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脂民膏 mín zhī mín gāo
民脂民膏的意思
比喻人民用血汗换来的财富。脂、膏:油脂。五代时后蜀孟昶《戒石文》:“尔俸尔禄,民膏民脂。”
1. 【解释】:脂、膏:脂肪。比喻人民用血汗换来的财富。多用于指反动统治阶级压榨人民来养肥自己的场合。
2. 【出自】:五代·后蜀·孟昶《戒石文》:“尔俸尔禄,民膏民脂。”
3. 【示例】:可怜民膏民脂,弃之无用之地。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十五回
4. 【语法】:联合式;作主语、定语;含贬义
民脂民膏的近义词
民膏民脂、不义之财
成语词典:民脂民膏
国泰民安:国家太平,人民安乐。泰:平安,安定。
民生凋敝:民生:人民的生计;凋敝:衰败,艰苦。社会穷困,经济衰败,人民生活极端困苦。
病入膏肓:《左传·成公十年》:“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 意思是说疾病要是深入到肓(心脏与膈膜之间)之上、膏(心尖脂肪)之下,那就任何药力都不能达到,因而也难于治好。后用“病入膏肓”形容病情严重到了无法医治的地步。也比喻事情严重到了不可挽救的程度。肓(huāng)。
焚膏继晷:夜里点了油 灯,继续白天的事。形容学习、工作勤奋。唐韩愈《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膏 :油脂,指灯烛。晷(guǐ):日影,指白天。
祸国殃民:使国家受害,人民遭殃。
中华民族: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官方定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获得认定的56个民族的统称,是代表中国境内各民族在民族融合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有共同文化与心理特征的民族共同体,体现了民族多样性下的统一性。
劳民伤财:既使人民劳苦,又浪费钱财。
为国为民:指不谋私利,为国家和人民效力。
为民除害:替百姓除祸害。
国富民安:国家富强,人民安定。
狗皮膏药:药膏涂在小块狗皮上的一种膏药,疗效比一般膏药好。旧时走江湖的人常假造这种膏药来骗取钱财,因而用来比喻骗人的货色。
黎民百姓:“黎”,《尔雅》释为“众”,故“黎民”即众民,乃西周开始对庶民百姓之俗称。
为民请命:为老百姓请求保全生命或解除痛苦。泛指替百姓说话。《史记·淮阴侯列传》:“因民之欲,西乡为百姓请命,则天下风走而响应矣。”
政荒民弊:政治荒废,百姓劳困。
泉石膏肓:泉石:指山水;膏肓:古人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脏和隔膜之间叫“肓”,据说这是药力达不到的地方。比喻嗜好山水成癖。
民不畏死:畏:惧怕。人民不怕死。形容不怕死的气慨。
涂脂抹粉:涂胭脂,抹香粉。原指女性化妆,现多比喻对丑恶事物进行粉饰。
庸脂俗粉:指那些平常的、大众化的女子,也指平庸低俗的女子。常带有一定的贬义。
物阜民熙:阜:多;熙:安乐。百姓安乐,物资丰富。形容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的景象。
尊主泽民:尊崇君主,泽惠生民。
末作之民:末作:中国古代以农业为本业,工商各业为末业。指从事农业以外的经营者。
削职为民:撤掉官职,降为平民。
人民城郭:城郭:城墙。城郭还是旧有的,可人都不是原来的。感叹事态变迁,物是人非。
与民偕乐:后泛指领导与群众一起游乐。
广土众民: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孟子·尽心上》:“孟子曰:‘广土众民,君子欲之,所乐不存焉。’”
沐浴膏泽:指身受别人的恩惠。
膏火之费:膏:点灯的油;膏火:灯火。借指求学的费用。
解民倒悬:《孟子·公孙丑上》:“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后用“解民倒悬”比喻把人民从困苦危难的处境中解救出来。
肤如凝脂:皮肤像凝固的油脂。形容皮肤洁白且细嫩。
忧国忧民:为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而担忧。
敬授民时:指将历法付予百姓,使知时令变化,不误农时。后以之指颁布历书。同“敬授人时”。
急吏缓民:对官员严格,对百姓宽和。
民不聊生:老百姓无以为生,没有办法生活下去。《史记·春申君列传》:“人民不聊生,族类离散。” 聊:依赖。
病民蛊国:也说病国病民、病民害国。害人民,害国家。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五:“吾辈病民蛊国,不能仇现在之执法者也。” 病:损害,祸害。蛊(gǔ):相传为人工培养成的毒虫,引申为毒害。
剩馥残膏:女子妆后所剩的脂粉。指闺中之作。
深得民心:得到广大人民的衷心拥护。
膏粱锦绣:膏粱:肥肉和细粮,指美味佳肴;锦绣:精致华丽的丝织品。形容富贵人家的奢华生活。
济世安民:使国家得到治理,百姓安居乐业。
伤化虐民:伤:伤害;化:风俗;虐:残害。破坏传统的风尚习俗,残害平民百姓。出处:《三国志·魏志·袁绍传》裴松之注引《魏晋春秋》:“司空曹操,祖父腾,故中常侍,与左悺、徐璜并作妖孽,饕餮放横,伤化虐民。”
元元之民:众百姓;善良的百姓。
民心不壹:人民的心意不一致。
愚弄其民:指蒙骗愚弄百姓。
富国安民:使国家富强,人民安居乐业。
野荒民散:野:田地。田地荒芜,人民离散。常指政治动荡不安的局面。
民脂民膏:比喻人民用血汗换来的财富。脂、膏:油脂。五代时后蜀孟昶《戒石文》:“尔俸尔禄,民膏民脂。”
愧及膏肓:愧疚之情,直达内心深处。
护国佑民:捍卫国家,保护人民。
膏腴之地:指肥美的土地或肥沃富饶的地区。
民保于信:指执政的人有信还要有义,才能受到人民拥护。
国脉民命: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生存。
燃膏继晷:点上灯烛,接续日光。形容夜以继日地工作与学习。
救民水火:水火:比喻深重的灾难。把老百姓从深重的灾难中拯救出来。
辅世长民:辅世:辅佐当世的国君。长民:统治人民。辅佐当世的国君统治人民。
顺天恤民:顺应天意,体恤民众。
天之戮民:受天惩罚的人;罪人。亦作“天之僇民”。
安民济物:安抚百姓。旧时用来形容朝廷大臣的抱负。[济:救助。物:指人,公众。] 书证:五代·吴越·罗隐《谗书》第四卷:“以匡国致君为己任,以安民济物为心期。”
抹粉施脂:指化妆打扮。今亦用于形容掩饰、遮盖。同“搽脂抹粉”。
出榜安民:榜:旧指官府的告示。
国无幸民:幸民:侥幸偷生的人。国家治理有方,人民勤于职守,安居乐业。
平易近民:对人和蔼可亲,没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也指文字浅显,容易了解。同“平易近人”。
强奸民意:指反动统治者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民群众,硬说这是人民群众的意愿。
仁民爱物:仁:仁爱。对人亲善,进而对生物爱护。旧指官吏仁爱贤能。
升斗小民:升斗小民和市民差不多,都是形容普通城市的老百姓,收入不高,为生活忙碌的人民。
脂膏不润:比喻为人廉洁,不贪财物。
地广民稀:地方大,人烟少。
尝鼎一膏:根据部分可以推知全体。
国利民福:国家的利益,百姓的幸福。
为民父母:这:作为,充当;父母:即父母官。担任地方行政长官。
安国富民:使国家安定,使人民富裕。
国计民生: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
独夫民贼:《尚书 泰誓 下》:“独夫受(商纣),洪惟作威,乃汝世仇。”《孟子 告子下》:“今之事君者曰:‘我能为君辟 土地,充府库。’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 指众叛亲离,对国家、人民犯下严重罪行的反动 统治者。独夫:人所共弃的暴君。
民力凋弊:人民生活穷困。
节用爱民:节省开支,爱护百姓。
天怒民怨:天公震怒,人民怨恨。形容为害作恶非常严重,引起普遍的愤怒。
惑世诬民:指蛊惑世人。
脐脂自照:燃起肚脐的脂肪,为自己照明。比喻坏人最终没有好下场,自作自受。
爱民恤物:关心、体恤百姓。[;恤:体恤。物:自我以外的人或环境,这里指众人。];书证:明·周楫《西湖二集》:“做官爱民恤物,今特佑汝。”
民不堪命:堪:忍受;命:命令。民众负担沉重,痛苦得活不下去。
膏粱子弟:膏粱:肥肉和细粮,指美味佳肴。富贵人家过惯享乐生活的子弟。
救民济世:挽救天下,拯济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