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读父书 tú dú fù shū
徒读父书的意思
徒:只。父书:父亲之言论。白读父亲的兵书。比喻人只知死读书,不懂得运用知识,加以变通。
1. 【解释】:徒:只。父书:父亲之言论。白读父亲的兵书。比喻人只知死读书,不懂得运用知识,加以变通。
2.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括徒能读其父书,不知合变也。”
3. 【示例】:括徒读父书,不知变通,非将才,愿王勿遣。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九十八回
成语词典:徒读父书
徒有虚名:空有某种名声,指名不符实。也说徒有其名。
徒子徒孙:徒弟和徒弟的徒弟。比喻一脉相承的人。也泛指党羽(含贬义)。
博览群书:博:广泛。广泛地阅读各种书。形容读书很多。
书声琅琅:形容读书声音响亮。
读书得间:间:间隙。比喻窍门。读书得了窍门。形容读书能寻究窍门,心领神会。
罄竹难书:《旧唐书·李密传》记载,李密诉说隋炀帝十大罪状,其中有“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的话。故用“罄竹难书”比喻罪恶很多,难以写完。竹:竹简,古代写字用的竹片。
奋笔疾书:奋笔:提起笔来。指精神昂扬地挥笔快速书写。
父债子还:父亲生前的债务,由子女负责偿还。也指父辈的过错累及子女。
一介书生:一介:一个。旧时读书人的自称或对普通读书人的雅称。
父慈子孝:父:指父母;子:子女。父母对子女慈爱,子女对父母孝顺。
好色之徒:喜欢女色、玩弄女性之人。
百读不厌:厌:厌烦,厌倦。读一百遍也不会感到厌烦。形容诗文或书籍写得非常好,不论读多少遍也不感到厌倦。
再生父母:指对自己有重大恩情的人,多指救命的恩人。也说重生父母。
江东父老:江东:古指长江以南芜湖以下地区;父老:父兄辈人。泛指家乡的父兄长辈。
书香世家:指世代都是读书人的家庭。
认贼作父:比喻把仇敌当作亲人。
徒劳无功:白费力气,没有成就或好处。也说徒劳无益。
书香门第:指上辈有读书人的家庭。
徒劳无益:白费劲,没有一点用处。“徒劳”指白白地耗费劳力,“无益”表示没有好处。
父严子孝:父亲严格管教子女,子女依顺孝敬父亲。
著书立说:撰写著作,创立学说,泛指从事学术研究和著述工作。
琴棋书画:弹琴、弈棋、写字、绘画。常以表示个人的文化素养。
焚书坑儒:公元前213年 秦始皇采纳丞相李斯建议,下令焚烧《秦纪》以外的列国史记。另外,除医药、卜筮、种树之书外,其他不属于博士官所藏的《诗》《书》等限期交出烧毁。私自谈论《诗》《书》的处死,以古非今的灭族。禁止私学,欲学法令的以吏为师。次年,查出犯禁的方士、儒生四百六十多人,全部坑杀于咸阳。历 史上把这两件事叫做焚书坑儒。
家徒四壁:家里只有四面墙。形容极其穷困,一无所有。《汉书·司马相如传上》:“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与驰归成都,家徒四壁立。” 徒:只,仅仅。
世代书香:世世代代都是读书人家。
丹书白马: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享有世袭爵位和免罪等特权的证件时,宰白马歃其血,以示坚守誓约,后人称为“丹书白马”。
名书锦轴:将名字写在史书上。
废书而叹:因有所感而停止读书。
蝇头细书:指像苍蝇头一样细小的字。
徒废唇舌:白白耗费口舌,解决不了问题。
书香铜臭:书香,读书的家风;铜臭,铜钱上的臭味。指集书香和铜臭于一体的书商。
临池学书:临:靠近,挨着;池:砚池;书:书法。指刻苦练习书法。
振笔疾书:振笔:挥笔。挥动笔杆,急速地书写。形容书写速度很快。
书空咄咄:为叹息、愤慨、惊诧的的典实。
郢书燕说:《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记载,郢地有人晚上给燕国丞相写信,因烛光不亮,命拿烛的人举烛,于是不自觉地把“举烛”二字写在信里。燕相读后,高兴地说:举烛是崇尚光明,崇尚光明就是选用贤德的人。后用“郢书燕说”比喻误解原意,穿凿附会。燕(yān)。
能书善画:擅长书法(写文章)又擅长画画,形容多才多艺。
雁足留书:大雁能传递书信。
白面书生:指年轻的读书人,也指面孔白净的读书人。
压脚图书:亦称“压脚章”。
无父无君:孟轲斥责墨翟、杨朱之语。后以讥刺无伦常者。
狐鸣鱼书:指起事者动员群众的措施。
不忍卒读:卒:尽,完。不忍心读完。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
虫书鸟篆:鸟虫书。比喻无法认读的字,借指外国文字。《文明小史》第五十回:“勞航芥 上 黄撫臺 那裏去,正在外簽押房裏談天,巡捕傳進一個洋式片子來,上面寫著蟲書鳥篆,説有位洋老爺拜會大人。”
名书竹帛:比喻好名声永远流传。
枕经籍书:枕着经,垫着书。形容酷嗜读书,以书为伴。
高阳酒徒:指好饮酒而放荡不羁的人。《史记·郦生陆贾列传》:“初,沛公引兵过陈留,郦生踵军门上谒…使者出谢曰:‘沛公敬谢先生,方以天下为事,未暇见儒人也。’郦生瞋目按剑叱使者曰:‘走,复入言沛公,吾高阳酒徒也,非儒人也。’” 高阳:古地名。
拥书百城:比喻藏书极其丰富或嗜书之深。
读不舍手:舍:舍得,愿意。读书读到有兴趣时舍不得放下。
居徒四壁:徒:只,仅仅。家里只有四面的墙壁。形容十分贫困,一无所有。
黄耳传书:黄耳:犬名;书:书信。黄犬为主人往返传书。后比喻传递家信。
徒劳而获:没有通过劳动就有所获得,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不劳而获。
亡命之徒:指逃亡的人。也指冒险犯法,不顾性命的人。
田父献曝:田父:老农;曝:晒。老农将晒太阳取暖的方法献给国君。常作向人献物或献计的谦词。
市井之徒:徒:人(含贬义)。旧指做买卖的人或街道上没有受过教育的人。
书囊无底:指古今书籍不可胜数。
咫尺之书:书信。古代书写用木简,信札之简长盈尺,故称。
箧书潜递:谓秘密传递书信。明 沈德符《野獲编·科场二·阁试》:“而同鄉中篋書潛遞,露揭顯攻者,至不避友戚,年誼衰薄,終身切齒,往往見告。”
谗佞之徒:说人坏话与用花言巧语谄媚的人。
乃祖乃父:指祖父和父亲。
子承父业:儿子继承父亲的事业。
史不绝书:书:指记载。史书上不断有记载。过去经常发生这样的事情。
实繁有徒:实:实在;繁:多;徒:徒众,群众。实在有不少这样的人。
烟波钓徒:烟波:水波渺茫,看远处有如烟雾笼罩;钓:钓鱼。旧指隐逸于渔的人。
哀哀父母:可哀呀可哀,我的父母啊!原指古时在暴政下的人民终年在外服劳役,对父母病痛、老死不能照料而悲哀。
田父之功:比喻两者相争,第三者得利。
雁足传书:指大雁能传递书信。
知书达礼:知、达:懂得。有文化,懂礼仪。
干父之蛊:干:承担,从事;蛊:事、事业。继承并能胜任父亲曾从事的事业。
两脚书橱:指读书很多但不善于应用的人。
黄耳寄书:黄耳:犬名;书:书信。黄耳为主人传递家信。指传递家信。,黄耳:犬名;书:书信。黄耳为主人传递家信。指传递家信。
书生之见:指读书人不切实际或不合时宜的见解。
乡书难寄:乡书:家书。家书很难寄回家中。比喻与家乡消息隔绝。
读书种子:指在文化上能承先启后的读书人。
无赖之徒:指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
乱点古书:乱点,乱弹琴,荒谬的言论。
为民父母:这:作为,充当;父母:即父母官。担任地方行政长官。
随月读书:比喻家境贫困,刻苦读书.
然荻读书:然:“燃”的本字,燃烧;荻:芦苇一类的植物。燃荻为灯,发奋读书。形容勤学苦读。
耳食之徒:指全凭道听途说,人云亦云的人。
寄雁传书:指传递书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