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于胡底 yī yú hú dǐ
伊于胡底的意思
到什么地步为止。形容对坏现象表示感叹。《诗经·小雅·小旻》:“我视谋犹,伊于胡底?”
1. 【解释】:伊:句首助词;于:到;胡:何,哪;底:尽头。到什么地步为止(对不好的现象表示感叹)。
2. 【出自】:《诗经·小雅·小旻》:“我视谋犹,伊于胡底?”
3.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指对不好的现象表示感叹
伊于胡底的近义词
不堪设想、伊何底止
成语词典:伊于胡底
井底之蛙:井底下的青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短浅的人。《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后汉书·马援传》:“子阳(公孙述)井底蛙耳,而妄自尊大!”
刨根问底:比喻追究底细。
毁于一旦:在一天之内就毁掉了。形容在极短的时间内把来之不易的东西一下子毁掉了。《后汉书·窦融传》:“百年累之,一朝毁之。”
聊胜于无:比完全没有稍好一点。晋陶潜《和刘柴桑》诗:“弱女虽非男,慰情聊胜无。”
同归于尽:一同毁灭。尽:完结,灭亡。
轻于鸿毛:比大雁的毛还轻。比喻很轻微或毫无价值。汉司马迁《报任安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鸿毛:大雁的毛。
重于泰山:汉司马迁《报任安书》:“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后常用以形容死得有意义,也用于形容情义深重。参见〔泰山〕
言归于好:《左传·僖公九年》:“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 指彼此重新和好。言:文言虚词,用于句首,没有实际意义。
受制于人:制:控制。被别人控制。
溢于言表:(感情)流露在言辞、神情上:愤激之情,~。
花里胡哨:形容颜色过分鲜艳繁杂(含厌恶意):穿得~的。
无济于事:对于事情没有帮助或益处。济:补益。
急于求成:急:急切。急着要取得成功。
釜底抽薪:从锅底下抽去 燃烧的柴火,使水停沸。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北齐魏收《为侯景叛移梁朝文》:“抽薪止沸,剪草 除根。” 明俞汝楫《礼部志稿·奏疏·戚元佐〈议处宗潘疏〉》:“谚云:‘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囿于成见:局限于原有的看法。
下车伊始:《礼记·乐记》:“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 指官吏刚到任。后泛指刚到一个新的工作岗位。伊始:开始。
血战到底:血战:非常激烈地拼死地战斗。指激烈战斗到最后时刻。
安于现状:对目前的情况习惯了,不愿改变。
喜形于色:内心的喜悦流露在脸上。形:表露。色:脸色。
胡说八道:胡说
胡作非为:不顾法纪或舆论,任意干坏事。
胡思乱想:没有根据或不切实际地瞎想。
胡搅蛮缠:不讲道理,胡乱纠缠。
出于无奈:指实在没有办法而不得不这样。无奈:无可奈何。
寻根究底:追求根底。一般指追问一件事的原由。
耿耿于怀:事情(多为令人牵挂的或不愉快的)在心里,难以排解。
死于非命:遭受意外的灾祸而死亡。
海底捞针:比喻极难找到。也说大海捞针。
于事无补:对事情毫无补益。
迁怒于人:受甲的气向乙发泄或自己不如意时拿别人出气。
业精于勤:业:学业;精:精通;于:在于;勤:勤奋。学业精深是由勤奋得来的。
无动于衷:心里一点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动心。
老于世故:形容富有处世经验(多含贬义)。
胡猜乱想:没有根据地随意猜想。
伊于何底:表示事情不堪设想。
薪贵于桂:形容物价飞涨。
釜底游鱼:在锅底游动的 鱼。比喻处在极端危险的境地。《后汉书·张纲传》:“若鱼游釜中,喘息须臾间耳。”
委过于人:形容嫁祸给别人。
搜根问底:指追问原因、结果。
难于上天:比上天还难。形容极其困难,不易实现。
胡里胡涂:形容不明事理或对事物的认识模糊。
情深友于:友于:本指兄弟相爱,后亦为“兄弟的”代称。比喻情谊比兄弟之间还要深厚。
安于泰山:如泰山一样安然不动。形容安然稳固。“泰”文献异文作“太”。
情见于色:真情从脸色中表现出来。
臻于至善:做到极致。
笔底烟花:比喻文章写得生动、出色。
于陵子仲:战国 时隐逸之士。或谓即 陈仲子。
政乱于内:国内政治混乱。
血浓于水:形容亲情难以分割。古代滴血认亲,拥有血缘关系的亲子的血液便会在水中相融,即为此成语的来历。
强加于人:把一个人或一方的意见、看法勉强加诸于别人。
儗不于伦:拿不能相比的人或事物来比方。儗,古通“拟”,比拟。同“儗非其伦”。
成竹于胸:是比喻处理事情心里先有主意,先有打算。
洞悉底蕴:透彻地观察到事物的详细内情。
严于律己:律:约束。严格地约束自己。
严于鈇钺:指揭发、指斥、抨击坏人坏事极其严厉。
笔底春风:形容绘画、诗文生动,如春风来到笔下。
定于一尊:尊:指具有最高权威的人。旧指思想、学术、道德等以一个最有权威的人做唯一的标准。
妄作胡为:毫无顾忌地做坏事。
随口胡诌:随便搪塞。
走胡走越:汉高祖 欲拿 项羽 旧将 季布,朱家 因 汝阴侯 滕公 劝 高祖 曰:“臣各爲其主用,季布 爲 項籍 用,職耳。項氏 臣可盡誅邪?今上始得天下,獨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廣也!且以 季布 之賢而 漢 求之急如此,此不北走 胡 即南走 越 耳。夫忌壯士以資敵國,此 伍子胥 所以鞭 荆平王 之墓也。君何不從容爲上言邪?”见《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后因以“走胡走越”谓智能之士被迫逃亡,而为敌国所用。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一节:“衰 周 之際,兼并最烈,時君之求人才,載飢載渴,又不徒奬勵本國之才而已,且專吸他國者而利用之。蓋得之則可以爲雄,失之且恐其走 胡 走 越,以爲吾患也。”
悬壶于市:悬壶:行医。在集市上挂牌行医。,悬壶:行医。在集市上挂牌行医。
胡吹海侃:没有条理的乱说乱道、毫无根据的高谈阔论。
公之于众:公:公开;之:代指事物的内容;于:向;众:大众。把事情真相向大家公布。
安于磐石:磐石:大石头。如同磐石一般安然不动。形容非常稳固,不可动摇。,安:安稳;磐石:巨石。像磐石一样安然不动。形容非常稳固。
民保于信:指执政的人有信还要有义,才能受到人民拥护。
书囊无底:指古今书籍不可胜数。
人浮于事:《礼记·坊记》:“人浮于食。” 原指任事人的职位高于所得俸禄的等级。后作人浮于事,指人员的数目超过工作的需要。浮:超过。
友于兄弟:兄弟之情非常浓厚。
嫁祸于人:嫁:转移。把自己的祸事推给别人。
止于至善:止:达到;至:最,极。达到极完美的境界。
忠于职守:忠诚地对待自己的职业岗位,尽力地遵守自己的职业本分。
不齿于人:齿:象牙齿一样排列。不能列于人类。指被人看不起。
深于城府:比喻为人用心深远,令人难以揣测。
玉汝于成:汝:你。玉汝:像爱惜玉一样爱护、帮助你。爱你如玉,帮助你,使你成功。多用于艰难困苦条件下。
岗头泽底:唐代极重视世族,崔、卢、李、郑为甲门四姓,称卢氏为岗头卢,李氏为泽底李。泛称豪门世族。
兵弱于外:军队弱小,对外作战失败。
尽收眼底:[整个景物]全部看在眼里。
海枯见底:海枯:海水干涸。海水干涸之后终究可以看见海底,但并非容易事。用以比喻人心难测。
无裨于事:无济于事、根本没有用。
于心不安:从心里常觉得不能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