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谀奉承 ē yú fèng chéng
1. 拼音:ē yú fèng chéng。
2. 意思:阿谀:用言语恭维别人;奉承:恭维,讨好。曲从拍马,迎合别人,竭力向人讨好。
3. 出处:明·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八回:“他却小器易盈,况且是个小人,在人前不过一味阿谀奉承。”
4. 近义词及意思
阿谀逢迎:说话做事迎合别人的心意,竭力向人讨好。例如:他在领导面前阿谀逢迎、阿谀奉承,极尽谄媚之态。
曲意逢迎:违背自己的本心去迎合别人的意思。比如:为了得到晋升机会,他对上司曲意逢迎,和阿谀奉承一样,都是为了讨好上司。
5. 反义词及意思
刚正不阿:刚强正直,不逢迎,无偏私。例如:这位大臣刚正不阿,从不屑于阿谀奉承,深受百姓爱戴。
直言不讳:说话坦率,毫无顾忌。与阿谀奉承形成鲜明对比,直言不讳是真诚表达,阿谀奉承是虚假讨好。比如:他为人直言不讳,最讨厌那些阿谀奉承的人。
6. 例句
他靠阿谀奉承获得了上司的青睐。
真正有能力的人不需要阿谀奉承来获取地位。
公司里那些阿谀奉承的人往往让有正义感的同事反感。
不要被阿谀奉承冲昏头脑,要保持清醒的认识。
他对老板的阿谀奉承太过明显,大家都能看出来。
阿谀奉承的话语听起来可能舒服,但往往没有实际价值。
在官场中,阿谀奉承之风若盛行,会影响公正廉洁。
他没有真才实学,只会阿谀奉承,这种人不会长久成功。
我们要警惕身边那些阿谀奉承的人,他们可能别有用心。
她不屑于阿谀奉承,坚持靠自己的努力获得认可。
成语词典:阿谀奉承
承前启后:承接以前(过去)的,开创今后(未来)的。
等因奉此:“等因”和“奉此”都是旧时公文用语,“等因”用来结束所引来文,“奉此”用来引起下文。“等因奉此”泛指文牍,比喻例行公事、官样文章。
阿谀逢迎:阿谀:用言语恭维别人;逢迎:迎合别人的心意。奉承,拍马,讨好别人。
阿谀奉承:阿谀:用言语恭维别人;奉承:恭维,讨好。曲从拍马,迎合别人,竭力向人讨好。
克己奉公:克制、约束和严格要求自己,为集体的利益而努力。
一脉相承:一脉相传。
奉公守法:奉行公事,遵守法令。指以公事为重,不徇私情。《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 平。”
奉若神明:《左传· 襄公十四年》:“民奉其君…敬之如神明。” 指盲目崇拜对方,像迷信的人敬奉神一样。神明:泛指神。
无可奉告:没有什么可以告诉对方的。
阳奉阴违:表面上遵从,暗地里不执行。
阿猫阿狗:泛指某类人或随便什么人(含轻蔑意)。
阴奉阳违:玩弄两面派手法,表面上遵从,暗地里违背.;出自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三回:“嗣后不准再到秦淮河吃酒住夜,倘若阳奉阴违,定行参办不贷.”。
詟谀立懦:指使谄谀者知所畏忌,怯懦者知所自立。
廉洁奉公:不贪污腐化,一心为公。
曲学阿世:歪曲自己的学术,以投世俗之好。
依阿两可:依阿:依靠阿谀;两可:不置可否,不明确表示是非。一味顺从附和,没有主见。
四海承风:指全国都接受教化。
信受奉行:信:信仰;奉:执行。接受教诲,虔敬奉行。比喻坚信不移,奉行不悖。
一力承当:一力:独力。一个人独自负责。
阿党比周:指相互勾结,相互偏袒,结党营私。
奉为圭臬:把某些言 论或事物奉为准则。圭(guī):测日影的器具。臬(niè):射箭的靶子。圭臬:比喻事物的准则。
奉令唯谨:指遵守命令,不敢稍有违背。
太阿在握:太阿:宝剑名。比喻掌握权柄。
诸善奉行:诸善:各种好事。佛教语,劝人多行善事。
一脉亲承:一脉:一个血统;承:继承。从同一血统、派别世代相承流传下来。批某种思想、行为或学说之间有继承关系。
承先启后:继承前代的并启发后代的(多用于学问、事业等)。也说承前启后。
阿意顺旨:逢迎谄媚,顺从别人意旨。宋 王楙《野客丛书·卷二十二·汉人规戒》:“汉人于交友故旧,动存规戒,其不肯阿意顺旨,以陷于非义,此风凛然可喜。”亦作“阿谀顺旨”、“阿谀顺意”。
子承父业:儿子继承父亲的事业。
牛头阿旁:亦作“牛头阿傍”。亦作“牛首阿旁”。佛教谓地狱中的鬼卒。语本《五苦经》:“狱卒名阿帝,牛头人手,两脚牛蹄,力壮排山。”《法苑珠林》卷八四引《罪业报应教化地狱经》:“牛头阿傍,以三股铁叉,叉人内著鑊汤中,煮之令烂。”宋洪迈《夷坚乙志·李孝寿》:“贵人就坐,女妓环列左右,忽拊掌一声,悉变为牛头阿旁之属,奇形丑貌,可怖可愕。”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阎罗薨》:“﹝魏经歷﹞言一出,即有牛首阿旁执公父至,即以利叉刺入油鼎。”吕湛恩注:“牛首阿旁,恶鬼名。”鲁迅《朝花夕拾·无常》:“我也没有研究过小乘佛教的经典,但据耳食之谈,则在印度的佛经里,焰摩天是有的,牛首阿旁也有的。”
奉公不阿:奉行公事而不去迎合别人。
刚正不阿:刚强正直,不阿谀奉迎。
阿谀顺旨:逢迎谄媚,顺从别人意旨。
如奉纶音:就像奉了帝王的诏书旨意,代表着至高无上的、不得违抗的命令。
治阿之宰:治:治理。治理东阿的地方官。后泛指有才能,治理有方的官吏。
阿意取容:指曲从其意,以取悦于人。
洗手奉职:洗手:使手干净,比喻廉洁;奉职:担任职务。比喻忠于职守,廉洁奉公。
承星履草:头戴星光,脚踏草地。形容早出晚归辛勤劳作。
奉三无私:奉:奉行;三无私: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象天地日月那样无私。旧时比喻帝王以天下为公,不谋一己私利。
阿谀苟合:阿:迎合,曲从;阿谀:曲意逢迎;苟:苟且;苟合:无原则地附和。曲从别人的意愿,无原则地附和。
依阿无心:依阿:随声附和。随声附和,没有主见,曲从不察。
阿意苟合:阿:迎合,曲从;苟:苟且;苟合:无原则地附和。曲从别人的意愿,无原则地附和。
阿顺取容:刻意的逢迎取悦。
奉行故事:按老规矩 办事。《汉书·魏相传》:“方今务在奉行故事而已。” 故事:老规矩,老章程。
阿鼻地狱:佛教指最深层的地狱,是犯了重罪的人死后灵魂永远受苦的地方。[阿鼻,梵avīci]承欢膝下[chéng huān xī xià]承欢:旧指侍奉父母;膝下:子女幼时依于父母膝下,故表示幼年。旧指侍奉父母。
多口阿师:指喜欢多话的人。
天下承平:国家持久太平。
开国承家:指建立邦国,继承封邑。
奉令承教:奉:遵从;承:接受。遵从命令,接受指教。指完全按照别人的命令、意图去办事。
歙漆阿胶:歙县的漆,东阿的胶,即指胶漆。比喻情意相投。
守法奉公:遵守法令,奉行公事。
以一奉百:奉:供养。用一个人生产的物品供养一百个人。指生产的人少,消费的人多。
阿党相为:阿党:偏袒、偏私一方。为了谋求私利相互偏袒、包庇。
希旨承颜:指言语行动迎合上级的意图。
奉申贺敬:送礼单上的套语,以表达敬贺之意。
承上启下:接续上面的并引起下面的(多用于写作等)。也作承上起下。
阿世媚俗:指曲意迎合当时社会的陈规陋俗。
奉扬仁风:奉扬:颂扬;仁风:施行仁政如同风行。旧时用作颂扬德政。
忧国奉公:心怀国家,努力做好工作。
谄谀取容:谄谀:谄媚,阿谀;容:脸色。谄谀巴结有权势的人,以求得他们的欢喜。
吴下阿蒙:吴下:现江苏长江以南;阿蒙:指吕蒙。居处吴下一隅的吕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柴立不阿:犹言刚直不阿。
另眼看承:用另一种眼光看待。指看待某个人不同一般。
阿世取容:指迎合世俗,取悦于人。
进奉门户:献纳费。进献时经由门户所需的费用。唐 韩愈《顺宗实录二》:“其论价之高下者,率用百钱物买人直数千钱物,仍索进奉门户并脚价钱。”《资治通鉴·唐德宗贞元十三年》引此文,胡三省 注曰:“进奉门户者,言进奉所经由门户,皆有费用,如 汉灵帝 时所谓导行费也。”
依阿取容:指依附随顺以取悦于人。
曲意承奉:违背自己的心意去奉承讨好别人。
执法不阿:阿:迎合。执行法律公正无私,不屈从权势。
继继承承:指前后相承,延续不断。
百般奉承:用各种方式来恭维讨好人。
四海承平:承平:太平。指全国境内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太平无事。
一系相承:一系:一个血统;相承:继承。从同一血统、派别世代相承流传下来。批某种思想、行为或学说之间有继承关系。
奉辞伐罪:根据某种 理由,讨伐有罪的。《左传·哀公二十三年》:“以辞伐罪足矣,何必卜。”《南史·齐高帝纪》:“ 公奉辞伐罪,戒旦晨征。”
奉道斋僧:奉道:信奉道教,泛指佛道;斋僧:施舍僧人饭食。信仰道教行善事。
敢不承命:敢:反语,“怎敢”、“不敢”之意;承:接受。怎么敢不承受你的命令呢?或怎么敢不接受你的意见呢?
阿家阿翁:阿:名词的前缀。家:通“姑”,丈夫的母亲。翁:丈夫的父亲。指公公婆婆。
好谀恶直:喜欢讨好奉承,厌恶正直劝谏。
奉为神明:形容对某人或事物极其认同。
口体之奉:指吃的穿的。
阿旨顺情:阿:曲从;旨:圣旨。曲意逢迎。
阿平绝倒:以之比喻对对方的言论极为佩服。亦用为讥讽言论极为乖谬,常贻笑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