔法、辞藻的表现力。
大经大法:根本的原则和法规。
一定之法:一经确定下来就不再改变的法规。
正法直度:度:标准。严正法律,统一标准。
彻里彻外:从里到外。
超然物外:超出于社会斗争之外。
没里没外:里外不分,指说话做事不分场合。
正身明法:端正自身,严明法纪。
名声在外:形容名气很大。
玩法徇私:徇情枉法。
拒之门外:拒:拒绝。把人挡在门外,不让其进入,形容拒绝协商或共事。
意在笔外:意思或含义表现于笔墨之外。
法灸神针:神奇的针灸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