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名远扬 shēng míng yuǎn yáng
1. 拼音:shēng míng yuǎn yáng。
2. 意思:名声传得很广,远近闻名。常用来形容人、地方、事物等因某种特色、成就等而被广泛知晓。
3. 出处:无特定古籍出处,是常用的成语。
4. 近义词及意思
闻名遐迩:遐:远;迩:近。形容名声很大,远近都知道,和声名远扬一样,都强调名声传播的范围广。
名满天下:天下闻名,形容名声极大,与声名远扬相近,突出名声在整个世界(广泛区域)内都有很高的知名度。
5. 反义词及意思
默默无闻:无声无息,没人知道,指没有什么名声,与声名远扬相反,体现出不被人知晓的状态。
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和声名远扬形成鲜明对比,突出知晓范围小。
6. 例句
这位科学家在学术领域声名远扬,备受尊敬。
那家百年老店因其独特的风味而声名远扬。
这位运动员在国际比赛中屡获佳绩,声名远扬。
杭州西湖以其秀丽的景色声名远扬,吸引了大量游客。
他医术高超,在当地声名远扬,求医者络绎不绝。
这部小说的作者声名远扬,他的作品深受读者喜爱。
那位画家的作品在艺术界声名远扬,价值不菲。
这所大学以其优秀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成果声名远扬。
少林寺因武术而声名远扬,成为了中华文化的一张名片。
他因乐善好施而声名远扬,大家都对他赞不绝口。
成语词典:声名远扬
名胜古迹:风景优美和有古代遗迹的著名地方。
举世闻名:举世:全世界。全世界都知道。形容非常著名。
大名鼎鼎:鼎鼎:盛大的样子。形容名气很大。
声如洪钟:洪:大。形容说话或歌唱的声音洪亮,如同敲击大钟似的。
声泪俱下:边说边哭。形容非常悲痛。《晋书·王彬传》:“音辞慷慨,声泪俱下。”
声情并茂:(演唱、朗诵等)声音优美,感情丰富。
名列前茅:指名次列在前面。古代行军时持茅(当作旗)的走在前面的叫前茅。《左传·宣公十二年》:“前茅虑无。”
闻名遐迩:遐:远;迩:近。形容名声很大,远近都知道。
声色俱厉:指说话时的声音和脸色都很严厉。俱:都。厉:严厉。
徒有虚名:空有某种名声,指名不符实。也说徒有其名。
异口同声:大家说的完全一致。《宋书·庾炳之传》:“今之事迹,异口同音,便是彰著,政未测得物之数耳。”
极目远眺:极:尽;眺:望。尽眼力之所及眺望远方。
声嘶力竭:声音嘶哑,气力用尽。形容拼命地叫喊(含贬义)。嘶:哑。竭:尽。
扬长而去:大模大样地离开。
名垂青史:好的名声和事迹载入史籍永远流传。
风声鹤唳:《晋书· 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 前秦苻坚带兵攻打东晋,被打得大败,逃走时听到风声 和鹤叫都以为是追兵。后用来形容人在非常害怕时听到一点声音,就十分恐慌紧张。唳(lì)。参见〔草木皆兵〕
其貌不扬:指某人外貌不好看。唐裴度《自题写真赞》:“尔才不长,尔貌不扬。” 不扬:不好看。
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也作莫明其妙。
欺世盗名:欺骗世人,窃取名誉。
声势浩大:声势:声威和气势;浩:广大。声威和气势非常壮大。
声东击西:声张击东而实击西。用以迷惑敌人,造成敌人错觉,给予出其不意的攻击。唐杜佑《通典·兵典六》:“声言击东,其实击西。” 声:扬言。
一声不吭:指一直沉默不语,一句话也没有说过。
绘声绘色: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也说绘影绘声、绘声绘影。
远近闻名:无论是远处还是近处都听过这个名字,形容很有名。
敛声屏气:敛:收入束;屏:抑止。抑制语声和呼吸。形容畏惧、小心的样子。
不动声色:内心活动不从语气和神态上表现出来,形容态度镇静。也说不露声色。
名不虚传:确实很好,不是空有虚名。
鸦雀无声:形容非常安静。
驰名中外:驰:传播。形容名声传播得极远。
沸沸扬扬:形容议论 纷纷,好像水沸腾后气泡、热气蒸腾翻滚一样。
趾高气扬:走路时脚抬得高高的,神气十足。形容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样子。
赫赫有名:赫赫:显著盛大的样子。声名非常显赫。
源远流长:源头很远,流程很长:长江是一条~的大河。
不可名状: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名:说出。状:描述。
名副其实:也说名符其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副:相称,符合。
书声琅琅:形容读书声音响亮。
分道扬镳:也说分路扬镳。原指分路而行。后多比喻因目标不同而各走各的路。《北史·魏宗室河间公齐传》:“洛阳,我之 丰沛,自应分路扬镳。” 扬镳:驱马前进。镳(biāo):马嚼子。
忍气吞声:受了气而勉强忍耐,不敢说出来。吞声:不敢做声。
好高骛远:脱离实际地追求目前不可能实现的过高、过远的目标。《宋史·程颢传》:“病学者厌卑近而骛高远,卒无成焉。” 骛:追求。
神采飞扬:形容兴奋得意,精神焕发的样子。
声势赫奕:声威气势盛大显赫。《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許氏 三兄弟,都做了大官,雖然他不以富貴驕人,自然聲勢赫奕。”清 宣鼎《夜雨秋灯录·陬邑官亲》:“西域之變,大將軍 福公 奉命進勦,統領 巴圖魯 及 吉林 健旅,聲勢赫奕。”鲁迅《坟·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但他得救之后,无非以为占了便宜,何尝改悔;并且因为是早已营就三窟,又善于钻谋的,所以不多时,也就依然声势赫奕,作恶又如先前一样。”
大声疾呼:大声而急切地 呼喊,以引起人的注意或使人醒悟。唐韩愈《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行且不息,以蹈于穷饿之水火,其既危且亟矣,大其声而疾呼矣!”
金榜题名:金榜:科举时代称殿试揭晓的榜;题名:写上名字。指科举得中。
发扬光大:使事业或优良 作风、传统等在原来基础上发展、扩大或提高。
沽名钓誉:使用各种不正当手段以谋 取好的名声和荣誉。
声名狼藉:《史记·蒙恬列传》司马贞索隐:“言其恶声狼藉,布于诸国。” 后用声名狼藉形容人的名声坏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狼藉(jí):乱七八糟。
至理名言:最正确、最有价值的话。
唉声叹气:因伤感、烦闷或痛苦而发出叹息的声音。
蜗角虚名:蜗角:蜗牛的角,比喻细微。微小而没有作用的名声。
不远万里:不以万里为远。形容不怕路途遥远。
纷纷扬扬:状态词。(雪、花、叶等)飘洒得多而杂乱:鹅毛大雪~。
飞扬跋扈:原指意态举 动放纵,不受约束。唐杜甫《赠李白》诗:“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现多形容骄横放肆。
低声下气:形容恭顺小心的样子。
敬而远之:尊敬,但又不愿意接近。《论语·雍也》:“敬鬼神而远之。”
铺张扬厉:唐韩愈《潮州刺史谢上表》:“铺张对天之闳休,扬厉无前之伟迹。” 后多用以形容过分铺张,讲究排场。铺张:铺叙渲染。扬厉:宣扬扩大。
激浊扬清:比喻抨击、清除坏的,表彰、发扬好的。《尸子·君治》:“扬清激浊,荡去滓秽,义也。” 激:冲去。浊:脏水。清:清水。
瓮声瓮气:形容说话的声音粗大而低沉。
声名鹊起:形容知名度迅速提高。清 李斗《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下》:“﹝ 朱文元 ﹞先在 徐 班,以年未五十,故無所表見,至 洪 班則聲名鵲起,班中人稱爲戲忠臣。”
巧立名目:为达到某种不正当的目的而编造理由定出一些名目。
远见卓识:远大的眼光,高明的见识。
臭名昭著:臭名声人人知道。昭著:非常显明。
无声无息:没有声音和气息,比喻没有动静或没有什么影响、作为。
名正言顺:《论语·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意思是,名分不正,讲起话来就不顺当、不合理;说话不顺当、不合理,事情就办不成。后以“名正言顺”泛指做事理由正当而充分。
久负盛名:负:承受,承担,引申为享有。长时期地享有好的名声。
为期不远:为:作为;期:日期,期限。指快到规定或算定的日子。
欲扬先抑:要发扬、放开,先控制、压抑。
怪声怪气:形容声音、语调、唱腔等滑稽或古怪难听。
名落孙山:宋范公偁《过庭录》第六十一条记载,孙山考取了末名举人,回乡后,有人问他:“我的儿子考中没有?” 孙山回答说:“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意思是榜上最后一名是孙山,你的儿子还在孙山的后边。后指考试没有考取或选拔时没被录取。解(jiè)。
意境深远:指文艺作品或自然景象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深刻而长远,能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和深刻的思想启迪,让读者或观赏者在心灵上产生强烈而持久的共鸣。
宛转悠扬:委宛曲折,也指声音悠扬动听。
随声附和:自己没有主见,人家说什么,也跟着说什么。和(hè)。
臭名远扬:名:名声;扬:传播。坏名声传得很远。
无名小卒:比喻没有名气的人。
怨声载道:怨恨的声音充满了道路。形容民众普遍不满。载(zài):充满。
轻声细语:形容说话声音轻柔、细小,态度温和。
任重道远:担子很重,路程遥远。比喻责任重大,需要经过长期的艰苦奋斗。《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盛名难副:盛:大;副:相称,符合。名望很大的人,实际的才德常是很难跟名声相符。指名声常常可能大于实际。用来表示谦虚或自我警戒。
尊姓大名:姓名的尊称。
功成名就:功业建立了,名声也有了。也说功成名立、功成名遂。
名利双收:既得名声,又获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