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意忘形 dé yì wàng xíng
拼音:dé yì wàng xíng
意思:形容人高兴得失去了常态,忘乎所以。通常用来批评那些因取得一点成绩或处于得意状态就举止失常、轻狂浮躁的人。
出处:《晋书・阮籍传》:“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 原指阮籍在高兴时不拘礼法,自由放纵。后来演变成现在的意思。
近义词:
忘乎所以:指由于过度兴奋或骄傲自满而忘记了言行应该把握的分寸。强调因一时情绪高涨而失去自我约束。
自鸣得意:自己表示很得意,自以为了不起。侧重于自我表现出得意的状态。
趾高气扬:走路时脚抬得很高,神气十足。形容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样子。突出外在的得意神态。
反义词:
谦虚谨慎:形容人虚心礼让,小心谨慎。体现出一种不骄傲、不自满,对事物保持敬畏和认真的态度。
不骄不躁:不骄傲,不急躁。表示人在面对成绩或顺利情况时,能够保持平和、冷静的心态。
宠辱不惊:受宠或受辱都不为所动,形容把得失置之度外。强调人在面对各种境遇时心态的平稳。
例句:
他刚取得一点成绩就得意忘形,到处炫耀,实在让人反感。
小李在比赛中获胜后,得意忘形,竟然对对手冷嘲热讽。
那个孩子考了满分后得意忘形,在班级里大声喧哗。
他升职后得意忘形,对待同事的态度也变得傲慢无礼。
小王因为得到领导的表扬,就得意忘形,工作也不认真了。
这个明星稍微有点名气就得意忘形,做出许多不恰当的行为。
他中了彩票大奖后,得意忘形,开始肆意挥霍钱财。
小张在演讲比赛中获得成功后,没有得意忘形,而是更加努力地提升自己。
有些人一旦获得权力,就得意忘形,滥用职权。
小赵在创业取得初步成功时,保持清醒,没有得意忘形。
成语词典:得意忘形
诗情画意:富有诗画的意境。形容自然环境或文艺作品给人以美感。
念念不忘:牢记在心,时刻不忘:他所~的是祖国的命运和民族的前途。
三心二意:形容犹豫不决,意志不坚定或用心不专一:既然决定了,就不能~。
一心一意:心思、意念专一。
求之不得:想找都找不到(多用于意外地得到时):这真是~的好事啊!
奇形怪状:奇特怪异的形状。唐吴融《太湖石歌》:“铁索千寻取得来,奇形怪状谁能识?”
哭笑不得:哭也不是,笑也不是,形容处境尴尬,不知如何是好。
意味深长:意味:情调,趣味。意思含蓄深远,耐人寻味。
得意洋洋:洋洋:得意的样子。形容称心如意、沾沾自喜的样子。
吉祥如意:祥:祥瑞。如意称心。多用祝颂他人美满称心。
不怀好意:怀:包藏。没安好心。
悠然自得:悠然:闲适的样子;自得:内心得意舒适。形容悠闲而舒适。
忘恩负义:忘掉了别人对自己的恩情,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
一意孤行:《史记·酷吏列传》:“务在绝知友宾客之请,孤立行一意而已。” 本谓谢绝请托,坚持自己的主张。后多指不顾客观条件,无视别人的意见,独断专行。孤行:独自行事。
自惭形秽:《世说新语·容止》:“珠玉在侧,觉我形秽。” 指因自己容貌举止不如人而感到惭愧。后也泛指自愧不如别人。惭:惭愧。形秽:形态丑陋。
春意盎然:意:意味;盎然:洋溢,深厚。春天的意味正浓。
真心诚意:心意真实诚恳,没有虚假。
出其不意:《孙子兵法·计》:“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指出乎对方意料之外,突然行动。
心烦意乱:形容烦躁不安,不知如何是好。《楚辞·卜居》:“心烦意乱,不知所从。”
适得其反:结果跟希望正好相反。
得天独厚:具有特殊优越的条件。多指人的资质或自然环境特别好。天:自然的,天然的。
形单影只:形容孤独,没有伴侣。也说形只影单。
废寝忘食:也说废寝忘 餐。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非常勤奋专心。南朝齐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犹且具明废 寝,昃晷忘餐。”
心安理得:自以为道理上过得去,心里很坦然。
意想不到:料想不到,没有料到。
出人意料:(事物的好坏、情况的变化、数量的大小等)出于人们的意料;在人们的意料之外。也说出人意表。
流连忘返:流连:留恋不止。玩乐时留恋不愿离开。留恋得忘记了回去。
诚心诚意:心意很真诚:~向专家请教。
贪得无厌:对某种事物的欲望老不满足(含贬义)。
迫不得已:迫于无奈,不由得不那样(做)。
自鸣得意:自己表示很得意,自以为了不起。
妙手偶得:技术高超的人,偶然间即可得到。也用来形容文学素养很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作。
春风得意:唐代孟郊《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形容考上进士后得意的心情。后来用“春风得意”称进士及第,也用来形容人官场腾达或事业顺心时扬扬得意的样子。
词不达意:(说话、写文章)语句不能确切地表达意思。
不得而知:得:能够。没有办法知道。
发愤忘食:下决心努力学 习和工作,连吃饭也忘记了。形容勤奋和专心。《论语·述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 至。”
差强人意:《后汉书·吴汉传》:“吴公差强人意。” 原意是吴汉很能振奋其部下的意志。后用来指尚能使人满意。差:古代义为甚;现代义为大致,比较。
读书得间:间:间隙。比喻窍门。读书得了窍门。形容读书能寻究窍门,心领神会。
麻痹大意:麻痹:肢体失去知觉和运动机能障碍,比喻失去警觉。指粗心、疏忽,对事物不敏感,失去警惕性。
探骊得珠:《庄子·列御寇》上说,黄河边上有人泅入深水,得到一颗价值千金的珠子。他父亲说:“这样珍贵的珠子,一定是在万丈深渊的黑龙下巴底下取得,而且是在它睡时取得的。”后来用“探骊得珠”比喻做文章扣紧主题,抓住要领(骊:黑龙)。
形迹可疑:举动和神色值得怀疑。
渔翁得利:趁着双方争执不下而从中得到好处。同“渔人得利”。
原形毕露:本来的面目完全暴露(含贬义)。
心灰意冷:灰心失望,意志消沉。
利害得失:好处和坏处,得益和损失。
言简意赅:语言简练而意思完备。赅(gāi):完备。
心满意足:非常满足。
毫不介意:丝毫不往心里去。
形形色色:各种各样;种类很多。《列子·天瑞》:“有形者,有形形者…有色者,有色色者。”
形影相吊:身体和影子互相安慰。形容十分孤独。晋李密《陈情表》:“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吊:慰问。
动辄得咎:动不动就 遭到责怪或受到处分。唐韩愈《进学解》:“跋前疐(zhì)后,动辄得咎。” 动辄(zhé):往往,动 不动就。咎(jiù):罪过。
意气用事:只凭感情办事,缺乏理智。
得不偿失:所得的利益补 偿不了所受的损失。宋苏轼《和子由除日见寄》诗:“感时嗟事变,所得不偿失。” 偿(cháng)。
曲意逢迎:违背自己的本心去迎合别人的意思。
意气风发:形容精神振奋,气概昂扬。
得陇望蜀:东汉光武帝刘秀下命令给岑彭:“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教他平定陇右(今甘肃一带)以后领兵南下,攻取西蜀(见于《后汉书·岑彭传》)。后来用“得陇望蜀”比喻贪得无厌。
意兴阑珊:阑珊:衰落。将残、将尽的意思。
称心如意:适合心意,愿望能得到满足。
鸠形鹄面:形容人因饥饿而很瘦的样子(鸠形:腹部低陷,胸骨突起;鹄面:脸上瘦得没有肉)。
形势逼人:指形势发展很快,迫使人不得不更加努力。
诚心实意:形容十分真挚诚恳。
恶意中伤:出自恶毒用心去诽谤诬陷伤害别人,中伤说坏话攻击陷害别人。
意境深远:指文艺作品或自然景象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深刻而长远,能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和深刻的思想启迪,让读者或观赏者在心灵上产生强烈而持久的共鸣。
不得善终:善终:正常死亡。指人不得好死。常指恶人应有的坏下场。
喜形于色:内心的喜悦流露在脸上。形:表露。色:脸色。
一无所得:什么也没有得到。形容毫无收获。
不尽人意:指某件事物的结果不完全符合人的意愿,有让人不满意的地方。
好心好意:指怀着善意。
不可多得:形容非常稀少,很难得到(多指人才或稀有物品)。
尽如人意:完全符合心意(多用于否定式):难以~。不能~。
彪形大汉:彪:小老虎,比喻躯干壮大;汉:男子。身材高大、结实的男子。
情真意切:感情真挚,心意殷切。
得意忘形:形容浅薄的人稍稍得志,就高兴得控制不住自己。
成败得失:得:得利。失:失利。成功与失败,得到的与丢掉的。
罪有应得:得到了应该得到的惩罚。形容处罚恰当,并非冤枉。
形态各异:指很多事物形状、姿态、形式不尽相同,各有特色。
形同陌路:指本来很熟悉的朋友或别的人,因为一些事情而不再联系或交往,如同成为陌生人一般。
情意绵绵:情意:对人的感情。绵绵:延续不断的样子。形容情意深长,不能解脱。
一举两得:做一件事,能同时得到两方面的好处。汉刘珍等《东观汉记·耿弇传》:“吾得临淄,即西安孤,必覆亡矣,所谓一举而两得者也。” 举:动作,举动。
得过且过:过一天算一 天。形容胸无大志,苟且偷安。也指对工作敷衍了事,不负责任。明陶宗仪《辍耕录》卷一五:“寒号 虫…比至深冬严寒之际,毛羽脱落,索然如(kòu)雏,遂自鸣曰:‘得过且过。’” 且:暂 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