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民育德

振民育德 zhèn mín yù dé

振民育德的意思

指接济帮助人民,涵养自己的德行。

成语词典:振民育德

振奋人心zhèn fèn rén xīn:振奋:振作奋发。使人们振作奋发。

国泰民安guó tài mín ān:国家太平,人民安乐。泰:平安,安定。

歌功颂德gē gōng sòng dé:用语言、诗歌或文字来颂扬功劳和德行(现多含贬义)。

以德报怨yǐ dé bào yuàn:用恩惠回报别人的怨恨。

德高望重dé gāo wàng zhòng:品德高尚,又 有很高的声望。

民生凋敝mín shēng diāo bì:民生:人民的生计;凋敝:衰败,艰苦。社会穷困,经济衰败,人民生活极端困苦。

振聋发聩zhèn lóng fā kuì:响声很大,使聋人都能听见。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一:“梁昭明太子与湘东王书云:‘…未闻吟咏性情,反拟《内则》之篇;操笔写志,更摹《酒诰》之作…。’此数言,振聋发聩,想当时必有迂儒曲士以经学谈诗者。” 喻指言论、文章有使人醒悟、启发愚蒙的作用。聩(kuì)。

一蹶不振yī jué bù zhèn:汉刘向《说苑·谈丛》:“一蹶之故,却足不行。” 跌了一跤,便缩回脚,再不敢迈步。比喻受到挫折就再也振作不起来了。蹶:跌倒。

祸国殃民huò guó yāng mín:使国家受害,人民遭殃。

萎靡不振wěi mǐ bù zhèn:萎靡:颓丧。形容精神不振,意志消沉。

振振有词zhèn zhèn yǒu cí:形容理由似乎很充分,说个不休。也作振振有辞。

感恩戴德gǎn ēn dài dé:感激别人的恩德(现多含讽刺意)。

离心离德lí xīn lí dé:不一条心,思想不统一,信念不一致。《尚书·泰誓中》:“受(纣)有亿兆夷人,离心离德。” 与“同心同德”相对。

功德无量gōng dé wú liàng:称颂人功劳卓著,对人恩德极大。《汉书·丙吉传》:“所以拥全神灵,成育圣躬,功德已亡(无)量矣。”

中华民族zhōng huá mín zú: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官方定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获得认定的56个民族的统称,是代表中国境内各民族在民族融合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有共同文化与心理特征的民族共同体,体现了民族多样性下的统一性。

劳民伤财láo mín shāng cái:既使人民劳苦,又浪费钱财。

以怨报德yǐ yuàn bào dé:用怨恨回报别人对自己的恩惠。

为国为民wèi guó wèi mín:指不谋私利,为国家和人民效力。

德才兼备dé cái jiān bèi:也说才德兼备。既有德,又有才;品德和才能都好。

同心同德tóng xīn tóng dé:指思想统一,信念一致。

为民除害wèi mín chú hài:替百姓除祸害。

三从四德sān cóng sì dé:封建社会为妇女制定的道德行为准则和规范。三从: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意思是妇女的思想品德、言语举止、仪容态度以至家务劳动,都要严格遵守封建礼教的约束。

以德服人yǐ dé fú rén:以良好的德行使百姓归顺、服从统治者。

大恩大德dà ēn dà dé:恩:恩惠;德:恩德,好处。巨大的恩德,形容恩泽深厚。

国富民安guó fù mín ān:国家富强,人民安定。

仁义道德rén yì dào dé:泛指旧时鼓吹的道德规范。

厚德载物hòu dé zài wù:旧指道德高尚者能承担重大任务。

振臂一呼zhèn bì yī hū:振:挥动。挥动手臂呼喊(多用在号召)。

功德圆满gōng dé yuán mǎn:功德:佛教用语,指诵经、布施等。多指诵经等佛事结束。比喻举办事情圆满结束。

黎民百姓lí mín bǎi xìng:“黎”,《尔雅》释为“众”,故“黎民”即众民,乃西周开始对庶民百姓之俗称。

为民请命wèi mín qǐng mìng:为老百姓请求保全生命或解除痛苦。泛指替百姓说话。《史记·淮阴侯列传》:“因民之欲,西乡为百姓请命,则天下风走而响应矣。”

政荒民弊zhèng huāng mín bì:政治荒废,百姓劳困。

民不畏死mín bù wèi sǐ:畏:惧怕。人民不怕死。形容不怕死的气慨。

无德而称wú dé ér chēng:无何恩德可以称道。

物阜民熙wù fù mín xī:阜:多;熙:安乐。百姓安乐,物资丰富。形容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的景象。

怀才抱德huái cái bào dé:既有才学,又有德行。

尊主泽民zūn zhǔ zé mín:尊崇君主,泽惠生民。

振笔疾书zhèn bǐ jí shū:振笔:挥笔。挥动笔杆,急速地书写。形容书写速度很快。

末作之民mò zuò zhī mín:末作:中国古代以农业为本业,工商各业为末业。指从事农业以外的经营者。

绝德至行jué dé zhì xíng:绝、至:极,尽。极为高尚的道德品行。

削职为民xuē zhí wéi mín:撤掉官职,降为平民。

振裘持领zhèn qiú chí lǐng:比喻抓住事物的关键。

人民城郭rén mín chéng guō:城郭:城墙。城郭还是旧有的,可人都不是原来的。感叹事态变迁,物是人非。

与民偕乐yǔ mín xié lè:后泛指领导与群众一起游乐。

广土众民guǎng tǔ zhòng mín: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孟子·尽心上》:“孟子曰:‘广土众民,君子欲之,所乐不存焉。’”

进德修业jìn dé xiū yè:修业:推广、扩大功业。提高道德修养,扩大功业建树。

贵德贱兵guì dé jiàn bīng:贵德:重视德行;贱兵:轻视武力。比喻重德行感化,不重强制刑罚。

为之一振wèi zhī yī zhèn:为:因;振:振奋。因此而振奋起来。

解民倒悬jiě mín dào xuán:《孟子·公孙丑上》:“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后用“解民倒悬”比喻把人民从困苦危难的处境中解救出来。

潜德隐行qián dé yǐn xíng:指不为人知的德行。

抱德炀和bào dé yáng hé:抱:怀抱,引申为坚持;炀:熔化,引申为蕴育。坚持道德实质,蕴育和平气息。指行仁政,搞团结。出处:《庄子·徐无鬼》:“抱德炀和,以顺天下。”

忧国忧民yōu guó yōu mín:为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而担忧。

敬授民时jìng shòu mín shí:指将历法付予百姓,使知时令变化,不误农时。后以之指颁布历书。同“敬授人时”。

急吏缓民jí lì huǎn mín:对官员严格,对百姓宽和。

民不聊生mín bù liáo shēng:老百姓无以为生,没有办法生活下去。《史记·春申君列传》:“人民不聊生,族类离散。” 聊:依赖。

病民蛊国bìng mín gǔ guó:也说病国病民、病民害国。害人民,害国家。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五:“吾辈病民蛊国,不能仇现在之执法者也。” 病:损害,祸害。蛊(gǔ):相传为人工培养成的毒虫,引申为毒害。

较德焯勤jiào dé zhuō qín:显著的德行和功劳。

启瞶振聋qǐ guì zhèn lóng:比喻唤醒糊涂与麻木不仁者。

深得民心shēn dé mín xīn:得到广大人民的衷心拥护。

济世安民jì shì ān mín:使国家得到治理,百姓安居乐业。

伤化虐民shāng huà nüè mín:伤:伤害;化:风俗;虐:残害。破坏传统的风尚习俗,残害平民百姓。出处:《三国志·魏志·袁绍传》裴松之注引《魏晋春秋》:“司空曹操,祖父腾,故中常侍,与左悺、徐璜并作妖孽,饕餮放横,伤化虐民。”

弃恶从德qì è cóng dé:抛弃丑恶信从道德。

元元之民yuán yuán zhī mín:众百姓;善良的百姓。

民心不壹mín xīn bù yī:人民的心意不一致。

愚弄其民yú nòng qí mín:指蒙骗愚弄百姓。

富国安民fù guó ān mín:使国家富强,人民安居乐业。

野荒民散yě huāng mín sàn:野:田地。田地荒芜,人民离散。常指政治动荡不安的局面。

民脂民膏mín zhī mín gāo:比喻人民用血汗换来的财富。脂、膏:油脂。五代时后蜀孟昶《戒石文》:“尔俸尔禄,民膏民脂。”

年高德劭nián gāo dé shào:年纪大,品德好。原作年高德卲。汉扬雄《法言·孝至》:“吾闻诸传,老则戒之在得;年弥高而德弥卲者是孔子之徒与。” 劭(shào)。

道德文章dào dé wén zhāng:指思想品德和学识学问。

护国佑民hù guó yòu mín:捍卫国家,保护人民。

论德使能lùn dé shǐ néng:选拔有道德的人和使用有才能的人。论,通“抡”。

德荣兼备dé róng jiān bèi:对人赞美。

孤恩负德gū ēn fù dé:指忘恩负义。

民保于信mín bǎo yú xìn:指执政的人有信还要有义,才能受到人民拥护。

声振寰宇shēng zhèn huán yǔ:寰宇:天下。形容声威极盛。

尚德缓刑shàng dé huǎn xíng:崇尚德政,放宽刑罚。

包元履德bāo yuán lǚ dé:行为具有高尚的品德。

国脉民命guó mài mín mìng: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生存。

函幽育明hán yōu yù míng:形容珠宝光泽闪烁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