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魏救赵 wéi wèi jiù zhào
1. 拼音:wéi wèi jiù zhào
2. 意思: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3. 出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记载,战国时期,魏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国将领田忌、孙膑率兵救赵,孙膑建议田忌直逼魏国都城大梁,魏军必定回师自救,这样既解救了赵国,又可使魏军疲劳不堪。田忌采纳了孙膑的策略,魏军果然中计,赵国之围得解。
4. 近义词及意思:
声东击西(声:声张。指造成要攻打东边的声势,实际上却攻打西边。是使对方产生错觉以出奇制胜的一种战术。和围魏救赵类似,都是通过迷惑敌人来达到战略目的)
调虎离山(设法使老虎离开原来的山冈。比喻用计使对方离开原来的地方,以便乘机行事。与围魏救赵相近,都是一种军事策略,目的是调动敌人)
5. 反义词及意思:
围城打援(一种战术,进攻的一方以部分兵力包围守城之敌,诱使敌人派兵援救,然后以主力部队歼灭敌人的援军。和围魏救赵相反,围魏救赵是救被围的一方,围城打援是围点打援)
腹背受敌(腹:指前面;背:指后面。前后受到敌人的夹攻。与围魏救赵形成对比,围魏救赵是主动出击解围,腹背受敌是被动地陷入困境)
6. 例句:
面对敌人的围攻,我军采用围魏救赵的战术,攻击他们的后方基地,成功解了友军之围。
在商业竞争中,我们可以使用围魏救赵的策略,打击对手的核心业务,来缓解自己的压力。
他们被围困在山谷中,援军使用围魏救赵之计,攻打敌人的粮草营地,使围困者不得不撤兵。
下棋的时候,他巧妙地运用围魏救赵的方法,放弃局部棋子,攻击对方的关键部位,从而扭转局面。
为了帮助陷入困境的分公司,总公司采用围魏救赵的方式,对竞争对手的主要市场进行冲击。
在这场足球比赛中,教练让队员们采用围魏救赵的战术,通过加强对对方中场的控制来缓解后防压力。
三国时期,诸葛亮也多次运用围魏救赵的谋略,化解盟友的危机。
在营销活动中,品牌A使用围魏救赵的策略,针对品牌B的薄弱环节进行打击,从而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
当朋友被债务追讨困扰时,他使用围魏救赵的办法,向债权人的其他债主透露信息,使得朋友暂时得到解脱。
警察在解救人质时,运用围魏救赵的战术,对绑匪的藏身之处进行包围,迫使绑匪放弃人质。
成语词典:围魏救赵
救死扶伤:抢救生命垂危的人,照顾受伤的人。现泛指医务人员的职责:~,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
围魏救赵:战国时魏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向盟国齐求救。齐威王派田忌率兵救赵。田忌用军师孙膑计,乘魏国精锐部队在赵,国内空虚,引兵攻袭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在魏军从邯郸撤退回救时,乘其疲惫,大败魏军于桂陵(今山东菏泽东北),赵国之围遂解。这次战役又称桂陵之战。后以“围魏救赵”指袭击敌人的后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见死不救:看见人家有急难而不去救援。
完璧归赵:战国时代赵国得到了楚国的和氏璧,秦昭王要用十五座城池来换璧。赵王派蔺相如带着璧去换城。相如到秦国献了璧,见秦王没有诚意,不肯交出城池,就设法把璧弄回,派人送回赵国(见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比喻原物完整无损地归还本人。
围追堵截:一种作战方法。意为把军队分成几路同时进行包围式的追击,将敌人堵截成几块,加以消灭。
治病救人:比喻针对某人的缺点错误进行分析、批评,帮助其改正。
张王赵李:泛指一些人,也指寻常之辈。
舍己救人:不惜牺牲自己去救别人。
无可救药:药:治疗。病已重到无法用药医治的程度。比喻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抱薪救火:用抛掷木柴击火的办法灭火。比喻方法不对,反而使祸害扩大。《史记·魏世家》:“且夫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抱:抛掷。薪:柴草。
以火救火:用火来救火灾。比喻工作方法不对头,不但无益,反而有害。
救焚拯溺:焚:火灾;溺:水灾。救人于水火之中。形容紧急救助陷于困境中的人。
以水救水:引水来救水灾,水势越盛。比喻不仅不加以制止,相反更助长其势。
张王李赵:四者皆最常见的姓,连用泛指一般人。
燕歌赵舞:古燕赵人善歌舞,泛指美妙的歌舞。
首尾相救:比喻互相救援。
补偏救弊:《汉书·董仲舒传》:“举其偏者以补其弊而已矣。” 原意是指出它的不完善之处并加以补救。后用以表示弥补偏差,克服弊端。
魏国山河:指大好河山。语本《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武侯 浮 西河 而下,中流,顾而谓 吴起 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 魏国 之宝也!’”唐 李益《同崔邠登鹳雀楼》诗:“汉 家簫鼓空流水,魏国 山河半夕阳。”亦作“魏国山川”。
杨虎围匡:杨,通“阳”。指因貌似而产生误会。
救燎助薪:比喻采取错误的办法,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使问题变得更加严重。同“救火投薪”。
拔赵易汉:用以比喻偷换取胜或战胜、胜利之典。
带减腰围:常用以形容病愁瘦损。
倾身营救:比喻尽所有的力量设法去援救。
杀身救国:不惜牺牲生命以拯救国家危亡。
救时厉俗:匡救时弊,纠正风气。
救火扬沸:泼开水去救火。比喻治标而不治本,灾祸依然如故。《史记·酷吏列传》:“当是之时,吏治若救火扬沸。”
救民水火:水火:比喻深重的灾难。把老百姓从深重的灾难中拯救出来。
披麻救火:披着麻去救火。比喻惹火烧身,自招灾祸。
十围五攻:兵力超过敌人十倍就可以包围它,超过五倍就可以攻击它。
铜围铁马:比喻坚固的阵势。
赵家姊妹:指 赵飞燕 及其妹 合德。
救火追亡:亡:指逃跑的人。像救火和追赶逃犯一样。比喻事情紧迫,不可延缓。
将顺匡救:将:随;匡:匡正。顺应好事,匡正挽救失误。
拯溺救焚:比喻救人于危难之中。
泼油救火:救火时用油浇洒。比喻事情处理不得法,反而使事态更严重。
救民济世:挽救天下,拯济百姓。
围城打援:以一部兵力包围据守城镇(据点)的敌人,引诱其他地区之敌来援,而集中主力歼灭援敌于运动中的作战方法。目的不在得城,而在歼灭援敌。
猴子救月:形容没事找事,结果自己反而受到伤害。
救灾恤邻:表示邻国或邻居间互相帮助的义务。
匍匐之救:指竭尽全力的救助。
救难解危:帮助陷入困境的人解除危难。
魏颗结草:表示受恩深重,竭力报效之意。
救火投薪:为了扑灭火焰而将木柴扔进火中。比喻采取错误的办法,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使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救过不遑:救:挽救;遑:闲暇。补救过失都来不及。
魏文手巾:《三国志·魏志·文帝纪论》“﹝ 文帝 ﹞才蓺兼该”裴松之 注引 晋 张华《博物志》:“帝善弹棊,能用手巾角。”后因以“魏文手巾”为精于弹棋之典。
心存魏阙:形容臣民忠君,关心国事。
矜贫救厄:矜:怜悯。怜悯救济遭受贫穷苦难的人。
一钱莫救:一个人过分吝啬。
救过不暇:补救过失都来不及。同“救过不赡”。
权时救急:正确分析形势,挽救危急局面。
姚黄魏紫:姚黄:千叶黄花牡丹,出于姚氏民家;魏紫:千叶肉红牡丹,出于魏仁溥家。原指宋代洛阳两种名贵的牡丹品种。后泛指名贵的花卉。
赵普夜读:形容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学习的执着,也反应了努力、刻苦的表现。
救亡图存:拯救国家或民族的危亡,谋求生存。
救苦救难:拯救在苦难中的人。
救过补阙:阙:同“缺”,不足,缺点。挽救过错,弥补不足。
救乱除暴:禁除暴行,治理混乱的局面。
拥篲救火:指方法不当,事必不成。
魏鹊无枝:比喻贤才无所依存。
生张熟魏:张、魏:都是姓,这里泛指人。泛指认识的或不认识的人。
秦筝赵瑟:秦国的筝和 赵国的瑟。泛指名贵的乐器。南朝 宋 鲍照《代白紵舞歌词》之二:“雕屏匼匝組帷舒,秦 筝 趙 瑟挾笙竽。”
鲁酒旁围:同“鲁酒围邯郸”。指无端受到牵连。
救患分灾:解除别人的祸患,分担别人的困苦。
救世济民:挽救天下,拯济百姓。
珠围翠绕:珠:珍珠;翠:翡翠。形容妇女妆饰华丽。也形容富贵人家随侍的女子众多。
魏宫妆奁:《太平御览》卷七五五引 晋 徐广《〈弹棋经〉自序》:“自 后汉 冲 质 已后,此艺中絶,至 献帝 建安 中,曹公 执政,禁阑幽密,至於博弈之具,皆不得妄寘宫中,宫人因以金钗玉梳,戯於粧奩之上,即取类於弹棊也。及 魏文帝 受禪,宫人所为,更习弹碁焉。”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巧艺》:“弹棋始自 魏 宫内用妆奩戏。”后因以“魏宫妆奩”为弹棋之典。
医时救弊:匡正时政的弊病。
从井救人:跳到井里去救人,原来比喻徒然危害自己而对别人并没有好处的行为,现多用来比喻冒极大的危险去拯救别人。
同忧相救:指忧患相同者互相救助。
花开碟围:形容花开的非常茂盛,成群的蝴蝶被花吸引过来了,在花周围转。
匡救弥缝:指纠正错误,弥补过失。
救苦弭灾:解脱苦难,消除灾祸。
尝在围中:曾在被包围之中。
拯焚救溺:比喻救人于危难之中。
救经引足:引:拉;经:缢死。救上吊的人却去拉他的脚。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越做越离目的越远。
救黥医劓:黥,刺面;劓,割鼻。均为古代刑罚。指医治刺面之伤,补上割掉之鼻,比喻恢复本来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