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洋过海 piāo yáng guò hǎi
1. 拼音:piāo yáng guò hǎi
2. 意思:渡过海洋。多指去异国他乡或远处。
3.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一回:“飘洋过海寻仙道,立志潜心建大功。”
4. 近义词及意思
远涉重洋:重洋:辽阔无边的海洋。远远地渡过海洋。和“飘洋过海”意思相近,都表示经历长途的海上旅行,去往远方。
漂洋过海:与“飘洋过海”相同,意思是乘船渡过海洋,到海外异国他乡。
5. 反义词及意思
足不出户:脚不跨出家门。与“飘洋过海”相反,表示一直待在家里,没有外出远行的意思。
安土重迁:土:乡土;重:看得重,不轻易。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体现出对本土的留恋,不想远行,和“飘洋过海”形成鲜明对比。
6. 例句:
他飘洋过海,到国外去寻找更好的发展机会。
许多华人飘洋过海,在异国他乡落地生根。
这位冒险家飘洋过海,探索未知的大陆。
他们飘洋过海来到这个陌生的国度,开启了新的生活。
为了学习先进的技术,他飘洋过海,踏上求学之路。
那些货物飘洋过海,被运往世界各地。
早期的传教士飘洋过海,把宗教文化传播到其他国家。
她飘洋过海,只为了和远方的恋人相聚。
许多珍稀物种飘洋过海,被引进到新的环境中。
古代的航海家飘洋过海,开拓了海上贸易航线。
成语词典:飘洋过海
八仙过海:谚语“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或‘各显其能’)”,比喻各自有一套办法,或各自施展本领,互相竞赛。
过眼云烟:比喻很快就消失的事物。也说过眼烟云。
雨过天晴:也说雨过天青。雨后转晴。比喻坏的形势已经过去,出现了好的平静的局面。
海阔天空:宋阮阅《诗话总龟》前集卷三○引《古今诗话》中记载唐代和尚玄览诗:“大海从鱼跃,长空任鸟飞。”一作“海阔从鱼跃,天空任鸟飞。”原形容大自然的广阔。后常用“海阔天空”比喻想象或说话等无拘无束或漫无边际。
得意洋洋:洋洋:得意的样子。形容称心如意、沾沾自喜的样子。
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清周永年《儒藏记》:“或曰:‘古今载籍,浩如烟海。’” 浩:广大,众多。
排山倒海:把高山推开,把大海翻倒过来。形容声势巨大,不可阻挡。
大喜过望:所得超过了所 希望的,因而特别高兴。《汉书 英布传》:“布又大喜过望。”
飘飘摇摇:物体在空中随风漂浮摇动。
人山人海:形容聚集的人极多:体育场上,观众~。
天涯海角:也说天涯地角。形容极偏远的地方。宋张世南《游宦记闻》卷六:“今之远宦及远服贾者,皆曰天涯海角,盖俗谈也。”
五湖四海:指全国各地。有时也指世界各地。
海市蜃楼:即“蜃景”
海纳百川:纳:容纳,包容。大海可以容得下成百上千条江河之水。比喻包容的东西非常广泛,而且数量很大。
白驹过隙:《庄子·知北游》:“若白驹之过隙。” 意思是如同白色的马在缝隙前飞驰而过,转眼就不见了。形容时间过得极快。
沧海一粟:大海中的一粒小米。宋苏轼《赤壁赋》:“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比喻非常渺小。粟(sù)。
文过饰非:用漂亮的言辞掩饰过失和错误。唐刘知几《史通·惑经》:“岂与夫庸儒末学,文过饰非,使夫问者缄辞杜口,怀疑不展,若斯而已哉?” 文、饰:掩饰。过、非:错误。
望洋兴叹:《庄子·秋水》记载,河伯(黄河神)自以为大得了不得。后来到了海边,望见无边无际的海洋,才感到自己的渺小,于是仰望着海神,发出了叹息。后比喻做事力量不够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能为力。望洋:仰望的样子。
洋洋洒洒:形容文章或谈话内容丰富,连续不断。
过犹不及:《论语·先进》:“过犹不及。” 汉贾谊《新书·容经》:“故过犹不及,有余犹不足也。” 指事情做得过分了,就像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好的。犹:如,同。不及:不足。
飘洋过海:渡过海洋。多指去异国他乡或远处。
改过自新:也说悔过自新。改正过错,重新做人。《史记·吴王濞列传》:“(吴王)于古法当诛,文帝弗忍,因赐几杖。德至厚,当改过自 新。”
河清海晏:黄河水清了,大海没有浪了。比喻天下太平。
蒙混过关:用欺骗的手段逃避询问或审查。
江洋大盗:在江河海洋上抢劫行凶的强盗。
说不过去:指不合情理;无法交代:你这样对待人家,太~了。
飘浮不定:指物体或人等在流体(如水、空气等)中四处移动,没有固定的位置;也可形容人的思想、情绪、生活等不稳定,变化无常。
四海为家:原指帝王占有全国,后指什么地方都可以当作自己的家,指志在四方,不留恋家乡或个人小天地。也形容人漂泊无定所。
血海深仇:指因亲人被杀害而引起的极深的仇恨。
得过且过:过一天算一 天。形容胸无大志,苟且偷安。也指对工作敷衍了事,不负责任。明陶宗仪《辍耕录》卷一五:“寒号 虫…比至深冬严寒之际,毛羽脱落,索然如(kòu)雏,遂自鸣曰:‘得过且过。’” 且:暂 且。
神经过敏: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异常锐敏的症状,神经衰弱的患者多有这种症状。
情深似海:形容情爱深厚,像大海一样不可量。
过目不忘:看过就不忘记。形容记忆力非常强。
烟云过眼:像烟云在眼前一晃而过。比喻事物很快就成为过去。也比喻身外之物,不必重视。
虚无飘渺:形容若有若无,空虚渺茫。
翻江倒海:形容水势浩大,多用来比喻力量或声势非常壮大。也说倒海翻江。
山珍海味:也说山珍海错。山间海中出产的珍贵食品。唐韦应物《长安道》诗:“山珍海错弃藩篱,烹犊炰羔如折葵。” 海错:海味。
福如东海:祝颂的话。祝 愿一个人的福气像东海那样广大无边。常与“寿比南山”连用。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花灯轿莲女成 佛记》:“寿比南山,福如东海,佳期。从今后,儿孙昌盛,个个赴丹墀。”
刀山火海:比喻非常艰险和困难的地方。也说火海刀山。
风雨飘摇:《诗经· 豳风·鸱鸮》:“予室翘翘,风雨所漂(今作飘)摇。” 原指树上的鸟窝在风雨中摇晃。后用来形容局势 动荡不安,很不稳定。
过河拆桥:比喻达到目的以后,就把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一脚踢开。
操之过急:办事情过于急躁:这事得分步骤进行,不可~。
海底捞针:比喻极难找到。也说大海捞针。
喜气洋洋:形容非常欢乐的样子。
大海捞针:也说海底捞针。从大海里捞一根针。比喻极难找到。
将功补过:用建立的功绩来抵偿以前的过失。
瞒天过海:比喻用伪装来瞒哄对方,偷偷地行动。
事不过三:指同样的事不宜连作三次。
招摇过市:指故意在众人面前大摇大摆,炫耀自己。
名扬四海:四海:天下。名声传扬到天下。形容名声很大。
闻过则喜:听到别人批评自己的缺点或错误,表示欢迎和高兴。指虚心接受意见。《孟子·公孙丑上》:“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
海枯石烂:海水枯干,石头粉碎。形容经历极长的时间。多用于誓言,表示意志坚定,永不改变。明瞿佑《剪灯新话·绿衣人传》:“海枯石烂,此恨难消;地老天荒,此情不泯。”
雁过留声:比喻留名声于身后。
四海之内:指全中国或全世界。古代人认为中国四面被海环绕,所以用“四海之内”来指代整个天下。
飘飘欲仙:欲:将要。飘飞上升,像要超脱尘世而成仙。多指人的感受轻松爽快。亦形容诗文、书法等的情致轻快飘逸。
沧海桑田:葛洪在《神仙传》里记载有一个叫麻姑的仙女,说自从她当仙女以来,已经见到东海有三次变为桑田了。后用沧海桑田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海誓山盟:男女相爱时所立的誓言和盟约,表示爱情要像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也说山盟海誓。
石投大海:石投海中迅速没入,比喻毫无反响或杳无音信。
擎天架海:比喻大材干,大本领。元杂剧常喻将帅为“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故云。
摧山搅海:摧:毁坏;搅:搅动。摧毁高山,搅动大海。形容神通极大,声势吓人。
钻山塞海:比喻做极为困难的事。
海啸山崩:大海汹涌呼啸,高山崩裂倒塌。形容来势凶猛急速。
委过于人:形容嫁祸给别人。
流血飘尸:形容伤亡极大。
十里洋场:旧指洋人较多的地方。多形容旧时的上海。
过庭闻礼:指承受父训或径指父训。
过化存神:过:经过;存:保存,具有。圣人所到之处,人民无不被感化,而永远受其精神影响。
海内无双:海内:四海之内,旧指中国,现亦指世界各地。四海之内独一无二。
山陬海噬:形容遥远偏僻的地方。
河门海口:比喻说大话。
理过其辞:说理多而文采不足。
量如江海:比喻度量非常大。
四海承风:指全国都接受教化。
愁山闷海:忧愁如山,苦闷似海。形容愁闷象山一样大,象海一样深,无法排遣。
过耳春风:经过耳边的春风。比喻听话的人不重视,或认为不值得听。
流血飘丘:形容战死的人很多。也泛指流血很多。
山行海宿:行于山间和宿于海上。指行旅艰险。
鳃鳃过虑:鳃鳃:恐惧的样子。形容过于忧虑和恐惧的样子。
飘风急雨:来势急遽而猛烈的风雨。同“飘风暴雨”。
苦海茫茫:苦海:苦难深重如海;茫茫:辽阔深远的样子。无穷无尽的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