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令承教 fèng lìng chéng jiào
奉令承教的意思
奉:遵从;承:接受。遵从命令,接受指教。指完全按照别人的命令、意图去办事。
1. 【解释】:奉:遵从;承:接受。遵从命令,接受指教。指完全按照别人的命令、意图去办事。
2. 【出自】:《战国策·燕策二》:“臣自以为奉令承教,可以免无罪矣,故受命而不辞。”
3. 【示例】:至如赵秉钧之妄用佥壬,变生不意,犹不过奉令承教者耳。 ◎章炳麟《致袁世凯电》
4.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指完全按照别人的命令行事
奉令承教的近义词
奉命承教
成语词典:奉令承教
因材施教:针对学习的人的能力、性格、志趣等具体情况施行不同的教育。
承前启后:承接以前(过去)的,开创今后(未来)的。
等因奉此:“等因”和“奉此”都是旧时公文用语,“等因”用来结束所引来文,“奉此”用来引起下文。“等因奉此”泛指文牍,比喻例行公事、官样文章。
令人神往:令:使,让;神往:心神向往。使人非常向往。
谆谆教导:谆谆:恳切、耐心的样子。恳切、耐心地教导。
阿谀奉承:阿谀:用言语恭维别人;奉承:恭维,讨好。曲从拍马,迎合别人,竭力向人讨好。
孺子可教:指年轻人有出息,可以把本事传授给他。
三教九流:三教指儒教、佛教、道教;九流指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泛指宗教、学术中各种流派或社会上各种行业。也用来泛称江湖上各种各样的人。也说九流三教。
克己奉公:克制、约束和严格要求自己,为集体的利益而努力。
不吝赐教:吝:吝惜;赐:赏予;教:教导,教诲。不吝惜自己的意见,希望给予指导。请人指教的客气话。
三令五申:再三地命令和告诫。
令人发指:发指:头发竖起来,形容极为愤怒。使人头发都竖起来了。形容使人极度愤怒。
一脉相承:一脉相传。
发号施令:发命令,下指 示。《尚书·冏命》:“发号施令,罔有不臧。”
教导有方:教育引导很有办法。
奉公守法:奉行公事,遵守法令。指以公事为重,不徇私情。《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 平。”
朝令夕改:也说朝令暮改。早晨发布的命令,晚上就改变。《汉书·食货志上》:“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 后比喻经常改变主张和办法,使人无所适从。
言传身教:一面口头上传授,一面行动上以身作则,指言语行为起模范作用。
有教无类:对任何人都给以教育,不分高低贵贱。《论语·卫灵公》:“子曰:‘有教无类。’” 类:类别,种类。
奉若神明:《左传· 襄公十四年》:“民奉其君…敬之如神明。” 指盲目崇拜对方,像迷信的人敬奉神一样。神明:泛指神。
屡教不改:多次教育,仍不改正。也说累教不改。
军令如山:军事命令像山一样不可动摇。旧时形容军队中上级发布的命令,下级必须执行,不得违抗。
无可奉告:没有什么可以告诉对方的。
令行禁止:下令行动就立即行动,下令停止就立即停止。形容执行命令坚决迅速。《韩非子·八经》:“君执柄以处势,故令行禁止。”
阳奉阴违:表面上遵从,暗地里不执行。
阴奉阳违:玩弄两面派手法,表面上遵从,暗地里违背.;出自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三回:“嗣后不准再到秦淮河吃酒住夜,倘若阳奉阴违,定行参办不贷.”。
三教一体:三教:指儒教、道教、佛教;一体:一家。旧时认为三教形式不同,但同是一个本源。
宰鸡教猴:用杀鸡来警戒猴子。比喻严惩一个以警告其余。
令闻令望:令闻:美好的名声;令望:有美好的威仪,使人景仰。有美好的名声和品德,使人仰慕效仿。
十年教训:居民同心同德,积蓄力量。
廉洁奉公:不贪污腐化,一心为公。
令行如流:指命令的推行象水流向下一样迅速顺利。
不屑教诲:认为不值得教训。
四海承风:指全国都接受教化。
信受奉行:信:信仰;奉:执行。接受教诲,虔敬奉行。比喻坚信不移,奉行不悖。
一力承当:一力:独力。一个人独自负责。
奉为圭臬:把某些言 论或事物奉为准则。圭(guī):测日影的器具。臬(niè):射箭的靶子。圭臬:比喻事物的准则。
教学相长:《礼记·学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原意是说,学的人通过学习知道自己不足,教的人通过教别人知道自己还有难点,然后都再去进一步钻研,所以无论学的人还是教的人都能通过教学过程得到提高。现指教和学两方面互相促进,共同提高。长(zhǎng):增进,提高。
无令擅为:没有命令而擅自作为。
奉令唯谨:指遵守命令,不敢稍有违背。
令出如山:命令一发出就一定彻底执行。
反面教员:反面:坏的,消极的一面。指与人民为敌的人的言行,可以从反面教育人民。
束教管闻:指学识浅陋,见闻不广。
诸善奉行:诸善:各种好事。佛教语,劝人多行善事。
一脉亲承:一脉:一个血统;承:继承。从同一血统、派别世代相承流传下来。批某种思想、行为或学说之间有继承关系。
破家县令:指横暴的地方官。
少条失教:指没规矩,无教养。
承先启后:继承前代的并启发后代的(多用于学问、事业等)。也说承前启后。
秋行夏令:令:时令。时已秋季,还在做夏令的事。指不合时令。
子承父业:儿子继承父亲的事业。
循令从事:遵循命令办事。
名教罪人:旧对违背礼教之人的谴称。
令人钦佩:让人高度敬重。
猜拳行令:划拳行酒令。形容宴饮欢畅。猜拳:饮酒时两人同时伸出手指并说一数,如数与两人伸出手指的总数相符为胜,输者罚酒。
奉公不阿:奉行公事而不去迎合别人。
明刑弼教:用刑法晓喻民众,使大家都知法、畏法而守法,以达到教化所不能收到的效果。《尚书·大禹谟》:“明于五刑,以弼五教,期于予治。” 弼(bì):辅助。
不令而信:令:命令;信:信服。不用三令五申能使之遵守服从。
生聚教训:生聚:繁殖人口,聚积物力;教训:教育,训练。指军民同心同德,积聚力量,发愤图强,以洗刷耻辱。
如奉纶音:就像奉了帝王的诏书旨意,代表着至高无上的、不得违抗的命令。
杀彘教子:彘:猪。父母说话算数,教子诚实无欺。
洗手奉职:洗手:使手干净,比喻廉洁;奉职:担任职务。比喻忠于职守,廉洁奉公。
承星履草:头戴星光,脚踏草地。形容早出晚归辛勤劳作。
移风崇教:移转风气,崇尚教化。
奉三无私:奉:奉行;三无私: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象天地日月那样无私。旧时比喻帝王以天下为公,不谋一己私利。
令人切齿:令:使;切齿:牙齿相磨切,表示极其愤恨。使人非常愤恨。
巧言令色:指用花言巧语和假装和善来讨好别人(令:美好)。
法成令修:指有法律为依据,行政命令也恰当。
奉行故事:按老规矩 办事。《汉书·魏相传》:“方今务在奉行故事而已。” 故事:老规矩,老章程。
令仪令色:美好的仪表,和悦的面容。
令人吃惊:让人感到惊讶。
抱令守律:死守着律令,不知变通。
天下承平:国家持久太平。
开国承家:指建立邦国,继承封邑。
奉令承教:奉:遵从;承:接受。遵从命令,接受指教。指完全按照别人的命令、意图去办事。
有以教我:提出问题,希望别人帮助解答。
守法奉公:遵守法令,奉行公事。
令人满意:指让人意愿得到满足。
政令不一:发出的命令不统一。形容军务或政务混乱。
以一奉百:奉:供养。用一个人生产的物品供养一百个人。指生产的人少,消费的人多。
令骥捕鼠:驱使千里马去追捕老鼠。比喻任用有才能的人承担他所不能胜任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