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头泽底 gāng tóu zé dǐ
岗头泽底的意思
唐代极重视世族,崔、卢、李、郑为甲门四姓,称卢氏为岗头卢,李氏为泽底李。泛称豪门世族。
1. 【解释】:唐代极重视世族,崔、卢、李、郑为甲门四姓,称卢氏为岗头卢,李氏为泽底李。泛称豪门世族。
2. 【出自】:唐·元稹《去杭州》:“骏骨凤毛真可贵,岗头泽底何足论。”
3. 【语法】:联合式;作宾语;指豪门世族的泛称
成语词典:岗头泽底
头头是道:明圆极居顶《续传灯录》卷二六:“方知头头皆是道,法法本圆成。” 后用以形容一个人说话做事很有条理。
井底之蛙:井底下的青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短浅的人。《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后汉书·马援传》:“子阳(公孙述)井底蛙耳,而妄自尊大!”
刨根问底:比喻追究底细。
焦头烂额:原指头部烧伤严重。后用以比喻处境或情态十分狼狈窘迫。
探头探脑:不断探头看,多形容鬼鬼祟祟地窥探:只见门外一个人~,东张西望。
劈头盖脸:正对着头和脸盖下来,形容来势凶猛:瓢泼似的大雨~地浇下来。也说劈头盖脑、劈头盖顶。
独占鳌头:古称中状元。据说唐宋时皇宫石阶正中刻有大鳌,只有考中状元的人在朝见皇帝时才可以踏在鳌的头上。后来也比喻 占首位或获得第一名。鳌(áo):传说中海里的大鳖。
披头散发:形容头发长而散乱。
埋头苦干:专心一意地刻苦工作。
齐头并进:不分先后地一齐前进或同时进行。
竭泽而渔:排干了塘里的水来捕鱼。比喻只顾眼前,不顾将来。《吕氏春秋·义赏》:“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 渔:捕鱼。
抱头鼠窜:形容慌张逃走的狼狈相。宋苏轼《拟侯公说项羽辞》:“夫陆贾天下之辩士,吾前日遣之,智穷辞屈,抱头鼠窜,颠狈而归,仅以身免。”
街头巷尾:指大街小巷。
彻头彻尾:从头到尾,完完全全:~的谎言。
伸头缩颈:形容在暗中察看的神态。
垂头丧气:形容失望或受到挫折时情绪低沉的样子。唐韩愈《送穷文》:“主人于是垂头丧气,上手称谢。”
浪子回头:浪子:二流子。不务正业的人改邪归正。
交头接耳:彼此在耳朵边低声说话。
崭露头角:比喻突出地显露出才能和本领(多指青少年)。
蓬头垢面:形容头发很乱,脸上很脏的样子。
釜底抽薪:从锅底下抽去 燃烧的柴火,使水停沸。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北齐魏收《为侯景叛移梁朝文》:“抽薪止沸,剪草 除根。” 明俞汝楫《礼部志稿·奏疏·戚元佐〈议处宗潘疏〉》:“谚云:‘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千头万绪:也说千端万绪。头绪很多。形容事物纷繁复杂。三国魏曹植《自试令》:“(王)机等吹毛求疵,千端万绪,然终无可言者。”
百尺竿头:桅杆或杂技长竿的顶端。比喻极高的官位和功名,或学问、事业有很高的成就。
科头跣足:不戴帽子,不穿鞋袜,形容生活贫困或行为散漫不受拘束。
源头活水:原比喻读书越多,道理越明。现也指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空头支票:因票面金额超过存款余额或透支限额而不能生效的支票。
晕头转向:形容头脑昏乱,迷失方向:风浪很大,船把我摇晃得~。这道题真难,把我搞得~。
茫无头绪:一点头绪也没有;事情摸不着边儿。
出人头地:宋欧阳修《与梅圣俞书》:“读(苏)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 意思是自己应退让,使苏轼能超过自己。后用“出人头地”比喻超出一般人,在众人之上。
蔫头耷脑:没精打采的样子。梁斌《红旗谱》二三:“李德才 顺原路走回来,严志和 还在那里蔫头耷脑地等着他。”《十月》1981年第5期:“就在 金连城 被他那严厉的爸爸数叨得蔫头耷脑、无言答对的时候,倒楣的 谷老头一步迈进小酒店。”
血战到底:血战:非常激烈地拼死地战斗。指激烈战斗到最后时刻。
抛头露面:旧时指妇女出现在大庭广众之中(封建道德认为是丢脸的事)。现在指某人公开露面(多含贬义)。
大难临头:难:灾祸;临:来到。大祸落到头上。
摇头摆尾:形容得意或轻狂的样子。
点头哈腰:形容恭顺或过分客气。
出头之日:出头:摆脱困境等。指从困厄、冤屈、压抑的处境中摆脱出来的日子。
三头六臂:《景德传灯录》卷一三:“三头六臂擎天地,忿怒那吒扑帝钟。” 后用来形容有特别大的本领。
国难当头:国家正面临着巨大的灾难。
拳头产品:指企业等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的优质产品。
狗头军师:指爱给人出主意而主意并 不高明的人(含贬义)。
十字街头:指纵横交叉、繁华热闹的街道。也借指人世间,现实社会。
傻头傻脑:形容思想糊涂,愚笨痴呆。
白头到老:白头:头发白。夫妻相亲相爱,一直到老。
有头无尾:只有开头,没有结尾,指做事不能坚持到底。
倔头倔脑:形容说话、行动生硬的样子。
从头到尾:从开头到结尾,指某件事物的全过程或全部内容。
獐头鼠目:獐子的头小而尖,老鼠的眼睛小而圆。形容坏人面目丑陋,神情狡猾。《旧唐书·李揆传》:“龙章凤姿之士不见用,獐头鼠目之子乃求官。”
寻根究底:追求根底。一般指追问一件事的原由。
头破血流:头破了,血流出来了。多用来比喻惨败。
贼头贼脑:形容举动鬼鬼祟祟。
品头论足:指无聊的人随意议论妇女的容貌体态,现亦比喻在小节上一味挑剔。
兜头盖脸:正对着头和脸:一盆水~全泼在他身上。也说兜头盖脑。
海底捞针:比喻极难找到。也说大海捞针。
油头粉面:形容人打扮过分而显轻浮(多指男子)。
呆头呆脑:形容迟钝的样子。
绣花枕头:比喻徒有外表而无学识才能的人。也比喻外表好看而质量不好的货物。
藏头露尾:形容说话办事故意藏一点儿露一点儿,不完全表露出来。
肥头大耳:一个肥胖的脑袋,两只大耳朵。形容体态肥胖,有时指小孩可爱。
三天两头:隔一天,或几乎每天。形容经常、频繁。
牛头马面:迷信传说阎王手下的两个鬼卒,一个头像牛,一个头像马。比喻各种阴险丑恶的人。
头晕目眩:头发昏,眼发花,感到一切都在旋转。
虎头蛇尾:比喻做事有始无终,起初声势很大,后来就马马虎虎,劲头越来越小。
有头有脸:(~儿)比喻有名誉,有威信:他在村里是个~的,说话很有分量。
平头百姓:普通百姓:~也要关心国家大事。
头疼脑热:(~的)指一般的小病:~的,有两天就能好。
笨头笨脑:形容人不聪明,反应迟钝。
生死关头:指极其紧要的契机或时刻。
不劣方头:劣:不好;方头:俗指不通时宜为方头。不以不通时宜为不好。形容人性格倔强、顽固。
迎头痛击:当头给以狠狠的打击:如果敌人胆敢来犯,就坚决给以~。
伊于何底:表示事情不堪设想。
冤家对头:指仇人,仇敌。
千头木奴:指千棵柑橘树。汉 末 李衡 为官清廉,晚年派人于 武陵 龙阳 汜洲 种柑橘千株。临死,对他的儿子说:“汝母恶我治家,故穷如是。然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岁上一匹绢,亦可足用耳。”见《三国志·吴志·孙休传》裴松之 注引《襄阳记》、晋 习凿齿《襄阳耆旧传·李衡传》。后多用以为典。亦省作“千奴”。宋 苏轼《食柑》诗:“坐客慇勤为收子,千奴一掬奈吾贫。”
两头白面:白面:面粉,比喻糊涂或被人蒙骗。对两头都掩饰、隐瞒。形容作事情表里不一,两面糊弄,两头讨好。
虎头燕额:形容王侯的贵相或相貌的威武。
竿头日进:佛家语,比喻道行、造诣虽深,仍需修炼提高。比喻虽已达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满足,还要进一步努力。
蝇头细书:指像苍蝇头一样细小的字。
釜底游鱼:在锅底游动的 鱼。比喻处在极端危险的境地。《后汉书·张纲传》:“若鱼游釜中,喘息须臾间耳。”
雉头狐腋:以雉头狐腋做成的裘衣。形容穿着讲究,生活奢侈。
白头不终:指夫妇不能偕老。
搜根问底:指追问原因、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