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德立违 miè dé lì wéi
灭德立违的意思
灭:消灭。败坏道德,做违背道德的事。出处:《左传·桓公二年》:“今灭德立违,而置其赂器于大庙,以明示百官。”示例:君人者昭德塞违,今~,而置其赂器于太庙,百官象之,其又何诛焉?★《旧唐书·褚遂良传》
成语词典:灭德立违
顶天立地:形容形象高大,气概雄伟豪迈。
安身立命:指生活有着落,精神有寄托。
自取灭亡:所作所为把自己引上绝路。
亭亭玉立:形容美女身材修长或花木等形体挺拔。
势不两立:指敌对双方矛盾尖锐,不能并存。《战国策·楚策一》:“两国敌侔交争,其势不两立。” 势:情势。立:存。
开基立业:开创基业,通常比喻旧时开国君主建立新的朝代或国家。
歌功颂德:用语言、诗歌或文字来颂扬功劳和德行(现多含贬义)。
大义灭亲:《左传 隐公 四年》记载,卫国大夫石碏的儿子石厚与公子州吁同谋弑桓公,后来石碏杀掉石厚,《左传》称赞石碏的行动为“大义灭亲”。后泛指为了维护正义,对为非作恶的亲属不徇私情,使受到应得的制 裁。
以德报怨:用恩惠回报别人的怨恨。
程门立雪:宋代杨时在下雪天拜谒著名学者程颐,程颐瞑目而坐,杨时不敢惊动,在旁站立等待。程颐醒来,门前积雪已经一尺深了(见于《宋史·杨时传》)。后来用“程门立雪”形容尊师重道,恭敬受教。
德高望重:品德高尚,又 有很高的声望。
孤立无援:只有一个人或一方面的力量,得不到外力援助。
巍然屹立:形容高大雄伟,不可动摇。
不可磨灭:磨灭:消失。永远消失不了。指事迹言论等将始终保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戴罪立功:在承当某种罪名的情况下建立功劳。
树碑立传:原指把某人生平事迹刻在石碑上或写成传记加以颂扬,现在比喻通过某种途径树立个人威信,抬高个人声望(含贬义)。
立竿见影:把竹竿立在太阳光下,立刻就看到影子。比喻收效迅速。汉魏伯阳《参同契》卷下:“立竿见影,呼谷传响。”
标新立异:《世说新语·文学》记载,支道林与冯怀两人在白马寺共同讨论《庄子·逍遥游》,“支卓然标新理于二家之表,立异义于众贤之外”。原意是说支能独创新意,立论与其他人不同。后多指提出新的见解。
灰飞烟灭:比喻事物消失净尽。
茕茕孑立:孤独无依地站着。形容孤苦伶仃。晋李密《陈情表》:“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茕茕:孤独,无依无靠的样子。孑:单独。
巧立名目:为达到某种不正当的目的而编造理由定出一些名目。
感恩戴德:感激别人的恩德(现多含讽刺意)。
离心离德:不一条心,思想不统一,信念不一致。《尚书·泰誓中》:“受(纣)有亿兆夷人,离心离德。” 与“同心同德”相对。
灭绝人性:完全丧失人所具有的理性。形容极端残忍,象野兽一样。
功德无量:称颂人功劳卓著,对人恩德极大。《汉书·丙吉传》:“所以拥全神灵,成育圣躬,功德已亡(无)量矣。”
违法乱纪:违犯法律,破坏纪律:对那些~、屡教不改的分子必须坚决制裁。
天诛地灭:(罪大恶极)为天地所不容。诛(zhū):杀。
立足之地:站脚的地方。也比喻容身的处所。
灭顶之灾:比喻毁灭性的灾难。
鲁莽灭裂:形容行动粗鲁莽撞,做事草率,不负责任。
以怨报德:用怨恨回报别人对自己的恩惠。
安家立业:安置家庭,建立事业。指长期在一个地方劳动和生活。
金鸡独立:指用一条腿站立的姿势。
德才兼备:也说才德兼备。既有德,又有才;品德和才能都好。
同心同德:指思想统一,信念一致。
自立门户:指单独成立家庭。也指学术上不依赖前人而另立一派。现也指离开某一集体,自己另搞一套。
当机立断:汉陈琳《 答东阿王笺》:“秉青萍、干将之器,拂钟无声,应机立断。” 形容剑的锋利。后以“当机立断”比喻 把握时机,毫不犹豫地作出决定。
自生自灭:自然地发生,生长,又自然地消灭。形容自然发展,无人过问。
事与愿违:事情的发展与愿望相反。晋嵇康《幽愤》诗:“事与愿违,遘兹淹留。”
三从四德:封建社会为妇女制定的道德行为准则和规范。三从: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意思是妇女的思想品德、言语举止、仪容态度以至家务劳动,都要严格遵守封建礼教的约束。
杀人灭口:杀害证人以毁灭口供。
以德服人:以良好的德行使百姓归顺、服从统治者。
大恩大德:恩:恩惠;德:恩德,好处。巨大的恩德,形容恩泽深厚。
坐立不安:坐着也不是,站着也不是。形容心情紧张,情绪不安。
三足鼎立:像鼎的三条腿那样站立着,比喻三方面的势力对峙。
仁义道德:泛指旧时鼓吹的道德规范。
厚德载物:旧指道德高尚者能承担重大任务。
阳奉阴违:表面上遵从,暗地里不执行。
著书立说:撰写著作,创立学说,泛指从事学术研究和著述工作。
功德圆满:功德:佛教用语,指诵经、布施等。多指诵经等佛事结束。比喻举办事情圆满结束。
建功立业:建:建立;功:功勋;业:事业。建立功勋,成就大业。
鹤立鸡群:《世说新语·容止》:“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 后多用“鹤立鸡群”形容一个人的仪表或本领出众。
比肩而立:比肩:并肩。肩并肩地站立。比喻彼此距离极近。
阴奉阳违:玩弄两面派手法,表面上遵从,暗地里违背.;出自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三回:“嗣后不准再到秦淮河吃酒住夜,倘若阳奉阴违,定行参办不贷.”。
援笔立就:援笔:拿笔。拿起笔立刻写成。形容才思敏捷。同“援笔立成”。
毁不灭性:儒家丧制。指居丧哀毁,但不应因此丧生。
孤立寡与:指没有人扶持,没有人援助。
立国安邦:建立国家,安定天下。亦作“立业安邦”。
无德而称:无何恩德可以称道。
泥古违今:泥:拘泥,约束限制。比喻用古代的陈规硬套今天的事物。引申义:处事不灵活,照本宣科。
垂手侍立:两手放下来,在旁边陪着。形容恭敬地站在旁边,准备随时听从吩咐。
怀才抱德:既有才学,又有德行。
矜功不立:矜:自夸。自以为能立大功而大功必不成。
詟谀立懦:指使谄谀者知所畏忌,怯懦者知所自立。
立扫千言:形容才思敏捷,文章写得很快。
绝德至行:绝、至:极,尽。极为高尚的道德品行。
破旧立新:破除旧的,建立新的:~,移风易俗。
进德修业:修业:推广、扩大功业。提高道德修养,扩大功业建树。
重违其意:难于违反其意而勉强服从。
贵德贱兵:贵德:重视德行;贱兵:轻视武力。比喻重德行感化,不重强制刑罚。
逆理违天:逆:违反;悖:违背。违背天道常理。
立贤无方:推举贤人不以常法。《孟子·离娄下》:“湯 執中,立賢無方。”焦循 正义:“方,常也……惟賢則立,而無常法,乃申上執中之有權。”明 刘若愚《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此必得虚明爲國、淡名利忘報復之人,柄政當朝,立賢無方,庶可辦也。”
乐行忧违:指所乐的事就去做,所忧的事则避开。
立谈之间:站着说话的一会儿时间。形容时间极短。
潜德隐行:指不为人知的德行。
抱德炀和:抱:怀抱,引申为坚持;炀:熔化,引申为蕴育。坚持道德实质,蕴育和平气息。指行仁政,搞团结。出处:《庄子·徐无鬼》:“抱德炀和,以顺天下。”
以义灭身:灭身:牺牲生命。为追求道义而牺牲性命。
假途灭虢:假:借;途:道路;虢:春秋时诸侯国,在今山西平陆及河南三门峡一带。泛指用借路的名义而灭亡这个国家。
较德焯勤:显著的德行和功劳。
鸿鶱凤立:鸿鹄高飞,凤凰挺立。比喻超卓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