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火投薪 jiù huǒ tóu xīn
救火投薪的意思
为了扑灭火焰而将木柴扔进火中。比喻采取错误的办法,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使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1. 【解释】:为了扑灭火焰而将木柴扔进火中。比喻采取错误的办法,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使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2. 【出自】:《邓析子·无厚篇》:“不治其本而务其末,譬如拯溺而硾之以石,救火而投之以薪。”
救火投薪的近义词
救焚投薪、扬汤止沸
成语词典:救火投薪
热火朝天:形容场面、情绪或气氛热烈高涨。
水深火热:比喻百姓生活异常艰难痛苦。
火烧眉毛:比喻非常急迫:~眼下急。这是~的事儿,别这么慢条斯理的。
救死扶伤:抢救生命垂危的人,照顾受伤的人。现泛指医务人员的职责:~,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
火冒三丈:形容怒气特别大。
心急火燎:心里急得像火烧一样,形容非常着急。也说心急如焚、心急如火。
杯水车薪:《孟子·告子上》:“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比喻无济于事,解决不了问题。薪:柴草。
围魏救赵:战国时魏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向盟国齐求救。齐威王派田忌率兵救赵。田忌用军师孙膑计,乘魏国精锐部队在赵,国内空虚,引兵攻袭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在魏军从邯郸撤退回救时,乘其疲惫,大败魏军于桂陵(今山东菏泽东北),赵国之围遂解。这次战役又称桂陵之战。后以“围魏救赵”指袭击敌人的后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见死不救:看见人家有急难而不去救援。
弃暗投明:离开黑暗,投向光明。比喻与黑暗势力断绝关系,走上光明的道路。
满腔怒火:满腔怒火是心中非常生气的意思。形容心里充满着极大的愤怒。
熊熊大火:形容火势旺盛而猛烈。
走投无路:无路可走,比喻处境极端困难,找不到出路。
灯火辉煌:形容夜晚灯光明亮的繁华景象。
炉火纯青:相传道家炼丹,到炉子里的火发出纯青色的火焰的时候,就算成功了。比喻学问、技术或办事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
治病救人:比喻针对某人的缺点错误进行分析、批评,帮助其改正。
投桃报李:他送给我桃儿,我拿李子回送他(语本《诗经·大雅·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比喻友好往来。
骄阳似火:强烈的阳光。
明火执仗:点着火把,拿着武器,公开活动(多指抢劫)。
如火如荼:《国语·吴语》:“…望之如荼…望之如火。” 像火那样红,像荼那样白。原形容军容之盛。后用来形容气势旺盛或热烈。荼(tú):一种茅草的白花。
投机倒把:指以买空卖空、囤积居奇、套购转卖等手段牟取暴利。
明珠暗投:把闪闪发光的珍珠投到黑暗的地方。《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臣闻明月之珠,夜光之璧,以暗投人于道路,人无不按剑而眄者,何则?无因而至前也。” 后用“明珠暗投”比喻贵重的东西落到不识货的人手里。也比喻有才能的人得不到重视或好人误入了歧途。
不瘟不火: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瘟,戏曲沉闷乏味;火,比喻紧急急促。
釜底抽薪:从锅底下抽去 燃烧的柴火,使水停沸。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北齐魏收《为侯景叛移梁朝文》:“抽薪止沸,剪草 除根。” 明俞汝楫《礼部志稿·奏疏·戚元佐〈议处宗潘疏〉》:“谚云:‘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厝火积薪:把火放在柴堆下面。比喻隐藏着很大的危险。《汉书·贾谊传》:“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 薪:柴草。
投鼠忌器:《汉书·贾谊传》:“里谚曰:‘欲投鼠而忌器。’” 意思是要打老鼠又怕打坏了它旁边的器物。比喻做事有所顾忌,不便于放手去干。忌:顾忌。
五体投地:两手、两膝和头一起着地。这是佛教最恭敬的行礼仪式。比喻佩服到了极点(现多含有诙谐或讽刺的意味)。
煽风点火:比喻鼓动别人做某种事(多指坏的)。
火中取栗:一只猴子和一只猫看见炉火中烤着栗子,猴子叫猫去偷,猫用爪子从火中取出几个栗子,自己脚上的毛被烧掉,栗子却都被猴子给吃了(见于法国拉·封登[Jean de La Fontaine]的寓言)。比喻冒危险给别人出力,自己却上了大当,一无所得。
杀人放火:指无法无天的强暴行为。
臭味相投:臭味:气味;相投:互相投合。彼此的思想作风、兴趣等相同,很合得来(常指坏的)。
干柴烈火:比喻一触即发的形势,也比喻情欲正盛的男女。
十万火急:形容事情紧急到了极点。
投机取巧:利用时机和巧妙手段谋取个人私利,也指不愿下苦工夫,凭小聪明侥幸取得成功。
火居道士:不出家,可娶妻的道士。
隔岸观火:比喻见人有危难不援助而采取看热闹的态度。
黑灯瞎火:形容黑暗没有灯光:楼道里~的,下楼时注意点儿。也说黑灯下火。
情投意合:形容双方思想感情融洽,意见一致,彼此很合得来。
舍己救人:不惜牺牲自己去救别人。
无可救药:药:治疗。病已重到无法用药医治的程度。比喻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趁火打劫:趁人家失火的时候去抢人家的东西,比喻趁紧张危急的时候侵犯别人的权益。
洞若观火:形容看得 非常清楚明白。
自投罗网:比喻自取灾祸,自己送死。宋苏轼《策别十七·去奸民》:“譬如猎人终日驰驱践蹂于草茅之中,搜求伏兔而搏之,不待其自投于网罗而后取也。” 罗、网:捕鸟的器具。
放火烧山:比喻煽风点火,挑拨离间。
薪火相传:原指柴烧尽,火种仍可留传。古时候比喻形骸有尽而精神不灭;后人用来比喻学问和技艺代代相传。
卧薪尝胆: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立志报仇。据说他睡觉睡在柴草上头,吃饭、睡觉前都要尝一尝苦胆,策励自己不忘耻辱。经过长期准备,终于打败了吴国(《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只有尝胆事,苏轼《拟孙权答曹操书》才有“卧薪尝胆”的话)。形容人刻苦自励,立志为国家报仇雪耻。
投其所好:投:迎合;其:代词,他,他的;好:爱好。迎合别人的喜好。
刀山火海:比喻非常艰险和困难的地方。也说火海刀山。
投石问路:比喻先以某种行动试探。
举手投足:一抬手一踏步,泛指一举一动:~显出一种优雅的风度。
油煎火燎:形容非常焦急:孩子病得很重,母亲急得~的。
赴汤蹈火:晋嵇康《与山 巨源绝交书》:“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汤蹈火。” 形容不畏艰险,奋不顾身:为了解救被俘的同志,我们~,在所不辞。汤:滚开的水。蹈:踩。
火上浇油:也说火上加油。比喻使别人更加愤怒,使事态更加严重。
惹火烧身:引火烧身
火树银花:形容灯光和烟火灿烂绚丽。多用于节日夜晚。唐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万家灯火:家家点上了灯。指天黑上灯的时候。也形容城市夜晚的景象。
抱薪救火:用抛掷木柴击火的办法灭火。比喻方法不对,反而使祸害扩大。《史记·魏世家》:“且夫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抱:抛掷。薪:柴草。
玩火自焚:比喻干冒险的或害人的勾当,最后必然遭到应得的惩罚。
风风火火:形容急急忙忙、冒冒失失的样子:他~地闯了进来。
火眼金睛:《西游记》第七回写孙悟空被放在八卦炉里锻炼,他那一双被炉烟熏红的眼叫做火眼金睛,能识别各种妖魔鬼怪。借指能洞察一切的眼力。
势如水火:形容双方就像水火一样互相对立,不能相容。
石投大海:石投海中迅速没入,比喻毫无反响或杳无音信。
以火救火:用火来救火灾。比喻工作方法不对头,不但无益,反而有害。
香火鼎盛:形容人很多.
水火不辞:指不避艰险。同“水火不避”。
薪贵于桂:形容物价飞涨。
救焚拯溺:焚:火灾;溺:水灾。救人于水火之中。形容紧急救助陷于困境中的人。
雪窗萤火:比喻勤学苦读。同“雪窗萤几”。
大动肝火:指大怒。
烽火四起:战争的火焰从四面八方燃烧起来。形容边防不安宁,四处有敌人进犯。
以水救水:引水来救水灾,水势越盛。比喻不仅不加以制止,相反更助长其势。
投桃之报:比喻给对方的报答。
以火止沸:比喻处理方法不对,不但不能制止,反而助长已成的气势。同“以汤止沸”。
向火乞儿:向火:烤火;乞儿:乞丐。近火取暖的气丐。比喻趋炎附势的人。
负薪之病:负薪:指有病。指背柴劳累,体力还未恢复。
薪储之费:指柴米等日常生活费用。
抽薪止沸:把锅底下燃着的柴抽掉,使锅里的水不再翻滚。比喻解决问题从根本上着手。
水火不容:容:容纳。水和火是两种性质相反的东西,根本不相容。比喻二者对立,绝不相容。
解衣抱火:比喻不解决问题,只招致危险。同“解衣包火”。
以水投水:把一条河里的水倒到另一条河里。比喻事物相似,很难辨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