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扬尘 dōng hǎi yáng chén
1. 拼音:dōng hǎi yáng chén
2. 意思:原指东海变成陆地后扬起尘土,比喻世事变化巨大,沧桑更迭,常用于形容时间久远或事物变迁的不可思议。
3. 出处:出自晋代葛洪《神仙传·麻姑》,载麻姑对王方平言“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后以“东海扬尘”引申世事巨变,与“沧海桑田”意同。
4. 近义词:
沧海桑田:大海变桑田,桑田变大海,形容世事变化极快极大(与“东海扬尘”同源于神话典故,侧重自然与人事的沧桑转换)。
白云苍狗:天上浮云如白衣瞬间变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侧重变化的快速与不可预测,与“东海扬尘”的时间跨度形成互补)。
海桑陵谷:大海变桑田,丘陵变深谷,形容世事巨变(以自然地貌变迁喻人事更迭,与“东海扬尘”的意象逻辑一致)。
天翻地覆:天地翻转,形容变化巨大而彻底(侧重变化的规模与冲击力,与“东海扬尘”的宏观变迁感相通)。
桑田碧海:桑田变碧海,指世事反复变迁(与“东海扬尘”互为逆喻,均以海陆转换喻沧桑,强调变化的循环性)。
5. 反义词:
一成不变:一经形成永不改变,形容事物固定僵化(与“东海扬尘”的动态变迁对立,侧重状态停滞)。
亘古不变:从古至今从未改变,强调时间维度上的恒定性(与“东海扬尘”的沧桑感相反,侧重永恒性)。
千年一律:一千年都一个样子,形容毫无变化(以时间久长反衬不变,与“东海扬尘”的变迁主题对立)。
原封不动:完全保持原样,丝毫未变动(侧重具体事物的未改状态,与“东海扬尘”的宏观变化形成对比)。
墨守成规:固守旧规不肯改变,形容思想保守(与“东海扬尘”的变革性相反,侧重行为与思维的僵化)。
6. 例句:
千年岁月流转,东海扬尘,昔日渔村已化作繁华都市。
他望着断壁残垣,感叹东海扬尘,昔日盛世竟成荒墟。
史书里的王朝更迭,恰如东海扬尘,道尽世事无常。
科幻小说中,外星人目睹地球东海扬尘般的科技飞跃,惊叹不已。
老人常说:“人生如东海扬尘,昨日苦乐,今日已非。”
地质学家研究岩层,发现东海扬尘的痕迹,印证海陆变迁。
这首诗以“东海扬尘”起兴,写尽岁月沧桑中的故人离别。
站在古迹前,能感受到东海扬尘般的历史厚重,时光仿佛在此凝固又流动。
经济学家警示:市场如东海扬尘,固步自封终将被时代淘汰。
神话中麻姑三见东海扬尘,今观人类文明,变迁之速更胜往昔。
成语词典:东海扬尘
东山再起 [ dōng shān zài qǐ ] 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八仙过海 [ bā xiān guò hǎi ] 相传八仙过海时不用舟船,各有一套法术。比喻各自拿出本领或办法,互相竞赛。
海阔天空 [ hǎi kuò tiān kōng ] 像大海一样辽阔,像天空一样无边无际。形容大自然的广阔。也比喻言谈议论等漫无边际,没有中心。还可形容心胸开阔,无拘无束。
东张西望 [ dōng zhāng xī wàng ] 形容这里那里地到处看。
东拉西扯 [ dōng lā xī chě ] 一会儿说东,一会儿说西。指说话条理紊乱,没有中心。
扬长而去 [ yáng cháng ér qù ] 大模大样地径自走了。
其貌不扬 [ qí mào bù yáng ] 不扬:不好看。形容人的容貌难看。
望尘莫及 [ wàng chén mò jí ] 只望见走在前面的人带起的尘土而追赶不上。比喻远远落后。现在多用于表示对人钦佩的自谦语。
声东击西 [ shēng dōng jī xī ] 声:声张。指造成要攻打东边的声势,实际上却攻打西边。是使对方产生错觉以出奇制胜的一种战术。
浩如烟海 [ hào rú yān hǎi ] 浩:广大;烟海:茫茫大海。形容典籍、图书等极为丰富。
看破红尘 [ kàn pò hóng chén ] 旧指看透人生,把生死哀乐都不放在心上的消极的生活态度。现也指受挫折后消极回避、无所作为的生活态度。
甚嚣尘上 [ shèn xiāo chén shàng ] 甚:很;嚣:喧嚷。人声喧嚷,尘土飞扬。原形容军中正忙于准备的状态。后来形容消息普遍流传,议论纷纷。现多指某种言论十分嚣张。
排山倒海 [ pái shān dǎo hǎi ] 推开高山,翻倒大海。形容力量强盛,声势浩大。
风尘仆仆 [ fēng chén pú pú ] 风尘:指行旅,含有辛苦之意;仆仆:行路劳累的样子。形容旅途奔波,忙碌劳累。
人山人海 [ rén shān rén hǎi ] 人群如山似海。形容人聚集得非常多。
天涯海角 [ tiān yá hǎi jiǎo ] 形容极远的地方,或相隔极远。
五湖四海 [ wǔ hú sì hǎi ] 指全国各地,有时也指世界各地。现有时也比喻广泛的团结。五湖:一般指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巢湖、洪泽湖;四海:指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海市蜃楼 [ hǎi shì shèn lóu ] 原指海边或沙漠中,由于光线的反射和折射,空中或地面出现虚幻的楼台城郭。比喻虚无缥缈而不实际存在的事物。
沸沸扬扬 [ fèi fèi yáng yáng ] 沸沸:水翻滚的样子;扬扬:喧闹、翻动的样子。像沸腾的水一样喧闹。形容人声喧闹、议论纷纷。
趾高气扬 [ zhǐ gāo qì yáng ] 趾高:走路时脚抬得很高;气扬:意气扬扬。走路时脚抬得很高,神气十足。形容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样子。
海纳百川 [ hǎi nà bǎi chuān ] 纳:容纳,包容。大海可以容得下成百上千条江河之水。比喻包容的东西非常广泛,而且数量很大。也指心胸宽广。
接风洗尘 [ jiē fēng xǐ chén ] 指设宴款待远来的客人,以示慰问和欢迎。
东施效颦 [ dōng shī xiào pín ] 比喻胡乱模仿,效果极坏。丑女东施看到美女西施皱眉的样子很美,就盲目地模仿她,结果却显得更丑了。
分道扬镳 [ fēn dào yáng biāo ] 原指分路而行。后多比喻因目标不同而各走各的路。镳:马嚼子,借指为马。扬镳:驱马前进。
神采飞扬 [ shén cǎi fēi yáng ] 形容人的精神饱满,容光焕发,脸上的神态焕发有神。
沧海一粟 [ cāng hǎi yī sù ] 大海里的一粒谷子。比喻非常渺小,微不足道。
发扬光大 [ fā yáng guāng dà ] 使好的作风、传统等得到发展和提高。
纷纷扬扬 [ fēn fēn yáng yáng ] 纷纷:众多;扬扬:飘荡的样子。形容雪花飘落或似雪花般的东西在空中飘洒得多而杂乱。也可形容消息、流言等传播得广而杂乱。
飞扬跋扈 [ fēi yáng bá hù ] 飞扬:放纵;跋扈:蛮横。原指意态狂豪,不爱约束。现多形容骄横放肆,目中无人。
铺张扬厉 [ pū zhāng yáng lì ] 原指竭力铺陈渲染,力求发扬光大。后多形容过分讲究排场。
激浊扬清 [ jī zhuó yáng qīng ] 冲去污水,让清水上来。比喻清除坏的,发扬好的。
欲扬先抑 [ yù yáng xiān yì ] 要发扬、放开,先控制、压抑。指为了突出后面要表达的内容,在前面先从相反的方面加以描述。
飘洋过海 [ piāo yáng guò hǎi ] 渡过海洋。多指去异国他乡或远处。
河清海晏 [ hé qīng hǎi yàn ] 黄河水清了,大海没有浪了。比喻天下太平。
宛转悠扬 [ wǎn zhuǎn yōu yáng ] 委宛曲折,也指声音悠扬动听。
臭名远扬 [ chòu míng yuǎn yáng ] 坏名声传得很远,强调声名狼藉,为众人所不齿。
四海为家 [ sì hǎi wéi jiā ] 原指帝王占有全国,后指什么地方都可以当作自己的家,指志在四方,不留恋家乡或个人小天地。也形容人漂泊无定所。
血海深仇 [ xuè hǎi shēn chóu ] 指像血海一样深广的仇恨,形容仇恨极深极大,多形容因亲人被杀害、遭受残酷迫害等而产生的强烈仇恨。
尘埃落定 [ chén āi luò dìng ] 比喻事情经过一系列波折后最终有了结果,局面趋于稳定,一切归于平静。
说东道西 [ shuō dōng dào xī ] 指随意谈论各种事情,形容人没有中心地随意闲聊,也指乱加谈论或议论他人是非。
东倒西歪 [ dōng dǎo xī wāi ] 形容物体或人站立不稳、倾斜摇摆的样子,也可形容事物杂乱无章、没有秩序。
斗志昂扬 [ dòu zhì áng yáng ] 形容战斗或奋斗的意志旺盛、情绪高涨,充满积极向上的精神与决心,多用来表现人在面对挑战、任务时的蓬勃状态。
情深似海 [ qíng shēn sì hǎi ] 形容感情深厚得如同大海一样不可测量,多用来表达人与人之间(如亲情、爱情、友情等)极为深切、浓厚的情感,强调情感的深度与厚重感。
东窗事发 [ dōng chuāng shì fā ] 指密谋或罪行败露,事情真相被揭露,多用来形容阴谋诡计被发现后陷入困境的状态。
翻江倒海 [ fān jiāng dǎo hǎi ] 原指把江海翻转过来,形容水势浩大或力量、声势极其雄壮,能掀起巨大波澜;现多比喻力量强大、动作猛烈,或场面、局势剧烈动荡、变化极大。
山珍海味 [ shān zhēn hǎi wèi ] 原指山野和海洋中珍贵稀有的食物,后泛指丰盛美味的菜肴,多形容饮食的奢华与珍贵。
指东画西 [ zhǐ dōng huà xī ] 指说话时的手势动作。比喻说话避开主题,东拉西扯。
福如东海 [ fú rú dōng hǎi ] 福气像东海一样浩瀚无边,形容福气极多、极大,多用于祝福或称颂。
刀山火海 [ dāo shān huǒ hǎi ] 比喻极其危险艰难的地方或环境,形容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决心。
声名远扬 [ shēng míng yuǎn yáng ] 名声传得很广,远近闻名。常用来形容人、地方、事物等因某种特色、成就等而被广泛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