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乡本土 běn xiāng běn tǔ
本乡本土的意思
(~的)家乡;本地:菜都是~的,请尝尝。都是~的,在外边彼此多照应点儿。
1. 【解释】:指本地,家乡。
2. 【出自】:明·冯梦龙《古今小说·蒋兴歌重会珍珠衫》:“你老人家女儿多,不把来当事了。本乡本土少什么一夫一妇的,怎舍得与异乡人做小?”
3. 【示例】:就是本乡本土的人,除非不做官还使得,要是做官的,谁保的住总在一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回
4. 【语法】:联合式;作定语;指家乡
本乡本土的反义词
异国他乡
成语词典:本乡本土
土崩瓦解:比喻彻底崩溃,不可收拾。《史记·秦始皇本纪》:“秦之积衰,天下土崩瓦解。”
本末倒置:比喻把主要事物和次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弄颠倒了。
舍本逐末:又说弃本逐末。放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形容轻重倒置。《汉书·食货志下》:“铸钱采铜…弃本逐末。”
入乡随俗:到一个地方就按照当地的风俗习惯生活。也说入乡随乡、随乡入乡。
一本正经:形容庄重,规矩,非常认真(有时带有讽刺的意味)。
变本加厉:南朝梁萧统《文选·序》:“盖踵其事而增华,变其本而加厉,物既有之,文亦宜然。” 现指变得比本来更加严重、恶劣(含贬义)。厉:猛烈。
追本溯源:追究事物产生的根源。也说追本穷源。
安土重迁:住惯了本乡本土,不肯轻易迁移。《汉书·元帝纪》:“安土重迁,黎民之性。” 重(zhòng):不轻易。
衣锦还乡:古时指做官以后,穿了锦绣的衣服,回到故乡向亲友夸耀(衣:旧读yì,穿衣)。也说衣锦荣归。
照本宣科:照着本子读。形容只是死板地照着念,毫无创造发挥。宣科:道士诵经。
水土不服:对于一个地方的气候条件或饮食习惯不能适应。
英雄本色:英雄:杰出的人才。杰出人物的本来面貌。多指杰出的人物必然有非凡的行为、举动。
异国他乡:指远离家乡、在别的国家或地方,常带有一种漂泊、孤独、思念故土的情感色彩。
告老还乡:年老辞职,回到家乡。
一本万利:形容本钱很小,利润很大。
寸土必争:即使是一点点土地,也要和敌人争夺。形容对敌斗争毫不退让。
风土人情:一个地方 特有的气候、物产、风俗、习惯等。
客死他乡:客死:死在异乡或国外。死在离家乡很遥远的地方。
背井离乡:也说离乡背井。离开自己的故乡,到外地生活(多指在不得已的情况下)。
鱼米之乡:指盛产鱼类和大米的富庶的地方。
本位主义:一种放大了的个人主义。只顾本单位、本部门、本地区的利益,不顾大局和整体利益。
本固枝荣:树木主干强固,枝叶才能茂盛,比喻事物的基础巩固了,其他部分才能发展。
原原本本:也作源源本本。
小本经营:本钱小、利润少的买卖。
大兴土木:大规模兴建土木工程,多指盖房子。
入土为安:旧时土葬,人死后埋入土中,死者方得其所,家属方觉心安。
土生土长:当地生长:他是~的山东人。
随乡入乡:到一个地方就按照当地的风俗习惯生活。也比喻到什么环境都能适应。
卷土重来:比喻遭受挫折或失败后,重新恢复势力。唐杜牧《题乌江亭》诗:“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卷土:卷起了尘土,形容人马奔跑。重:再。
一抔黄土:一捧黄土。《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 长陵是汉高祖刘邦的坟墓。后因称坟墓为一抔土。后也用一抔黄土(与高山对比)比喻卑微渺小的事物。抔(póu):捧。
还原反本:回复到事物的本来形态。
重本抑末:中国 历史上主张重视农业而限制或轻视工商业的一种经济思想和政策。战国 时 李悝、商鞅 和 韩非 等认为农业是人民衣食和富国强兵的源泉,因而把农业称为“本”,把工商业称为“末”,认为重农必须抑商和禁末,以保证农业部门的劳动力和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这些对巩固封建制度起了积极作用,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消极作用日益增加。南宋 以后,反对抑商的人也渐多。到了近代,反对抑商又包含有主张发展资本主义的新内容。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下册第五章三:“重本抑末口号自 战国 后期以来已流行了一千四百多年,其间虽也有思想家把本末概念作了新的解释,认为农工商各有本末……可是,从未有人公开地否定过重本抑末观点。”
汲古阁本:版本名。指明毛晋汲古阁的刻本。也称毛本。
物离乡贵:物品离产地越远越贵重。
张本继末:把事情的本末说明白。
土偶蒙金:在泥塑人像外面涂上金粉。比喻因袭模仿,徒有其表。
广土众民: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孟子·尽心上》:“孟子曰:‘广土众民,君子欲之,所乐不存焉。’”
一抔之土:一抔:一捧。一捧黄土。借指坟墓。
原本穷末:原本:探求根源;穷末:寻究到尽头。追溯事物的由来。
乡利倍义:趋向私利,违背正义。乡,通“向”。倍,通“背”。
本来面目:事物原来的样子。
身为粪土:死后只能化为粪土。
报本反始:报:报答;本:根源;反:回到;始:开始。指受恩思报,不忘所自。
土扶成墙:比喻人应该互相扶助。
反本溯源:比喻追寻事情的根源。
去国怀乡:意为:离开国都,思念家乡,出自《岳阳楼记》。。
播土扬尘:谓尘土飞扬。亦形容飞奔。元 王仲文《救孝子》第二折:“恨不得播土揚塵,又無個過性的人。”《水浒传》第五四回:“却早黑氣冲天,狂風大作,飛砂走石,播土揚塵。”
将本求利:用本钱谋求利润。
异县他乡:指远离家乡的外地。多指关系亲密的两人分别流落在异地。
土壤细流:比喻微不足道的事物。
赐茅授土:封建社会帝王分封诸侯的一种礼仪。帝王以五色土为太社,分封诸侯时,各授以他们相应的某方某色土,如东方青土,南方赤土等,并包以白茅,使归以立社。
舍本事末:舍:舍弃;事:从事。抛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胙土分茅:胙:赐;分茅:古代帝王分封诸侯的仪式。指分封爵位和土地。
文川武乡:原指出文臣武将的地区。后指教化普及,风俗纯正的地区。
西方净土:佛教语。西方之极乐世界,即佛国。
水源木本:水的源头,树的根本。
流落异乡:被迫离开家乡,漂泊外地。
析珪胙土:谓封爵分土。
溯本求源:追寻根本,探求起源。
积土成山:累土可以堆成山,比喻积少成多。
乡曲之情:乡曲:乡里。同乡的情谊。
皇天后土:指天和地。古人认为天地能主持公道,主宰万物。
德本财末:指治国平天下,德为根本,财由德致,故理财为末。
面如灰土:脸色如泥土一样。形容极端恐惧。亦形容病态。
本本源源:原原本本。
本同末离:本旨相同而途径不同。
瘴乡恶土:瘴:瘴气。指瘴气、瘴疠流行的贫瘠和落后的地方。
本末终始:本末:树根和树梢;终始:事情的结局和开头。指事物有本有末,有始有终的发展规律。
故土难离:故土:出生地,或过去住过的地方,这里指故乡、祖国。难于离开故乡的土地。形容对家乡或祖国有无限的眷恋之情。
乡书难寄:乡书:家书。家书很难寄回家中。比喻与家乡消息隔绝。
歧路他乡:歧路:岔路。指远离家乡的外地。多指关系亲密的两人分别流落在异地。
他乡故知:故知:老朋友,熟人。在异地遇到老朋友或熟人。
水来土掩:大水来了,用土堵住。比喻敌人来犯,就引兵抵抗。
积基树本:缔造基础,树立根本。
本末源流:源:水源。流:从水源向下游流去的水。比喻事物的主次、始末、先后。
本本分分:守本分,不越轨。
流落他乡:被迫离开家乡,漂泊外地。
粪土不如:还比不上粪便和泥土。形容极无价值的东西。
展土开疆:开拓疆域,扩展领土。
普天率土:普天:整个天下;率土:指四海之内。指全中国或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