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翅擘海 jīn chì bāi hǎi
金翅擘海的意思
金翅:佛经中所说鸟名;擘:用手把东西分开或折断。比喻文辞笔力雄壮。
1. 【解释】:金翅:佛经中所说鸟名;擘:用手把东西分开或折断。比喻文辞笔力雄壮。
2. 【出自】:《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三十六:“譬如金翅鸟王,飞行虚空,安住虚空,以清净眼观察大海龙王宫殿,奋勇猛力以左右翅搏开海水,悉令两辟,知龙男女有命尽者而撮取之。”
3. 【语法】:主谓式;作宾语;比喻诗文雄健有力,精深透彻
成语词典:金翅擘海
八仙过海:谚语“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或‘各显其能’)”,比喻各自有一套办法,或各自施展本领,互相竞赛。
海阔天空:宋阮阅《诗话总龟》前集卷三○引《古今诗话》中记载唐代和尚玄览诗:“大海从鱼跃,长空任鸟飞。”一作“海阔从鱼跃,天空任鸟飞。”原形容大自然的广阔。后常用“海阔天空”比喻想象或说话等无拘无束或漫无边际。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等颜色鲜明华丽,光彩夺目。金碧:金黄青绿的颜色。
固若金汤:形容防守非常坚固。金:金城,指坚固的城墙。汤:汤池,指防守严密的护城河。
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清周永年《儒藏记》:“或曰:‘古今载籍,浩如烟海。’” 浩:广大,众多。
排山倒海:把高山推开,把大海翻倒过来。形容声势巨大,不可阻挡。
人山人海:形容聚集的人极多:体育场上,观众~。
天涯海角:也说天涯地角。形容极偏远的地方。宋张世南《游宦记闻》卷六:“今之远宦及远服贾者,皆曰天涯海角,盖俗谈也。”
五湖四海:指全国各地。有时也指世界各地。
海市蜃楼:即“蜃景”
海纳百川:纳:容纳,包容。大海可以容得下成百上千条江河之水。比喻包容的东西非常广泛,而且数量很大。
金口玉言:极难得的可贵的话,封建社会多称皇帝讲的话,后来也用来泛指不能改变的话。
金瓯无缺:金瓯:盛酒器,比喻国土。金瓯没有残缺。比喻国土完整。
金榜题名:金榜:科举时代称殿试揭晓的榜;题名:写上名字。指科举得中。
沧海一粟:大海中的一粒小米。宋苏轼《赤壁赋》:“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比喻非常渺小。粟(sù)。
披沙拣金:也说排沙简金。拨开沙子挑选金子。比喻从大量的事物中选取精华。唐高仲武《崔峒》:“斯亦披沙拣金,往往见宝。” 拣:挑选。
众口铄金:大家都说同样的话,其力量足以能熔化金属。形容舆论力量的强大。《国语·周语下》:“众心成城,众口铄金。” 后也指人多口杂,能混淆是非。铄(shuò):熔化。
金风玉露:泛指秋天的景物。
金戈铁马:指战事。也用以形容战士的雄姿。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金戈:金属制作的戈。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
一诺千金:《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答应一句话有千金的价值。形容说话算数,很讲信用。诺:诺言。
金刚怒目:形容面目威猛逼人。怒目:也说努目。金刚:佛教传说里保卫佛的武士。
金字招牌:商店用金粉涂字的招牌,用来显示商店资金雄厚、信誉卓著。比喻向人炫耀的名义或称号。
飘洋过海:渡过海洋。多指去异国他乡或远处。
河清海晏:黄河水清了,大海没有浪了。比喻天下太平。
拾金不昧:拾到金钱财物不隐藏起来(据为己有)。昧:隐藏。
金枝玉叶:旧指皇族,也指出身高贵的公子小姐。
四海为家:原指帝王占有全国,后指什么地方都可以当作自己的家,指志在四方,不留恋家乡或个人小天地。也形容人漂泊无定所。
惜命如金:把生命看得如同金子一样珍贵,形容极度珍惜生命,不愿轻易涉险。
血海深仇:指因亲人被杀害而引起的极深的仇恨。
展翅高飞:指鸟展开翅膀远远飞走了。亦比喻充分发挥才能,施展抱负。
金鸡独立:指用一条腿站立的姿势。
情深似海:形容情爱深厚,像大海一样不可量。
翻江倒海:形容水势浩大,多用来比喻力量或声势非常壮大。也说倒海翻江。
山珍海味:也说山珍海错。山间海中出产的珍贵食品。唐韦应物《长安道》诗:“山珍海错弃藩篱,烹犊炰羔如折葵。” 海错:海味。
金玉良缘:原指符合封建秩序的姻缘。后泛指美好的姻缘。
福如东海:祝颂的话。祝 愿一个人的福气像东海那样广大无边。常与“寿比南山”连用。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花灯轿莲女成 佛记》:“寿比南山,福如东海,佳期。从今后,儿孙昌盛,个个赴丹墀。”
刀山火海:比喻非常艰险和困难的地方。也说火海刀山。
海底捞针:比喻极难找到。也说大海捞针。
大海捞针:也说海底捞针。从大海里捞一根针。比喻极难找到。
义结金兰:结交很投合的朋友。
金玉良言:比喻非常宝贵的劝告或教诲。
瞒天过海:比喻用伪装来瞒哄对方,偷偷地行动。
金玉满堂:堂:高大的厅堂。金玉财宝满堂。形容财富极多。也形容学识丰富。
名扬四海:四海:天下。名声传扬到天下。形容名声很大。
火眼金睛:《西游记》第七回写孙悟空被放在八卦炉里锻炼,他那一双被炉烟熏红的眼叫做火眼金睛,能识别各种妖魔鬼怪。借指能洞察一切的眼力。
海枯石烂:海水枯干,石头粉碎。形容经历极长的时间。多用于誓言,表示意志坚定,永不改变。明瞿佑《剪灯新话·绿衣人传》:“海枯石烂,此恨难消;地老天荒,此情不泯。”
四海之内:指全中国或全世界。古代人认为中国四面被海环绕,所以用“四海之内”来指代整个天下。
沧海桑田:葛洪在《神仙传》里记载有一个叫麻姑的仙女,说自从她当仙女以来,已经见到东海有三次变为桑田了。后用沧海桑田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海誓山盟:男女相爱时所立的誓言和盟约,表示爱情要像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也说山盟海誓。
泥金万点:指菊花名。
铄金点玉:熔化金属,玷污美玉。比喻毁谤为害之烈。
石投大海:石投海中迅速没入,比喻毫无反响或杳无音信。
擎天架海:比喻大材干,大本领。元杂剧常喻将帅为“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故云。
摧山搅海:摧:毁坏;搅:搅动。摧毁高山,搅动大海。形容神通极大,声势吓人。
钻山塞海:比喻做极为困难的事。
盗嫂受金:以之为因小眚而遭谗被疑的典实。
海啸山崩:大海汹涌呼啸,高山崩裂倒塌。形容来势凶猛急速。
狗续金貂:比喻滥封的官吏。
陆贾分金:《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载:孝惠帝 时,吕太后 用事,欲王诸 吕,陆生 自度不能争之,乃病免家居。出所使 越 得橐中装卖千金,分其子,子二百金,令为生产。后因以“陆贾分金”谓休官后平分家产与子孙以为生计。
金题玉躞:金题:用泥金书写的题签;玉躞:系缚书卷的玉别子(又称“插签”)。指极精美的书画或书籍的装璜。
成城断金:成城,团结得像城堡一样坚固;断金,力量大得能折断金属。指万众一心,力量无比强大。
点金作铁:用以比喻把好文章改坏。也比喻把好事办坏。同“点金成铁”。
纸醉金迷:也说金迷纸醉。宋陶穀《清异录·居室》记载,唐末有个叫孟斧的人,他把自己房间里的家具都包上了金纸,闪闪发光。到过他家的人就说,在那房里呆一会儿,能让人金迷纸醉。后多用“纸醉金迷”形容奢侈糜烂的生活。
海内无双:海内:四海之内,旧指中国,现亦指世界各地。四海之内独一无二。
金革之患:金革:兵器和铠甲;患:灾祸。指战乱。
水漫金山:神话故事。金山,在江苏省镇江市。
一言千金:一句话价值千金。常用以形容所言之富有价值。
山陬海噬:形容遥远偏僻的地方。
河门海口:比喻说大话。
土偶蒙金:在泥塑人像外面涂上金粉。比喻因袭模仿,徒有其表。
乃玉乃金:形容文辞优美。
量如江海:比喻度量非常大。
玉楼金阁:美玉砌成的楼房,金子搭成的宫殿。形容楼阁宫室的精致优美或指仙人之居处。
金华殿语:金华殿中讲说不足以比拟真正妙道。
金光盖地:比喻钱神的本领高强。
精金美玉:精金:精炼的金。纯金美玉。比喻人品纯洁或物品精美。
大觉金仙:宋徽宗 时对佛的称谓。《宋史·徽宗纪四》:“宣和 元年春正月……乙卯,詔:佛改号大觉金仙,餘为仙人、大士。”明 沉德符《野获编补遗·释道·废佛氏》:“宋 宣和 中除佛教,改佛为大觉金仙,佛寺为神霄宫,僧加冠簪为德士。其事皆 徽宗 独断。”
四海承风:指全国都接受教化。
愁山闷海:忧愁如山,苦闷似海。形容愁闷象山一样大,象海一样深,无法排遣。
金篦刮目:比喻翻然醒悟。