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岸观火 gé àn guān huǒ
拼音:gé àn guān huǒ
意思:隔着河看人家着火。比喻对别人的危难不去救助,在一旁看热闹。
出处:唐・乾康《投谒齐己》:“隔岸红尘忙似火,当轩青嶂冷如冰。”
近义词:袖手旁观,意思是把手笼在袖子里,在一旁观看。比喻置身事外,既不过问,也不协助别人。
反义词:见义勇为,意思是看到正义的事,就勇敢地去做。
例句:
邻居家发生了火灾,他却隔岸观火,丝毫没有帮忙的意思。
面对别人的困境,我们不能隔岸观火,而应伸出援手。
两国交战,有些国家选择隔岸观火,试图从中谋取利益。
看到老人摔倒,他没有隔岸观火,而是马上上前扶起老人。
在团队合作中,不能有成员隔岸观火,否则任务很难完成。
市场竞争激烈,有的企业隔岸观火,等待对手两败俱伤后再出手。
对于同学的困难,我们怎能隔岸观火,坐视不管呢?
灾难面前,大家应该齐心协力,而不是隔岸观火。
他总是抱着隔岸观火的心态,对集体事务漠不关心。
看到有人落水,围观的人群中却有人隔岸观火,令人心寒。
成语词典:隔岸观火
走马观花: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也说走马看花。
坐井观天:比喻眼光狭小,见识短浅。唐韩愈《原道》:“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热火朝天:形容场面、情绪或气氛热烈高涨。
水深火热:比喻百姓生活异常艰难痛苦。
火烧眉毛:比喻非常急迫:~眼下急。这是~的事儿,别这么慢条斯理的。
火冒三丈:形容怒气特别大。
心急火燎:心里急得像火烧一样,形容非常着急。也说心急如焚、心急如火。
蔚为大观:丰富多彩,成为盛大的景象(多指文物等):展出的中外名画~。
满腔怒火:满腔怒火是心中非常生气的意思。形容心里充满着极大的愤怒。
熊熊大火:形容火势旺盛而猛烈。
与世隔绝:与社会上的人们隔离,断绝来往。形容隐居或人迹不到的极偏僻地方。
灯火辉煌:形容夜晚灯光明亮的繁华景象。
隔三差五:每隔不久;时常:她~回娘家看看。也作隔三岔五。
炉火纯青:相传道家炼丹,到炉子里的火发出纯青色的火焰的时候,就算成功了。比喻学问、技术或办事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
恍如隔世:仿佛隔了一世。多感慨因人事变迁很大而感到一切都陌生了。恍:仿佛。世:古指三十年为一世。
骄阳似火:强烈的阳光。
明火执仗:点着火把,拿着武器,公开活动(多指抢劫)。
察言观色:观察言语脸色来揣摩对方的心意。
如火如荼:《国语·吴语》:“…望之如荼…望之如火。” 像火那样红,像荼那样白。原形容军容之盛。后用来形容气势旺盛或热烈。荼(tú):一种茅草的白花。
叹为观止:《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记载,春秋时吴国的季札在鲁国观看各种乐舞,看到舜时的乐舞十分赞美,说:“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 意思是说,看到这里就够了,别的乐舞不必再看了。后用“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不瘟不火: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瘟,戏曲沉闷乏味;火,比喻紧急急促。
厝火积薪:把火放在柴堆下面。比喻隐藏着很大的危险。《汉书·贾谊传》:“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 薪:柴草。
道貌岸然:神态庄重严 肃。多指装出一本正经的样子。岸然:严峻的样子。
煽风点火:比喻鼓动别人做某种事(多指坏的)。
火中取栗:一只猴子和一只猫看见炉火中烤着栗子,猴子叫猫去偷,猫用爪子从火中取出几个栗子,自己脚上的毛被烧掉,栗子却都被猴子给吃了(见于法国拉·封登[Jean de La Fontaine]的寓言)。比喻冒危险给别人出力,自己却上了大当,一无所得。
杀人放火:指无法无天的强暴行为。
干柴烈火:比喻一触即发的形势,也比喻情欲正盛的男女。
十万火急:形容事情紧急到了极点。
坐观成败:冷眼旁观别人的成功或失败。《史记·田叔列传》:“见兵事起,欲坐观成败。”
火居道士:不出家,可娶妻的道士。
隔岸观火:比喻见人有危难不援助而采取看热闹的态度。
黑灯瞎火:形容黑暗没有灯光:楼道里~的,下楼时注意点儿。也说黑灯下火。
趁火打劫:趁人家失火的时候去抢人家的东西,比喻趁紧张危急的时候侵犯别人的权益。
洞若观火:形容看得 非常清楚明白。
放火烧山:比喻煽风点火,挑拨离间。
薪火相传:原指柴烧尽,火种仍可留传。古时候比喻形骸有尽而精神不灭;后人用来比喻学问和技艺代代相传。
刀山火海:比喻非常艰险和困难的地方。也说火海刀山。
油煎火燎:形容非常焦急:孩子病得很重,母亲急得~的。
以观后效:后效:以后的效果。指将罪犯从轻处分,再看他以后的表现。
隔墙有耳:墙外有人偷听。指秘密外泄。《管子·君臣下》:“古者有二言,墙有耳,伏寇在侧。墙有耳者,微谋外泄之谓也。”
雄伟壮观:气势伟大美丽。
赴汤蹈火:晋嵇康《与山 巨源绝交书》:“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汤蹈火。” 形容不畏艰险,奋不顾身:为了解救被俘的同志,我们~,在所不辞。汤:滚开的水。蹈:踩。
火上浇油:也说火上加油。比喻使别人更加愤怒,使事态更加严重。
惹火烧身:引火烧身
火树银花:形容灯光和烟火灿烂绚丽。多用于节日夜晚。唐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万家灯火:家家点上了灯。指天黑上灯的时候。也形容城市夜晚的景象。
抱薪救火:用抛掷木柴击火的办法灭火。比喻方法不对,反而使祸害扩大。《史记·魏世家》:“且夫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抱:抛掷。薪:柴草。
玩火自焚:比喻干冒险的或害人的勾当,最后必然遭到应得的惩罚。
风风火火:形容急急忙忙、冒冒失失的样子:他~地闯了进来。
火眼金睛:《西游记》第七回写孙悟空被放在八卦炉里锻炼,他那一双被炉烟熏红的眼叫做火眼金睛,能识别各种妖魔鬼怪。借指能洞察一切的眼力。
势如水火:形容双方就像水火一样互相对立,不能相容。
袖手旁观:唐韩愈《祭柳子厚文》:“巧匠旁观,缩手袖间。” 后以“袖手旁观”比喻置身事外,不加过问的冷淡态度:同志有困难,我们要全力帮助,决不能~。袖手:把手揣在袖子里。
傍观冷眼:傍:通“旁”。用冷眼或冷淡的态度在一旁瞧着。
以火救火:用火来救火灾。比喻工作方法不对头,不但无益,反而有害。
悲观厌世:厌世:厌弃人世。对生活失去信心,精神颓丧,厌弃人世。
香火鼎盛:形容人很多.
水火不辞:指不避艰险。同“水火不避”。
雪窗萤火:比喻勤学苦读。同“雪窗萤几”。
大动肝火:指大怒。
隔屋撺椽:比喻办不到的、不自量力的事情。
烽火四起:战争的火焰从四面八方燃烧起来。形容边防不安宁,四处有敌人进犯。
高洁傲岸:形容众多污秽中的纯洁。
以火止沸:比喻处理方法不对,不但不能制止,反而助长已成的气势。同“以汤止沸”。
向火乞儿:向火:烤火;乞儿:乞丐。近火取暖的气丐。比喻趋炎附势的人。
水火不容:容:容纳。水和火是两种性质相反的东西,根本不相容。比喻二者对立,绝不相容。
解衣抱火:比喻不解决问题,只招致危险。同“解衣包火”。
侈人观听:指加强人们在观感听觉上的印象。
作壁上观:也说从壁上观。《史记·项羽本纪》记载,秦兵包围了赵国的巨鹿,楚国和其他诸侯前去救援。当时秦兵声势很大,只有楚将项羽领着队伍去冲锋陷阵,其他诸侯的将领却都在壁(即军营的壁垒)上观战。后用“作壁上观”比喻在一旁观望,不动手帮助。
解衣包火:比喻不解决问题,只招致危险。
钻火得冰:比喻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膏火之费:膏:点灯的油;膏火:灯火。借指求学的费用。
绝薪止火:绝:断绝;薪:柴草。断绝柴草,使火停止燃烧。比喻从根本上彻底解决问题。
自相水火:自己人互相像水火那样不能相容。
烈火辨日:在烈火中能辨别玉的好坏。比喻在关键时刻能看出一个人的节操。
今古奇观:奇观:奇异的景象。指古今奇怪而少见的事。
不愠不火:愠:发怒,生气。形容性格温和,不生气。
乞儿向火:比喻小人趋炎附势。
等量齐观:指对有差 别的事物,同等看待。
隔二偏三:隔膜疏远。
触类旁观:掌握了某一事物的知识或规律,进而推知同类事物的知识或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