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书坑儒 fén shū kēng rú
焚书坑儒的意思
公元前213年 秦始皇采纳丞相李斯建议,下令焚烧《秦纪》以外的列国史记。另外,除医药、卜筮、种树之书外,其他不属于博士官所藏的《诗》《书》等限期交出烧毁。私自谈论《诗》《书》的处死,以古非今的灭族。禁止私学,欲学法令的以吏为师。次年,查出犯禁的方士、儒生四百六十多人,全部坑杀于咸阳。历 史上把这两件事叫做焚书坑儒。
1. 【解释】:焚:烧;坑:把人活埋;儒:指书生。焚毁典籍,坑杀书生。
2. 【出自】:汉·孔安国《〈尚书〉序》:“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
3. 【示例】:满清入主中原,焚书坑儒多少次,杀了民族思想的人。 ◎梁斌《红旗谱》四二
4. 【语法】:连动式;作主语、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
焚书坑儒的近义词
焚典坑儒
成语词典:焚书坑儒
心急如焚:心急火燎。
老师宿儒:宿儒:原指长期钻研儒家经典的人,泛指长期从事某种学问研究,并具有一定成就的人。指年辈最尊的老师和知识渊博的学者。亦作“老手宿儒”。
博览群书:博:广泛。广泛地阅读各种书。形容读书很多。
书声琅琅:形容读书声音响亮。
读书得间:间:间隙。比喻窍门。读书得了窍门。形容读书能寻究窍门,心领神会。
罄竹难书:《旧唐书·李密传》记载,李密诉说隋炀帝十大罪状,其中有“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的话。故用“罄竹难书”比喻罪恶很多,难以写完。竹:竹简,古代写字用的竹片。
焚膏继晷:夜里点了油 灯,继续白天的事。形容学习、工作勤奋。唐韩愈《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膏 :油脂,指灯烛。晷(guǐ):日影,指白天。
奋笔疾书:奋笔:提起笔来。指精神昂扬地挥笔快速书写。
一介书生:一介:一个。旧时读书人的自称或对普通读书人的雅称。
坑蒙拐骗:指以欺骗手段捞取钱财,陷害他人。
忧心如焚:忧愁的心情像火烧一样。形容非常忧虑焦急。《诗经·小雅·节南山》:“忧心如惔(tán,火烧)。” 三国魏曹植《释愁文》:“形容枯悴,忧心如焚。”
书香世家:指世代都是读书人的家庭。
玩火自焚:比喻干冒险的或害人的勾当,最后必然遭到应得的惩罚。
博学鸿儒:学识渊博的学者。“鸿儒”是指大儒,指学问渊博的著名学者。
玉石俱焚:美玉和石头一齐烧毁了,比喻好的和坏的一同毁掉。
书香门第:指上辈有读书人的家庭。
著书立说:撰写著作,创立学说,泛指从事学术研究和著述工作。
琴棋书画:弹琴、弈棋、写字、绘画。常以表示个人的文化素养。
焚书坑儒:公元前213年 秦始皇采纳丞相李斯建议,下令焚烧《秦纪》以外的列国史记。另外,除医药、卜筮、种树之书外,其他不属于博士官所藏的《诗》《书》等限期交出烧毁。私自谈论《诗》《书》的处死,以古非今的灭族。禁止私学,欲学法令的以吏为师。次年,查出犯禁的方士、儒生四百六十多人,全部坑杀于咸阳。历 史上把这两件事叫做焚书坑儒。
世代书香:世世代代都是读书人家。
丹书白马: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享有世袭爵位和免罪等特权的证件时,宰白马歃其血,以示坚守誓约,后人称为“丹书白马”。
名书锦轴:将名字写在史书上。
废书而叹:因有所感而停止读书。
燕颔儒生:有封侯之相的读书人。亦用以称美志在建立军功的士人。
救焚拯溺:焚:火灾;溺:水灾。救人于水火之中。形容紧急救助陷于困境中的人。
蝇头细书:指像苍蝇头一样细小的字。
书香铜臭:书香,读书的家风;铜臭,铜钱上的臭味。指集书香和铜臭于一体的书商。
临池学书:临:靠近,挨着;池:砚池;书:书法。指刻苦练习书法。
振笔疾书:振笔:挥笔。挥动笔杆,急速地书写。形容书写速度很快。
书空咄咄:为叹息、愤慨、惊诧的的典实。
郢书燕说:《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记载,郢地有人晚上给燕国丞相写信,因烛光不亮,命拿烛的人举烛,于是不自觉地把“举烛”二字写在信里。燕相读后,高兴地说:举烛是崇尚光明,崇尚光明就是选用贤德的人。后用“郢书燕说”比喻误解原意,穿凿附会。燕(yān)。
坑灰未冷:比喻时间极为短暂、匆促。
能书善画:擅长书法(写文章)又擅长画画,形容多才多艺。
避坑落井:比喻避去一害又受一害。《晋书·褚(shà)传》:“今宜共戮力以备贼,幸无外难,而内自相击,是避坑落井也。”
硕彦名儒:指非常有名气的大学者。
雁足留书:大雁能传递书信。
焚如之祸:遭受火烧的灾祸。
白面书生:指年轻的读书人,也指面孔白净的读书人。
压脚图书:亦称“压脚章”。
狐鸣鱼书:指起事者动员群众的措施。
虫书鸟篆:鸟虫书。比喻无法认读的字,借指外国文字。《文明小史》第五十回:“勞航芥 上 黄撫臺 那裏去,正在外簽押房裏談天,巡捕傳進一個洋式片子來,上面寫著蟲書鳥篆,説有位洋老爺拜會大人。”
焚林之求:由于隐居在山林,故烧毁森林使他出来。比喻为求贤才而去毁林。
名书竹帛:比喻好名声永远流传。
枕经籍书:枕着经,垫着书。形容酷嗜读书,以书为伴。
拥书百城:比喻藏书极其丰富或嗜书之深。
象齿焚身:焚身:丧生。象因为有珍贵的牙齿而遭到捕杀。比喻人因为有钱财而招祸。
黄耳传书:黄耳:犬名;书:书信。黄犬为主人往返传书。后比喻传递家信。
焚枯食淡:烤干鱼,食薄味。形容生活清苦。
穷坑难满:本指贪心不足。
大儒纵盗:古代中国民间传说故事。
书囊无底:指古今书籍不可胜数。
耆儒硕老:年高德劭的儒者。
咫尺之书:书信。古代书写用木简,信札之简长盈尺,故称。
济河焚舟:济:渡;焚:烧。渡过了河,把般烧掉。比喻有进无退,决一死战。
箧书潜递:谓秘密传递书信。明 沈德符《野獲编·科场二·阁试》:“而同鄉中篋書潛遞,露揭顯攻者,至不避友戚,年誼衰薄,終身切齒,往往見告。”
满坑满谷:也说满谷满坑。形容多得很,到处都是。《庄子·天运》:“在谷满谷,在坑满坑。”
史不绝书:书:指记载。史书上不断有记载。过去经常发生这样的事情。
芝焚蕙叹:芝、蕙:同为香草名;焚:烧。芝草被焚,蕙草伤叹。比喻因同类遭到不幸而悲伤。
焚符破玺:烧毁信符,打碎印章。
九儒十丐:儒:旧指读书人。元代统治者把人分为十等,读书人列为九等,居于末等的乞丐之上。后指知识分子受到歧视和苛待。
椒焚桂折:比喻仁人志士被残害。
雁足传书:指大雁能传递书信。
知书达礼:知、达:懂得。有文化,懂礼仪。
两脚书橱:指读书很多但不善于应用的人。
黄耳寄书:黄耳:犬名;书:书信。黄耳为主人传递家信。指传递家信。,黄耳:犬名;书:书信。黄耳为主人传递家信。指传递家信。
芝艾并焚:比喻贵贱、贤愚、良莠同归于尽。
书生之见:指读书人不切实际或不合时宜的见解。
煮粥焚须:比喻兄弟友爱。
乡书难寄:乡书:家书。家书很难寄回家中。比喻与家乡消息隔绝。
读书种子:指在文化上能承先启后的读书人。
乱点古书:乱点,乱弹琴,荒谬的言论。
随月读书:比喻家境贫困,刻苦读书.
然荻读书:然:“燃”的本字,燃烧;荻:芦苇一类的植物。燃荻为灯,发奋读书。形容勤学苦读。
侏儒观戏:比喻自己没有主见,只是跟着别人说。
焚巢捣穴:比喻彻底摧毁。
舌战群儒:舌战:激烈争辩;儒:指读书人。指同很多人辩论,并驳倒对方。
寄雁传书:指传递书信。
焚香顶礼:犹焚香礼拜。
映雪读书:利用雪的反光读书。形容读书刻苦。
拯溺救焚:比喻救人于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