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土众民 guǎng tǔ zhòng mín
广土众民的意思
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孟子·尽心上》:“孟子曰:‘广土众民,君子欲之,所乐不存焉。’”
1. 【解释】:土地广阔,人民众多。
2. 【出自】:《孟子·尽心上》:“广土众民,君子欲之,所乐不存焉。”
3. 【示例】:如此广土众民的国家说财政经济无办法,真是没有道理的话。 ◎毛泽东《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
4. 【语法】:联合式;作宾语、定语;指土地广阔,人民众多
广土众民的近义词
地广人众
广土众民的反义词
立锥之地
成语词典:广土众民
众多非一:指类别甚多,不止一种。
万众一心:千万人一条心。形容团结一致。
众志成城:也说众心成城。万众一心,像坚固的城堡一样不可摧毁。比喻大家团结一致,力量无比强大。《国语·周语下》:“众心成城,众口铄金。”
土崩瓦解:比喻彻底崩溃,不可收拾。《史记·秦始皇本纪》:“秦之积衰,天下土崩瓦解。”
国泰民安:国家太平,人民安乐。泰:平安,安定。
博采众长:广泛地采纳各家的长处。
集思广益:集中大家的意见和智慧,可以收到更大更好的效果。三国蜀诸葛亮《与群下教》:“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 宋许月卿《次韵陈肇芳竿赠李相士》诗:“集思广益真宰相,开诚布公肝胆倾。”
与众不同:跟大家不一样。
众星拱月:许多星星聚集、环绕着月亮。比喻众人拥戴一人或众物围绕一物。同“众星攒月”。
力排众议:竭力排除各种意见,使自己的主张占上风。
民生凋敝:民生:人民的生计;凋敝:衰败,艰苦。社会穷困,经济衰败,人民生活极端困苦。
众目睽睽:大家的眼睛都注视着。睽睽(kuí):睁大眼睛注视着。
众口铄金:大家都说同样的话,其力量足以能熔化金属。形容舆论力量的强大。《国语·周语下》:“众心成城,众口铄金。” 后也指人多口杂,能混淆是非。铄(shuò):熔化。
众所周知:大家全都知道。
安土重迁:住惯了本乡本土,不肯轻易迁移。《汉书·元帝纪》:“安土重迁,黎民之性。” 重(zhòng):不轻易。
众说纷纭:纷纭:多而姑乱。人多嘴杂,议论纷纷。
不孚众望:孚:信服。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
寡不敌众:人少的一方抵挡不住人多的一方。
祸国殃民:使国家受害,人民遭殃。
乌合之众:像乌鸦似地聚合在一起的一帮人。比喻杂凑在一起的毫无组织纪律的人群。《后汉书·耿弇传》:“归发突骑以辚乌合之众,如摧枯折腐耳。” 乌合:像乌鸦似地聚合。
水土不服:对于一个地方的气候条件或饮食习惯不能适应。
神通广大:原指神仙法力无所不能。现比喻办法多,本领高强。
妖言惑众:对人散布荒诞离奇的谎话,进行蛊惑。
中华民族: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官方定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获得认定的56个民族的统称,是代表中国境内各民族在民族融合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有共同文化与心理特征的民族共同体,体现了民族多样性下的统一性。
劳民伤财:既使人民劳苦,又浪费钱财。
寸土必争:即使是一点点土地,也要和敌人争夺。形容对敌斗争毫不退让。
众醉独醒:比喻众人沉迷糊涂,独自保持清醒。
为国为民:指不谋私利,为国家和人民效力。
风土人情:一个地方 特有的气候、物产、风俗、习惯等。
众望所归:众人的信任、希望归向某人,多指某人得到大家的信赖,希望他担任某项工作。
广袤无垠:形容广阔得望不到边际,辽阔无边。用来形容面积广大,没有边界,通常用于形容土地、海洋、天空等广阔的自然场景。
为民除害:替百姓除祸害。
人多势众:声势力量大。
众叛亲离:众人反对,亲信背离。形容极端孤立。《左传·隐公四年》:“众叛亲离,难以济矣。”
见多识广:阅历深,经验多。
人才出众:人品才能超出众人。
国富民安:国家富强,人民安定。
众口难调:吃饭的人多,很难适合每个人的口味。比喻不容易使所有的人都满意。调(tiáo)。
不负众望:负:辜负;众:众人;望:期望。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才华超众:才华:表现于外的才能。才能远远超出一般人。
广结良缘:多做善事,以得到众人的赞赏。
大兴土木:大规模兴建土木工程,多指盖房子。
敌众我寡:敌方人数多,我方人数少。形容双方对峙,众寡悬殊。
入土为安:旧时土葬,人死后埋入土中,死者方得其所,家属方觉心安。
土生土长:当地生长:他是~的山东人。
普渡众生:众生:指一切有生命的动物及人。佛教语。普遍引渡所有的人,使他们脱离苦海,登上彼岸。
兴师动众:发动很多人做某件事(多含不值得的意思)。
卷土重来:比喻遭受挫折或失败后,重新恢复势力。唐杜牧《题乌江亭》诗:“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卷土:卷起了尘土,形容人马奔跑。重:再。
芸芸众生:佛教指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一般也用来指众多的平常人。
大庭广众:群众聚集的公 共场所。《孔丛子 公孙龙》:“使此人于广庭大众之中,见侮而不敢斗,王将以为臣乎?”
黎民百姓:“黎”,《尔雅》释为“众”,故“黎民”即众民,乃西周开始对庶民百姓之俗称。
为民请命:为老百姓请求保全生命或解除痛苦。泛指替百姓说话。《史记·淮阴侯列传》:“因民之欲,西乡为百姓请命,则天下风走而响应矣。”
一抔黄土:一捧黄土。《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 长陵是汉高祖刘邦的坟墓。后因称坟墓为一抔土。后也用一抔黄土(与高山对比)比喻卑微渺小的事物。抔(póu):捧。
政荒民弊:政治荒废,百姓劳困。
民不畏死:畏:惧怕。人民不怕死。形容不怕死的气慨。
众楚群咻:指众多的楚国人共同来喧扰。后指众多外来的干扰。
聪明出众:聪明:智力发达,天资高;出从:超众。指智力超过一般的人。
众建贤才:建:建树。多多地选用优秀人才。
物阜民熙:阜:多;熙:安乐。百姓安乐,物资丰富。形容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的景象。
通衢广陌:四通八达的宽广大路。
俾众周知:意为让大家都知道、了解。
尊主泽民:尊崇君主,泽惠生民。
大山广川:高山大河。
末作之民:末作:中国古代以农业为本业,工商各业为末业。指从事农业以外的经营者。
移国动众:动摇国基及民心。
削职为民:撤掉官职,降为平民。
众心不安:指民心不安。
李广难封:以之慨叹功高不爵,命运乖舛。同“李广未封”。
众星捧月:许多星星衬托着月亮。比喻众人拥护着一个他们所尊敬爱戴的人。
众怒难犯:众人的愤怒不可触犯。《左传·襄公十年》:“众怒难犯,专欲难成。”
土偶蒙金:在泥塑人像外面涂上金粉。比喻因袭模仿,徒有其表。
人民城郭:城郭:城墙。城郭还是旧有的,可人都不是原来的。感叹事态变迁,物是人非。
与民偕乐:后泛指领导与群众一起游乐。
广土众民: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孟子·尽心上》:“孟子曰:‘广土众民,君子欲之,所乐不存焉。’”
一抔之土:一抔:一捧。一捧黄土。借指坟墓。
众啄同音:犹众口一词。所有的人都说同样的话。
解民倒悬:《孟子·公孙丑上》:“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后用“解民倒悬”比喻把人民从困苦危难的处境中解救出来。
忧国忧民:为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而担忧。
敬授民时:指将历法付予百姓,使知时令变化,不误农时。后以之指颁布历书。同“敬授人时”。
身为粪土:死后只能化为粪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