釜底抽薪 fǔ dǐ chōu xīn
1. 拼音:fǔ dǐ chōu xīn。
2. 意思:把柴火从锅底抽掉。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3. 出处:汉·董卓《上何进书》:“臣闻扬汤止沸,莫若去薪。”
4. 近义词及意思
近义词:抽薪止沸。
意思:抽掉锅底下正燃烧的柴火,使锅里的水不再沸腾。和“釜底抽薪”意思一样,都是指从根本处着手来解决问题,消除祸患。
5. 反义词及意思
反义词:扬汤止沸。
意思:把锅里开着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使它凉下来不沸腾。比喻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与“釜底抽薪”从根本解决问题的理念相反。
6. 例句
要解决交通拥堵问题,釜底抽薪的办法是优化城市布局。
为了降低成本,公司釜底抽薪,更换了主要的原材料供应商。
治理环境污染,釜底抽薪之举是调整产业结构。
想要彻底戒掉网瘾,釜底抽薪的方式是培养更多的兴趣爱好。
打击盗版行为,釜底抽薪的策略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宣传。
解决员工频繁离职的问题,釜底抽薪的办法是改善公司的企业文化。
为了防止火灾再次发生,釜底抽薪的措施是加强消防安全检查。
治理河流污染,釜底抽薪的手段是控制上游的污染源。
要消除贫困,釜底抽薪的途径是提供教育和就业机会。
为了减少犯罪率,釜底抽薪的做法是改善社会福利和教育条件。
成语词典:釜底抽薪
井底之蛙:井底下的青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短浅的人。《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后汉书·马援传》:“子阳(公孙述)井底蛙耳,而妄自尊大!”
刨根问底:比喻追究底细。
杯水车薪:《孟子·告子上》:“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比喻无济于事,解决不了问题。薪:柴草。
破釜沉舟:《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羽与秦兵打仗,领兵过河后就把锅打破,把船凿沉,表示不胜利不生还。后比喻下定决心彻底干一场,不达目的决不罢休。釜:锅。舟:船。
釜底抽薪:从锅底下抽去 燃烧的柴火,使水停沸。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北齐魏收《为侯景叛移梁朝文》:“抽薪止沸,剪草 除根。” 明俞汝楫《礼部志稿·奏疏·戚元佐〈议处宗潘疏〉》:“谚云:‘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厝火积薪:把火放在柴堆下面。比喻隐藏着很大的危险。《汉书·贾谊传》:“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 薪:柴草。
血战到底:血战:非常激烈地拼死地战斗。指激烈战斗到最后时刻。
寻根究底:追求根底。一般指追问一件事的原由。
薪火相传:原指柴烧尽,火种仍可留传。古时候比喻形骸有尽而精神不灭;后人用来比喻学问和技艺代代相传。
卧薪尝胆: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立志报仇。据说他睡觉睡在柴草上头,吃饭、睡觉前都要尝一尝苦胆,策励自己不忘耻辱。经过长期准备,终于打败了吴国(《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只有尝胆事,苏轼《拟孙权答曹操书》才有“卧薪尝胆”的话)。形容人刻苦自励,立志为国家报仇雪耻。
海底捞针:比喻极难找到。也说大海捞针。
抱薪救火:用抛掷木柴击火的办法灭火。比喻方法不对,反而使祸害扩大。《史记·魏世家》:“且夫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抱:抛掷。薪:柴草。
伊于何底:表示事情不堪设想。
刮骨抽筋:比喻极力搜刮、榨取民财。
薪贵于桂:形容物价飞涨。
釜底游鱼:在锅底游动的 鱼。比喻处在极端危险的境地。《后汉书·张纲传》:“若鱼游釜中,喘息须臾间耳。”
搜根问底:指追问原因、结果。
抽抽噎噎:形容低声哭泣。
负薪之病:负薪:指有病。指背柴劳累,体力还未恢复。
薪储之费:指柴米等日常生活费用。
抽薪止沸:把锅底下燃着的柴抽掉,使锅里的水不再翻滚。比喻解决问题从根本上着手。
戛釜撞瓮:刮磨锅子,碰撞陶器。比喻粗俗之音。
绝薪止火:绝:断绝;薪:柴草。断绝柴草,使火停止燃烧。比喻从根本上彻底解决问题。
抽丁拔楔:比喻解决疑难。丁,“钉”的古字。
笔底烟花:比喻文章写得生动、出色。
称薪量水:比喻精打细算地过日子。
救燎助薪:比喻采取错误的办法,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使问题变得更加严重。同“救火投薪”。
隳胆抽肠:犹言披肝沥胆。表示真心诚意。
散发抽簪:指弃官隐居。
洞悉底蕴:透彻地观察到事物的详细内情。
笔底春风:形容绘画、诗文生动,如春风来到笔下。
画卵雕薪:在鸡蛋、薪木上雕画图形。是古代富豪生活穷奢极侈的一种表现。
书囊无底:指古今书籍不可胜数。
抽黄对白:用“黄”对仗“白”。指只求对仗工稳。
负薪投璧:指 汉武帝 率群臣背柴草、沉玉璧以塞 黄河 瓠子 决口事。见《史记·河渠书》。
犊牧采薪:喻指老而无妻的人。
把薪助火:把:握住。拿着柴草助长火势。比喻某种行动作法会增加对方的力量或助长事态的加剧。
抽拔幽陋:抽拔:提拔。指提拔出身微贱不为人知却很有才能的人。
剔抽秃刷:亦作“剔抽秃揣”。转动貌。
岗头泽底:唐代极重视世族,崔、卢、李、郑为甲门四姓,称卢氏为岗头卢,李氏为泽底李。泛称豪门世族。
尽收眼底:[整个景物]全部看在眼里。
海枯见底:海枯:海水干涸。海水干涸之后终究可以看见海底,但并非容易事。用以比喻人心难测。
披裘负薪:裘:皮毛衣服。穿着裘褐,背着柴薪。形容志高行洁的隐士。
负薪之议:地位低微的人的言论。
深情底理:事情的内里真情与根由。
覆酱烧薪:极言著作无价值或不受重视。康有为《与菽园论诗》诗:“吟風弄月各自得,覆醬燒薪空爾悲。”参见“覆醬瓿”、“燒薪”。
方底圆盖:方底器皿,圆形盖子。比喻事物不相合。
不见舆薪:看不见一车柴禾。比喻不下功夫去做。
左旋右抽:左边的御者旋回车马,右边的勇士拔刀刺杀。形容作战时的气势。
伊于胡底:到什么地步为止。形容对坏现象表示感叹。《诗经·小雅·小旻》:“我视谋犹,伊于胡底?”
连底连面:犹总共。
瓦釜雷鸣:比喻无才无德的人占据高位,煊赫一时(语出《楚辞·卜居》:“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瓦釜:用黏土烧制的锅)。
添油炽薪:犹言火上加油。比喻人为地激化矛盾,使事态严重。
玉粒桂薪:米如玉,薪如桂。极言生活费用之高。
止沸益薪:本欲止水沸腾,却反而在锅下加柴。比喻所做与本来愿望相反。
磨砻底厉:指四种质地和颜色不同的磨石。也指磨砺锻炼。同“磨砻砥砺”。
黄钟瓦釜:瓦釜:泥土烧成的大锅,用作乐器,音调最为低。比喻高雅优秀的或庸俗低劣的;贤才和庸才。
抽秘骋妍:抒发深意,施展美才。
负薪之疾:指背柴劳累,体力还未恢复。
曲突徙薪:《汉书·霍光传》里说,有一家的烟囱很直,有人劝主人把烟囱改成弯曲的,搬开烟囱旁边的柴火,以免发生火灾。主人不听,不久果然发生了火灾。比喻事先预防以避免危险发生。突:烟囱。徙:迁移。
抽筋拔骨:比喻非常勉强。
井底虾蟆:即井蛙。
澈底澄清:指完全清楚,毫无遗漏。
救火投薪:为了扑灭火焰而将木柴扔进火中。比喻采取错误的办法,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使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然糠照薪:烧糠照明。比喻勤奋学习。同“然糠自照”。
臼中无釜:臼:石制的舂米工具;釜:锅。已经没有锅了,只能在石臼中做饭。比喻妻子已死。
食辨劳薪:形容见识卓越。
席薪枕块:旧时居丧者以薪草为席,以土块为枕,以示哀苦之意。
负薪之才:负:背,薪:柴。只有背柴草的才能。旧时比喻地位低微的人。
米珠薪桂:米贵如珍珠,柴贵得像桂木。形容物价昂贵。《战国策·楚策三》:“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 珠:珍珠。薪:柴火。桂:桂木。
底里深情:事情的真实情况与缘由。
心里有底:心中知道底细或内情而有把握。
乞抽扢叉:象声词。
厝薪于火:厝:同“措”,放置;薪:柴。置柴堆于火之上。比喻潜伏着极大危机。
一篙到底:比喻一辈子在一起,不半路上相抛。多指夫妻相守一直到老。
皮里抽肉:形容身体变瘦。
粒米束薪:指粮柴少得可怜。
火引冰薪:用火引燃冰冷的薪柴。常比喻用温情感动性格孤僻冰冷的人。
底死谩生:底:通“抵”。竭尽全力,想尽办法。
未焚徙薪:在火患之前就先将柴薪搬开。比喻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