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得间 dú shū dé jiàn
1. 拼音:dú shū dé jiàn。
2. 意思:读书能心领神会。间:间隙,比喻窍门。也指在书本字句之间可以获得新的见解。
3.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四回:“你真可谓读书得间了!你说的一点不错。”
4. 近义词及意思
融会贯通:把各方面的知识或道理融合贯穿起来,从而得到系统透彻的理解。与读书得间都有对知识深入理解的意思,读书得间侧重于在阅读过程中领会,融会贯通更强调综合理解。
举一反三: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许多事情。表示善于类推,能在读书学习中有新的领悟,和读书得间意思相近。
5. 反义词及意思
囫囵吞枣:把枣儿整个儿吞下去,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与读书得间认真领会、获得见解的意思相反。
不求甚解: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和读书得间深入领会书籍内容的意思相反。
6. 例句
他读书得间,总能从古籍中挖掘出一些别人忽略的观点。
读书得间需要我们在阅读时仔细思考,不能走马观花。
这位学者读书得间,在经典著作里发现了许多隐藏的思想脉络。
只有读书得间,才能真正体会文学作品的深刻内涵。
她读书得间,通过对史书细节的分析,得出了新颖的历史见解。
读书得间是一种学习能力,它能让我们从书中获取更多智慧。
他在阅读哲学书籍时读书得间,对抽象的概念有了独到的理解。
我们要学会读书得间,这样才能把书中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智慧。
老师教导学生要读书得间,不能只看表面文字,要理解文字背后的含义。
读书得间的人往往能在阅读中收获更多,无论是知识还是思想。
成语词典:读书得间
求之不得:想找都找不到(多用于意外地得到时):这真是~的好事啊!
哭笑不得:哭也不是,笑也不是,形容处境尴尬,不知如何是好。
得意洋洋:洋洋:得意的样子。形容称心如意、沾沾自喜的样子。
悠然自得:悠然:闲适的样子;自得:内心得意舒适。形容悠闲而舒适。
适得其反:结果跟希望正好相反。
得天独厚:具有特殊优越的条件。多指人的资质或自然环境特别好。天:自然的,天然的。
博览群书:博:广泛。广泛地阅读各种书。形容读书很多。
心安理得:自以为道理上过得去,心里很坦然。
贪得无厌:对某种事物的欲望老不满足(含贬义)。
迫不得已:迫于无奈,不由得不那样(做)。
自鸣得意:自己表示很得意,自以为了不起。
妙手偶得:技术高超的人,偶然间即可得到。也用来形容文学素养很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作。
春风得意:唐代孟郊《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形容考上进士后得意的心情。后来用“春风得意”称进士及第,也用来形容人官场腾达或事业顺心时扬扬得意的样子。
不得而知:得:能够。没有办法知道。
书声琅琅:形容读书声音响亮。
读书得间:间:间隙。比喻窍门。读书得了窍门。形容读书能寻究窍门,心领神会。
探骊得珠:《庄子·列御寇》上说,黄河边上有人泅入深水,得到一颗价值千金的珠子。他父亲说:“这样珍贵的珠子,一定是在万丈深渊的黑龙下巴底下取得,而且是在它睡时取得的。”后来用“探骊得珠”比喻做文章扣紧主题,抓住要领(骊:黑龙)。
渔翁得利:趁着双方争执不下而从中得到好处。同“渔人得利”。
罄竹难书:《旧唐书·李密传》记载,李密诉说隋炀帝十大罪状,其中有“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的话。故用“罄竹难书”比喻罪恶很多,难以写完。竹:竹简,古代写字用的竹片。
利害得失:好处和坏处,得益和损失。
天上人间:一个在天上,一个在人间。多比喻境遇完全不同。
伯仲之间:伯仲:兄弟排行的次第,伯是老大,仲是老二;间:中间。比喻差不多,难分优劣。
奋笔疾书:奋笔:提起笔来。指精神昂扬地挥笔快速书写。
动辄得咎:动不动就 遭到责怪或受到处分。唐韩愈《进学解》:“跋前疐(zhì)后,动辄得咎。” 动辄(zhé):往往,动 不动就。咎(jiù):罪过。
得不偿失:所得的利益补 偿不了所受的损失。宋苏轼《和子由除日见寄》诗:“感时嗟事变,所得不偿失。” 偿(cháng)。
得陇望蜀:东汉光武帝刘秀下命令给岑彭:“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教他平定陇右(今甘肃一带)以后领兵南下,攻取西蜀(见于《后汉书·岑彭传》)。后来用“得陇望蜀”比喻贪得无厌。
不得善终:善终:正常死亡。指人不得好死。常指恶人应有的坏下场。
一介书生:一介:一个。旧时读书人的自称或对普通读书人的雅称。
一无所得:什么也没有得到。形容毫无收获。
挑拨离间:搬弄是非,引起纠纷、事端,使别人不和。间(jiàn)。
不可多得:形容非常稀少,很难得到(多指人才或稀有物品)。
得意忘形:形容浅薄的人稍稍得志,就高兴得控制不住自己。
成败得失:得:得利。失:失利。成功与失败,得到的与丢掉的。
罪有应得:得到了应该得到的惩罚。形容处罚恰当,并非冤枉。
一举两得:做一件事,能同时得到两方面的好处。汉刘珍等《东观汉记·耿弇传》:“吾得临淄,即西安孤,必覆亡矣,所谓一举而两得者也。” 举:动作,举动。
得过且过:过一天算一 天。形容胸无大志,苟且偷安。也指对工作敷衍了事,不负责任。明陶宗仪《辍耕录》卷一五:“寒号 虫…比至深冬严寒之际,毛羽脱落,索然如(kòu)雏,遂自鸣曰:‘得过且过。’” 且:暂 且。
弹指之间:弹指:按佛经说法,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比喻时间极短暂。
得意门生:得意:称心如意;门生:亲授业的弟子或科举中试者对座师的自称。后泛指学生。最满意的弟子或学生。
百读不厌:厌:厌烦,厌倦。读一百遍也不会感到厌烦。形容诗文或书籍写得非常好,不论读多少遍也不感到厌倦。
各得其所:《周易·系辞下》:“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原指每个人都得到了满足。后指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安置。《汉书·东方朔传》:“元元之民,各得其所。”
得寸进尺:得到一寸就想 进一尺。比喻贪得无厌。
如鱼得水:像鱼得到水一样。比喻得到跟自己很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合适的环境。《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得心应手:心里怎样想,手里就能怎样做。比喻技艺纯熟,心手相应。《庄子 天道》:“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
亲密无间:间:缝隙。关系亲密,没有隔阂。形容十分亲密,没有任何隔阂。
转眼之间:转眼:一眨眼。一眨眼的时间。形容极短的时间。
唾手可得:比喻非常容易得到(唾手:往手上吐唾沫)。
得意之作:指自己认为非常满意的作品。
字里行间:字句之间(在说明文章没有直接说出而是含蓄地流露出来或融会在全文中的思想感情时,多用此语)。
因祸得福:变坏事为好事。
患得患失:没得到时怕得不到,得到后又怕失掉。《论语·阳货》:“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 原指忧患禄位之得失。后用来形容对个人得失看得太重。
书香世家:指世代都是读书人的家庭。
情非得已:指情况出于不得已。
自得其乐:自己能从中得到乐趣。
难得糊涂:指人在该装糊涂的时候难得糊涂。
书香门第:指上辈有读书人的家庭。
旗开得胜:旗帜一打开就取得了胜利。指交战时刚一接触就获得胜利。也泛指事情一开始就取得好成绩。
小人得志:小人:指道德低下或行为不正派的人。指人格卑下的人人取得了权势。
著书立说:撰写著作,创立学说,泛指从事学术研究和著述工作。
琴棋书画:弹琴、弈棋、写字、绘画。常以表示个人的文化素养。
焚书坑儒:公元前213年 秦始皇采纳丞相李斯建议,下令焚烧《秦纪》以外的列国史记。另外,除医药、卜筮、种树之书外,其他不属于博士官所藏的《诗》《书》等限期交出烧毁。私自谈论《诗》《书》的处死,以古非今的灭族。禁止私学,欲学法令的以吏为师。次年,查出犯禁的方士、儒生四百六十多人,全部坑杀于咸阳。历 史上把这两件事叫做焚书坑儒。
扬扬得意:形容十分得意的样子。
相得益彰:两者互相配合或映衬,双方的长处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聚精会神,相得益章(同“彰”)。”益:更加。彰:明显。
死得其所:形容死得有意义、有价值(所:处所,地方):一个人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是~。
怡然自得: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世代书香:世世代代都是读书人家。
丹书白马: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享有世袭爵位和免罪等特权的证件时,宰白马歃其血,以示坚守誓约,后人称为“丹书白马”。
篱壁间物:谓家园所产之物。
名书锦轴:将名字写在史书上。
废书而叹:因有所感而停止读书。
人才难得:有都能的人不容易得到。多指要爱惜人才。
得新忘旧:得到新的,遗忘旧的。多指爱情不专一。
蝇头细书:指像苍蝇头一样细小的字。
求索不得:想要索取,却得不到。
穿井得人:穿井:打井。指家中打井后省得一个劳力,却传说成打井时挖得一个人。比喻话传来传去而失真。
陌上桑间:田间小道和桑树之间。古时多指男女幽会之所。
书香铜臭:书香,读书的家风;铜臭,铜钱上的臭味。指集书香和铜臭于一体的书商。
临池学书:临:靠近,挨着;池:砚池;书:书法。指刻苦练习书法。
振笔疾书:振笔:挥笔。挥动笔杆,急速地书写。形容书写速度很快。
遨翔自得:指自由自在的样子。
书空咄咄:为叹息、愤慨、惊诧的的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